别再内耗了,你没错,他也没错大家只是频率不同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有个读者老K,半夜三点给我发了条长长的信息。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股压抑不住的怒火。

事情不复杂。

他和合伙人闹掰了。

按老K的说法,他这个合伙人,

简直是“人渣”的代名词。

当初创业,两人说好了,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老K负责跑市场、拉客户,合伙人负责内部管理和产品研发。

公司刚有起色,合伙人就开始搞小动作。

先是偷偷把自己的亲戚安插在采购的关键岗位,

然后是利用公司的资源去接私活,赚的钱装进自己腰包。

老K说,最让他恶心的是,合伙人还在外面败坏他的名声,

跟客户说他独断专行,不懂业务,把功劳全往自己身上揽。

老K在信息的结尾,连用了十几个感叹号,问我:

“你说,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我当初真是瞎了眼!这种人是不是就该遭天谴?”

他的每一个字,都在寻求一个“对错”的判决,渴望我能跟他一起,站在道德高地上,

对他那个“坏”合伙人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判。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

我给他讲了个不相干的故事。

我说,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家里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红灯牌的。

只能收两个波段,AM和FM。

我最喜欢听的是FM频道的音乐台,但爷爷只爱听AM频道咿咿呀呀的评书。

我经常抱怨,说AM频道的声音又嘈杂,内容又无聊,简直是垃圾。

爷爷就笑呵呵地说,不是它垃圾,是你的耳朵没调过去。

你爱听洋曲儿,我爱听三国,咱俩的乐子不在一个钮上。

我说,这跟你的事,一模一样。

你和你那位合伙人,不过是两台出厂设置不同的收音机。

你被调到了“长期价值”的FM频道。

你觉得,做生意要讲信誉,要爱惜羽毛,要做大做强,要做成一个品牌。

所以你无法容忍任何伤害公司根基的行为。

而你的合伙人,他被牢牢地锁死在“短期生存”的AM频道。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宏大的叙事。只有赤裸裸的“捞一把就走”。

他想的不是公司五年、十年后会怎样,而是这个月、下个月,

能有多少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进自己的口袋。

所以,他安插亲戚,是为了把控最直接的利益链条。

他接私活,是为了让自己的安全感最大化。

他诋毁你,是为了在可能的“散伙”博弈中,提前为自己争取舆论和利益上的主动权。

你觉得他是“坏”。

在他自己的那个频道里,他觉得自己这叫“精明”,叫“会为自己打算”,叫“先生存,再发展”。

你骂他没有道德。

他心里可能还在笑你“书生意气”,不懂“江湖险恶”。

所以,这里面有好坏吗?有对错吗?

没有。

有的只是频率不同。

就像你不能指望一台AM收音机,能接收到FM的立体声信号。

它出厂的硬件,就决定了它接收不到。

你对着它吼“你怎么就不能立体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它不但理解不了,可能还会觉得你有毛病。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认清这个事实,然后决定,你是要继续跟这台AM收音机捆绑在一起,

天天忍受嘈杂的信号,还是选择把它从你的世界里拿开,去寻找一台和你同频的FM收音机。

老K沉默了很久。

第二天早上,他回了我四个字:我明白了。

后来,他通过正常的法律和商业途径,快刀斩乱麻,和合伙人做了切割。

过程虽然痛苦,但他内心再也没有了那种“遇人不淑”的怨气和内耗。

他说,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因为他不再纠结于“他为什么这么坏”,而是接受了“他就是这样”的现实。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个不同频率构成的巨大能量场。

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

你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人生阅历……

所有这一切,都在为你设定一个出厂的“默认频率”。

有的人,成长于物质匮乏、情感动荡的家庭,他的默认频率,就是“生存”和“抓取”。

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安全感。任何能让他感觉更安全的东西——金钱、权力、控制,他都会本能地、不顾一切地去抓取。

