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之道》你的善良,正在喂养一群巨婴

诺亚书房图片

我有个朋友,人很好,就是有点“拎不清”。

怎么个拎不清法?

他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就是他的东西。

他来我家,看见我新买的一本书,正在看。他会直接拿过去说:“这本书不错,我先拿回去看了,你看完了再给我。”

我说我正在看。

他说:“你又不急,我俩谁跟谁啊。”

他看见我刚泡好一壶自己从福建背回来的老白茶,闻着香。他会直接给自己满上一大杯,一口牛饮,然后说:“这茶带劲,给我包点儿。”

我说这是孤品,总共就半斤。

他说:“你那还有那么多,匀我点怕啥。”

最夸张的一次,是我准备去西藏自驾。

车、装备、路线,我花了好几个月规划。临出发前,他打来电话:“你那车后座不是空着吗?把我捎上呗,正好我也想去西藏看看。”

我说我这次是深度独行,有很多个人要思考和记录的东西,不方便带人。

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天,然后用一种受了极大委屈的语气说:

“行,你现在牛了,不认我们这些穷朋友了。”

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我坐在那儿,拿着手机,半天没回过神来。

我不是生他的气。

我是觉得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你没办法跟他讲道理,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逻辑是自洽的。

他的逻辑是什么?

是“我需要,你就应该给”。

是“我们关系好,你的就是我的”。

是“满足我的需求,是你的本分。不满足,就是你对不起我”。

这种逻辑,像一个看不见的黑洞,理直气壮地吞噬着周围人的边界和能量。

这两天,网上那个火车换铺的事,跟这事儿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个女的买了上铺,嫌爬上爬下不方便。

她看到下铺躺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就直接要求换。

注意,是“要求”,不是“商量”。

小伙子很有礼貌地拒绝了。

然后,这个女的点火就着,音量瞬间拔高八度,开始了一连串的质问:

“凭什么不换?”

“我一个女的,我上上下下不方便,你一个大男人你怕什么?”

“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

“换个位置能死吗?”

小伙子解释说,自己为了买这张下铺票,提前很久就在抢了,就是为了路上能舒服点。

这女的根本不听,一屁股就坐在人家的床边,摆出一副“今天你不换,这事儿就没完”的架势。

整个过程,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股子蛮横和窒息。

更有意思的是,旁边有乘客看不下去,出来打圆场,说要不你补个差价给小伙子。

一提到钱,这女的立刻就哑火了,东拉西扯,就是不接茬。

这就很有意思了。

她知道下铺更“值钱”,更方便,更有价值。

但她认为,自己“不方便”这个理由,就足以让她无偿占有这个价值。

而对方,那个付出了时间、金钱、规划才得到这个价值的人,理应为她的“不方便”买单。

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那个朋友的同款逻辑:婴儿逻辑。

一个婴儿,饿了就哭,冷了就闹。他不会考虑妈妈是不是在忙,是不是也很累。

因为整个世界,对于婴儿来说,就是他自己的感受。

他的需求,就是天道,就是宇宙运行的法则。

这是一种极度原始、极度自我的世界观。

一个真正的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是“破心中贼”。

这个“贼”,首先就是破除这种与生俱来的“世界应为我服务”的幻觉。

是懂得,别人,是一个个独立的、和我们一样有思想、有需求、有边界的个体。

他们不欠我们任何东西。

但你看,很多人,身体长到了三四十岁,心理年龄,却永远停留在了那个穿着开裆裤、一不满意就满地打滚的阶段。

我们称之为,“巨婴”。

这种“巨婴”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体格、力量和破坏力,但内核,却还是那个“不给糖就捣蛋”的熊孩子。

他们会把一切外部规则,都翻译成对自己是否有利。

有利的,就遵守。

不利的,就想办法用“道德”、“弱势”、“人情”这些东西,把它冲垮,踩在脚下。

就像那个换铺的女人。

“男女有别”的规则,在她需要照顾时,就是“我弱我有理”的武器。

但在讲究“权利对等”时,这个规则就被她扔了。

“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她想省钱时,就是“谈钱伤感情”的遮羞布。

但在她享受下铺的便利时,这个规则带来的价值,她又笑纳得心安理得。

说白了,他们不是不懂规则。

他们是规则的“机会主义者”。

他们的人生信条是:我可以占尽所有规则的好处,但绝不为此承担任何规则的代价。

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

让你帮忙带个饭,从来不给钱,说多大点事儿。

借你的会员账号,借你的车,用你的专业知识,都觉得理所应当。

你一旦拒绝,他不会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过分。

他会给你贴上一系列标签:小气、不够朋友、没人情味。

他们擅长通过制造你的“道德负罪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种成本最低,但收益极大的掠夺方式。

而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会被这种人拿捏?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做个好人”。

要与人为善,要乐于助人,要懂得谦让。

这些品质,本身是高贵的,是维系社会温情的纽带。

但任何高贵的品质,一旦脱离了“度”和“边界”,就会沦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

善良,如果没有锋芒,就等于纵容。

谦让,如果没有底线,就等于懦弱。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名校毕业,在大厂工作。

但她活得极度痛苦,焦虑,抑郁。

她租了一个三居室的主卧,另外两个次卧,住着两个女孩。

她每天下班回来,都会发现,客厅的垃圾桶是满的,水槽里堆着没洗的碗。

一开始,她觉得都是女生,顺手就收拾了。

结果,就成了她的“分内之事”。

有一次她加班到深夜12点,精疲力尽地回到家,看到客厅一片狼藉。

她实在没力气了,就回自己房间睡了。

第二天早上,一个室友在客厅阴阳怪气地说:“有些人啊,现在是越来越懒了,地脏了都不知道扫一下。”

她气得发抖。

她找我的时候,问我:“老师,我是不是太计较了?是不是我心胸太狭隘了?”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家是一个花园,你精心种满了美丽的花。现在,不断有人往你的花园里扔垃圾,你把垃圾捡了,他们就扔得更起劲。请问,是扔垃圾的人有问题,还是你捡垃圾的动作,鼓励了他们?”

她沉默了。

我说:“你的善良,你的‘顺手’,在她们看来,不是美德,而是‘免费的保洁服务’。你用你的‘好人卡’,为她们的懒惰和自私,支付了全部成本。”

我们很多人,都和这个女孩一样。

我们害怕冲突,害怕被讨厌,害怕被贴上“不好相处”的标签。

我们用一次次的妥协、退让,去喂养那些“巨婴”。

我们以为这是在维系关系,是在展现大度。

其实,我们是在用自己的能量,去溺爱一个本该由社会来教育的熊孩子。

结果就是,他们的世界里,规则越来越模糊,胃口越来越大。

而我们的世界里,边界越来越退缩,能量越来越枯竭。

直到有一天,我们退无可退,情绪彻底爆发。

这时,所有人都会指责你:

“你以前不都好好的吗?今天怎么突然发这么大脾气?”

看,多讽刺。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但最终被审判的,却是那场雪崩本身。

那么,如何破局?

其实,答案从不在别人身上,而在我们自己。

破局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坚固的“心理边界”。

你要在心里,为自己画一个圈。

圈内,是你的核心利益,你的时间,你的能量,你的原则。

这个圈,神圣不可侵犯。

任何企图无偿、无理侵入这个圈的行为,都要被明确地、第一时间挡在外面。

就像那个拒绝换铺的小伙子。

他的“不换”两个字,说得平静,但坚定。

这两个字,就是一道“结界”。

它在向对方宣告:这里是我的领地,你的“不方便”,不是侵犯我领地的通行证。

建立边界,不是为了攻击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国境线,一个家要有门锁。

没有边界的个体,就像一个敞开大门的家,谁都可以进来随地吐痰,搬走你的东西。

而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内心必然是混乱和虚弱的。

因为他所有的能量,都在处理别人扔进来的“情绪垃圾”和“无理要求”中耗尽了。

我喜欢收拾院子。

院子里的花草,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修剪,都有它的规律。

隔壁邻居家的鸡,有时候会跑过来,刨我的花圃,吃我的菜叶。

我怎么办?

我难道去跟鸡吵一架,跟它讲“仁义道德”?

没用。

鸡的逻辑,就是找到吃的东西。

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的篱笆扎得更牢固一点。

篱笆扎好了,鸡过不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我的花园,才能按照它本该有的秩序,生机勃勃。

我的善良和爱心,应该用在我的花草上,而不是用在和邻居的鸡搏斗上。

你看,这和人际关系,不是一个道理吗?

那个换铺的女人,那个找我蹭西藏行的朋友,他们就像那只刨食的鸡。

他们的行为模式,就是“本能”。

你跟他们讲道理,说道德,说体谅,等于对牛弹琴。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扎好你的“篱笆”。

这个“篱笆”,就是你明确的“不”,就是你坚定的拒绝。

你的“不”,不是一次情绪化的发泄。

它是一种冷静的、基于原则的表态。

它的潜台词是:我尊重你,但更尊重我们之间的规则。

当你说出这个“不”的时候,可能会迎来对方的暴怒、指责、道德绑架。

就像那个女人开始撒泼,我那个朋友开始说我“不仁不义”。

别怕。

这是“巨婴”们惯用的伎俩,是他们最后的武器。

当他们发现哭闹和指责,都无法让你妥协时,他们就黔驴技穷了。

这个时候,你就赢得了你的边界。

更重要的是,你为对方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社会化教育”。

你用你的坚定,告诉了他一个婴儿时期没学会的道理:

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的。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有礼貌、但坚定的“不”,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它是在帮助一个“病人”认清自己的病情,是在阻止一个“破坏者”继续侵蚀公共秩序。

这是一种“金刚手段,菩萨心肠”。

看似无情,实则慈悲。

说到这里,就触及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人际内耗?为什么我们扎不好自己的“篱笆”?