你跟他谈情怀,谈格局,谈星辰大海,无异于对牛弹琴。

他不是不想听,是他的接收器,根本没有那个频段。

有的人,成长于被爱和鼓励包围的环境,他的默认频率,就是“热爱”和“创造”。

他做一件事,首先考虑的是“我喜不喜欢”、“有没有趣”、“能不能创造点什么”。

你用金钱去驱动他,当然也有效,但永远无法激发他最顶层的能量。

因为他的核心驱动力,是内在的成就感和精神的愉悦。

有的人,频率是“规则”。

他坚信世界应该按照一套严丝合缝的秩序来运转。

契约、流程、承诺,是他人生的基石。

任何破坏规则的行为,在他看来都是大逆不道。

这种人,是优秀的法官、会计师、工程师。

有的人,频率是“人情”。

他觉得世界是由一张张关系网构成的。

凡事好商量,多个朋友多条路。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他看来,你这个人比你做的事更重要。

这种人,是天生的销售、公关、组织者。

这些频率,有好坏对错吗?

没有。

它们只是不同的“生存策略”和“操作系统”。

在特定的环境下,每一种频率都有其合理性和优势。

把一个“人情”频率的人,放到一个需要严格执法的岗位上,他会很痛苦,周围的人也会很痛苦。

把一个“规则”频率的人,扔到一个需要靠勾兑和变通才能生存的江湖里,他会死得很惨。

我们生活中99%的痛苦和内耗,都来自于我们试图用自己的频率,去强行兼容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频率。

夫妻之间,更是如此。

前几天收到一位女读者的私信,哭诉丈夫“不爱她了”。

她说,自己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回家都想跟丈夫好好聊聊,倒倒心里的苦水。

可丈夫的反应,让她如坠冰窟。

她刚说一句“我们老板今天又骂我了”,丈夫立刻打断她:

“他为什么骂你?是不是你那个方案没做好?我跟你说了,你应该这样这样……”

她瞬间就崩溃了。

她说:“我只是想让你抱抱我,安慰我一下,我不想听你讲道理!”

丈夫更是一脸无辜和委屈:“我这不是在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吗?

难道我眼睁睁看着你被骂,什么都不做,就是爱你吗?”

你看,又是一个典型的频率错位。

这位妻子,她当时被调到了“情绪价值”的频道。

她需要的,是共情、是理解、是情感的流动和链接。

她发射的信号是:“我很难过,快来抱抱我。”

而她的丈夫,被牢牢锁定在“解决问题”的频道。

他接收到妻子的“痛苦信号”后,系统自动匹配的程序是“分析问题、找出根源、提供方案”。

他发射的信号是:“别怕,有我,我来帮你搞定它。”

两个人说的,都是“爱”。

但一个在FM 88.7,一个在AM 1024。

信号根本对不上。

结果就是,一个觉得对方“冷漠、理性、不通人情”,

另一个觉得对方“作、矫情、不可理喻”。

天长日久,家就变成了战场。

很多人把这归结为“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这个词太笼统了,也太沉重了。

很多时候,根本没到三观那个层面,纯粹就是沟通的频率没对上。

我在旅行中,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在青旅里,遇到过一个辞职旅行的女孩,和一个在体制内干了一辈子的退休大叔。

女孩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再不疯狂就老了。

大叔摇头,说,小姑娘你太天真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游山玩水能当饭吃吗?

女孩觉得大叔“思想僵化,活得没劲”。

大叔觉得女孩“不负责任,迟早要后悔”。

谁错了?

都没错。

女孩的频率是“体验”,她生命的意义在于拓宽边界,感受无限的可能性。

大叔的频率是“安稳”,他生命的意义在于规避风险,守住一份确定的幸福。

这两种活法,都是成立的。

把他们硬凑在一起,就是灾难。

所以,看懂了“频率”这回事,你就掌握了人际关系里最底层的密码。

你会瞬间从各种情绪内耗里解脱出来。

面对那些你无法理解的人和事,你心里不再是愤怒和抱怨,而是多了一份了然和慈悲。

“哦,原来他是在这个频道上。”

这份“了然”,会让你省去9大半的力气去争辩、去改造、去意难平。

因为你知道,那都是徒劳的。

你唯一要做的,是评估:

这个人的频率,对我当下的生活是否有害?

我是否有必要、有意愿、有能力,去调整我的发射方式,来让他接收到我的信息?

如果无法调整,或者调整的成本过高,我是否可以选择“换台”或者“静音”?

这才是成年人处理关系的高效做法。

第一步,学会识别频率。

这需要你放下“好坏对错”的二元论评判体系。

当你的伴侣跟你抱怨,先别急着给建议。去感受一下,他/她此刻,

是在“情绪”频道,还是在“问题”频道?

当你的老板提出一个你觉得很傻的要求,先别急着在心里骂他。

去分析一下,他这个要求背后,是出于“成本”考量的频率,还是“效率”考量的频率,或者是“安全”考量的频率?

当你看到一个社会新闻,某个当事人的行为让你大跌眼镜,先别急着站队。

去想一想,在他的那个世界里,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和认知水平,让他把频率调到了那个位置?

这种识别,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它让你从一个“演员”,变成一个“导演”。

你跳出了剧情本身,开始看到整个舞台的全貌。

第二步,尝试调频沟通。

识别了对方的频率,如果你还想和这个人继续链接,就需要调整你自己的“发射方式”。

注意,是调整“发射方式”,不是改变你自己的核心频率。

就像你想让一个只懂英语的人听懂你的话,你需要把中文翻译成英语。

你说话的内容没变,只是换了个编码。

如果你的妻子在“情绪”频道,那就收起你那些“理中客”的分析,给她一个拥抱,跟她说:“亲爱的,你辛苦了,我看到你难过了。

”先把情感的链接建立起来。等她的频率从“情绪”频道,慢慢缓和下来,你再跟她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她才听得进去。

如果你的老板在“成本”频道,你就别跟他大谈特谈你的理想和情怀。

直接用数据告诉他,你的方案,可以在三个月内,为公司节约多少钱,提升多少利润。

用他的语言,在他的频道里,跟他对话。

这种“调频”,不是虚伪,而是一种高情商的慈悲。

是我愿意走出我的世界,走进你的世界,去和你说说话。

当然,调频是有成本的,也并非总是有效。

这就引出了第三步。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捍卫你的能量,学会换台和静音。

不是所有的频率,都值得你去兼容。

有些频率,充满了负能量、抱怨、指责和索取。

跟这种频率的人待久了,你的能量会被无休止地吸走。

他就像一个黑洞,把你自己的光都吸进去。

这时候,你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换台”。

物理上远离他。

社交上屏蔽他。

心理上,把他划出你的核心能量圈。

这不叫绝情,这叫“能量上的自我保护”。

你得明白,你的人生,就像一个花园。

你不能允许任何人,随意地往你的花园里倾倒垃圾。

守护好自己花园的栅栏,是你对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你无法远离。比如,某些家人,某些同事。

那就要学会“静音”。

他在那个频道上喋喋不休,你就在心里按一个“静音”键。

他说的每一个字,你都听见了,但它们无法再穿透你的能量防护罩,进入你的内心,搅动你的情绪。

你只是平静地看着他,像看一台老旧的收音机在播放一段嘈杂的评书。

你知道,他只是在播放他的出厂设置。

你不再试图去跟他争辩,因为你知道那是浪费能量。

你甚至会生出一丝怜悯。因为一个终生被锁死在某个单一、嘈杂频道的人,

他的人生,其实是受限的,是不自由的,也是可悲的。

当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真正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外界的是非、对错、好坏,再也无法轻易地定义你、消耗你、捆绑你。

你成了一个清醒的“掌舵者”。

你知道什么时候该“调频”,什么时候该“换台”,什么时候该“静音”。

你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而最高级的境界,是第四步:不断升级你的接收器。

成为一台“全波段”收音机。

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仅能听懂AM、FM,你还能接收到短波、中波,甚至那些微弱的、来自遥远星系的宇宙电波。