根源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性的运作规律,缺乏清晰的认知。

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好与坏”的道德层面去评判一件事,而不是从“规律和模型”的底层逻辑去洞察它。

比如,那个换铺女人的行为,我们可以骂她“自私”、“没素质”。

这是一种情绪宣泄,但毫无用处,甚至会把自己拉到和她一个能量层级去缠斗。

而更高级的视角是什么?

是看透她行为背后的“心智模型”。

这种“世界应为我服务”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缺陷。

在我写的电子书《格物之道》里,我系统地拆解了50个这样的底层思维模型。

比如,那个女人的行为,就完美符合“邓宁-克鲁格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愚昧之巅”——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认知有多么荒谬和局限,反而会认为自己的逻辑天经地义。

同时,她也在熟练运用“诉诸情感谬误”,试图用“我弱”、“我不方便”这种情感牌,来替代“等价交换”的客观规则。

而我们之所以容易被她绑架,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掉进了“确认偏误”的陷阱里。我们从小被植入了“要做个好人”的信念,所以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比如通过“满足别人的无理要求”。

看,当你能用这些“模型”去透视问题时,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你不会愤怒,因为你不会去跟一个“程序设定”有缺陷的机器人置气。

你只会觉得,哦,原来是这个模型在起作用。

你的拒绝,会变得异常平静和坚决。

因为你捍卫的,不再是自己的一点点利益,而是一种更普适、更客观的规律。

这是一种彻底的“降维打击”。

你站在五楼,看透了一楼大厅里那些争吵、纠缠背后的线路图。你不会再想下到一楼去跟他们吵,你只会觉得,索然无味。

《格物之道》这50个模型,就像50把手术刀,教你的不是如何去战斗,而是如何精准地解剖问题,看清本质,从而让你从根源上,超越绝大多数的情绪和人际内耗。你可以在“诺亚书房”公众号订阅。

当你把人性的底层代码都看清楚了,你自然就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

这比你跟一百个“巨婴”去争吵,要有用得多。

说到底,人生的修行,是一场“由外向内”的旅程。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改变世界,改变别人。

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愤怒,会因为别人的自私而受伤。

慢慢地,你走的路多了,见的人多了,读的书厚了,你才发现:

改变别人,是天下最难、也最徒劳的事。

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改变你的认知框架。

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当你把视线从“改变他”,转回到“建设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豁然开朗了。

那个“巨婴”,还是那个“巨婴”。

但他在你眼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恶的“对手”,而是一个可怜的“病人”。

他的叫嚣,在你听来,不再是刺耳的噪音,而是系统bug的报警声。

你甚至会有一丝悲悯。

你会觉得,一个几十岁的人,还活在如此狭隘、原始的自我世界里,被自己的欲望和情绪牢牢捆绑,终其一生都在向外抓取,从未体验过内在的丰盈和安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惩罚。

而你,因为守住了自己的边界,你的世界,清净了。

你的能量,不再外泄。

你可以把这些宝贵的能量,用来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去读一本好书,去爱一个值得爱的人,去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去探索这个辽阔而有趣的世界。

就像我,如果当初为了“朋友义气”,带上他去西藏。

那一路,我可能都要处理他的情绪,满足他的要求,我的整个旅程,都会被毁掉。

而我的拒绝,保全了我的“道场”。

我在那一个月的独行里,翻越雪山,穿过无人区,在星空下夜宿,在圣湖边冥想。我获得的思想上的成长和能量上的补给,远远超过任何“人情”的价值。

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负责。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致那些“换铺”的强势者,致那些把索取当成理所当然的人:

不好意思,我的善良,很贵。

它不会给一个企图用“道德”来打劫的人。

它要留给那些同样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边界的同路人。

它要留给我自己,去建设我的花园,去丰盈我的宇宙。

拒绝你,不是我小气,也不是我冷漠。

拒绝你,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责任。

是维护“规则”这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

更是对我自己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别的守护。

真正的善良,不是一块任人揉捏的橡”泥”,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

它应该是一块温润的玉。

它有自己的质地,自己的光泽,自己的温度。

更重要的,它有自己的硬度。

这份硬度,就是它的边界,它的原则,它的尊严。

它会吸引同样懂得欣赏玉的人来靠近,而会让那些只想把它当石头砸着听响儿的人,悻悻而去。

愿我们,都能活成一块有硬度的玉。

温润,但绝不懦弱。

慈悲,但自带锋芒。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38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