你自身的认知维度,已经高到可以兼容、理解、并含容所有低维度的频率。

你能理解那个在“生存”频道里苦苦挣扎的人,他的每一份算计背后,都是对不安全感的恐惧。

你能理解那个在“规则”频道里一丝不苟的人,他的每一份固执背后,都是对秩序和确定性的捍卫。

你能理解那个在“情绪”频道里反复无常的人,她的每一份“作”背后,都是对爱和链接的呼唤。

你理解他们,但你不会被他们同化。

因为你的接收器足够高级,你能清晰地分辨出每一段信号的来源、特质和能量层级。

你就像一个站在山顶的人,看着山脚下那些蜿蜒交错的小路。

你知道每一条路的起点和终点,你知道走在路上的人,他们目之所及的风景是什么。

你不会去嘲笑那个在泥泞小路上跋涉的人,为什么不走宽阔的大道。

因为你在他的位置时,你也曾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这份“看见”和“懂得”,就是最高级的慈悲。

拥有这种“全波段”接收器的人,凤毛麟角。

他们是人群中真正的智者。

他们早已戒掉了“评判”的瘾,不再纠结于是非对错。

他们只是安静地观察,了然于心,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最恰当的应对方式。

他们活得通透、自在、舒展,充满了能量。

那么,如何才能升级自己的“接收器”?

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持续终生的“认知修行”。

它需要你系统地、刻意地为自己的大脑,安装更多、更高级的“解码器”,也就是思维模型。

每当你掌握一个新的思维模型,你的“接收器”就多了一个新的频段。

你开始能接收到之前完全无法感知的“信号”。

比如,当你掌握了“第二序思维”,你就能听到决策背后“未来的回声”;

当你掌握了“反馈循环模型”,你就能看到系统中“自我增强”或“自我毁灭”的趋势;

当你掌握了“概率思维”,你就能在黑白分明的世界里,看到一片五彩斑斓的“可能性”的灰度。

这些思维模型,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频率世界的大门。

我花了十几年时间,读书、行走、阅人,从中华的古老智慧,到西方的现代科学,

从商业的起落浮沉,到人性的幽微明暗,去收集、验证、并提炼了这样一套“解码器”。

我把其中最核心、最普适的50个思维模型,整理成了这本电子书《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它不是什么成功学秘籍,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

它是一个“认知工具箱”。

从帮你清扫心智垃圾的“奥卡姆剃刀”,到让你做出更优选择的“决策矩阵”;

从让你洞察万物关联的“系统思维”,到让你驾驭不确定性的“概率思维”;

再到最终让你活出通透人生的“控制二分法”。

这50个模型,就是50个不同频段的“解码器”。

学习它们的过程,就是在升级你人生的“接收器”。

目的不是让你变得更“聪明”,而是让你变得更“通透”。

让你能看懂自己,看懂他人,看懂这个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从而,把你从无尽的评判、纠结、内耗中,解放出来。

就像老K后来说的,他花钱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买回了自己后半生“内心的安宁”。

他说,这个太值了。

当你拥有了一台“全波段”的接收器,你会发现,你的人生,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你不再轻易地被任何人、任何事激怒。

因为你瞬间就能洞悉对方所处的“频率”。

他骂你,你看到的不是恶意,而是他内心的恐惧和匱乏。

他炫耀,你看到的不是傲慢,而是他内在的自卑和不安全感。

他抱怨,你看到的不是牢骚,而是他被卡住的认知和无力感。

你不再需要“原谅”他们。

因为在“懂得”面前,“原谅”这个词,本身就显得多余。

你就只是看着他们,如同看着雨滴落下,看着树叶飘零。

你知道,万物皆有其轨道。

而你,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轨道,校准自己的频率,

去链接那些和你同频共振的人,去创造那些让你生命舒展的事。

至于那些不同的频率,尊重他们,祝福他们,然后,安静地走开。

把你的能量,聚焦于你的花园。

让它繁花似锦,四季如春。

这,才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负责,

也是对这个世界,最深的慈悲。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