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家运上行的从来都不是贫穷

诺亚书房图片

一个家庭的兴衰,跟银行卡里的数字,关系真的不大。

阻碍一个家往上走的,从来就不是贫穷,而是一种更可怕的东西。

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像黑洞一样,能吸干整个家庭所有能量的东西。

我管它叫,能量场坍塌。

什么意思?

一个家,就是一个能量场。

一个蓄水池。

家运,就是这个池子里的水。

钱,只是水的其中一种形态。

更重要的水,是家人的精气神,是彼此的信任,是共同抵御外界风雨的凝聚力,是孩子眼里那股向上的光。

贫穷,顶多是告诉你,我们家现在初始水位比较低。

但只要池子是好的,不漏,哪怕每天只往里滴一滴水,水位也终究会慢慢上涨。

可怕的不是水位低。

是池子本身,布满了裂缝,千疮百孔。

一边拼命往里倒水,一边哗哗地往外漏。

这种家庭,别说给它一百万,就是给它一个亿,最终也会漏得一干二净,甚至连池子本身都崩塌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彩票中大奖的家庭,不出几年,比中奖前还惨。

因为他们那个破池子,根本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水量。

瞬间冲垮。

我这些年,专门观察那些“漏水的家庭”。

发现了三个最主要的“能量裂缝”。

每一个,都比贫穷致命一百倍。

第一个裂缝,叫“怨气绞杀”。

我去过一个朋友的朋友家,在南方一个很富裕的城市。

男主人做外贸,一年几百万利润,很能干。

女主人全职太太,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外人看来,这是模范家庭。

我去做客,短短一顿饭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坐在一个冰窖里。

全程几乎零交流。

女主人偶尔想聊几句生意上的事,男主人一句“跟你说你也不懂”就顶回去了。

女主人想说孩子学校的趣闻,男主人头也不抬,刷着手机,嗯嗯啊啊地敷衍。

饭桌上,唯一的声音,是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和一种让人窒息的沉默。

孩子扒拉着碗里的饭,眼神游离,不敢看任何人。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家,真安静啊。

安静得像一座坟墓。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私下里,全是怨气。

男的怨女的,我辛辛苦苦在外面赚钱,你连个好脸色都没有,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花钱。

女的怨男的,我为了这个家放弃了事业,你当我是保姆吗?你关心过我吗?关心过孩子吗?

他们谁都没有说错。

但他们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怨”对方上。

这种怨气,就像两把钝刀子,在互相慢慢地割。

也在割这个家的能量场。

他们赚来的钱,孩子的教育资源,所有好的东西,都填不了这个叫“怨气”的窟窿。

家,本该是充电站。

是你在外面被干得半死,回来能瞬间满血复活的地方。

可他们的家,成了一个“能量绞肉机”。

每个人都在里面被消耗,被绞杀。

这样的家庭,赚再多钱,都是空的,虚的。

风一吹,就散了。

第二个裂缝,叫“认知闭锁”。

我老家有个远房亲戚。

夫妻俩是镇上最早一批做小生意的,卖建材。

九十年代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当时绝对是风光无限。

他们坚信一个道理:读书无用,胆大才能赚钱。

这是他们前半生成功的经验。

也成了他们后半生失败的墓志铭。

时代变了。

电商来了,精装修的楼盘起来了,人们的审美和需求都变了。

他们的建材店,还是老样子。

有人劝他们,搞搞网店,或者转型去做定制服务。

男的眼睛一瞪,我卖了二十年砖头,还用你教?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实在。

他把所有新事物,都当成是“花里胡哨”。

他不是没钱,他有钱去升级,去学习。

但他把自己的认知,给锁死了。

就像一个房间,他亲手把门窗全部钉死,还拉上了窗帘,拒绝任何一丝光线进来。

他的世界,就永远停留在了他发家的那一年。

结果是什么?

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夫妻俩赚不到钱,就开始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我们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知道争气?

可他们所谓的“争气”,就是让孩子也别读书了,早点去店里帮忙,守着那个日薄西山的摊子。

孩子想出去闯,就是“不孝”。

想学个新东西,就是“瞎折腾”。

一个认知闭锁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天花板。

他不仅自己活在过去,还要拖着整个家,一起沉沦。

这种家庭的衰败,不是因为没抓住机会。

是因为他们从认知上,就拒绝了所有的机会。

这种由内而外的封闭和腐朽,比任何经济危机都可怕。

第三个裂缝,叫“福报透支”。

这一点,很玄,但你仔细品,会发现是根本。

我认识一个老板,早年做工程的。

为人极其精明,甚至可以说是刻薄。

对工人,能扣就扣,能压就压。

对合伙人,永远是自己拿大头,让别人喝汤。

对家人,也一样。

他老婆跟了他半辈子,没穿过一件上千的衣服。

他说,女人家,穿那么好干嘛,又不能当饭吃。

他对父母,更是常年不闻不问,觉得给点钱就是尽孝了。

他确实赚了很多钱。

但他身边,没有一个真心朋友,没有一个念他好的人。

所有人都怕他,也都烦他。

我当时就断言,他这个家,守不住。

果然。

先是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学他学了个十成十。

大学没毕业,就因为合伙诈骗,进去了。

接着是他最信任的副手,跟他十几年了,把他所有的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卷走单干,成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他气得中了风,躺在医院里。

他老婆看着他,眼神里没有心疼,只有一种解脱般的麻木。

这就是“福报透支”。

你以为你占的每一个便宜,克扣的每一分钱,说的每一句刻薄话,都只是过去了。

没有。

宇宙是守恒的。

你亏欠别人的,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在你的家运上,加倍地还回来。

可能是你孩子的败坏,可能是你伴侣的离心,可能是你身体的垮掉。

一个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利他,不懂得分享的家庭。

就像一棵树,它只疯狂地从土壤里吸取养分,却从不落下一片叶子去反哺大地。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土壤沙化,它自己也枯死。

所以你看。

这三个裂缝:怨气绞杀、认知闭锁、福报透支。

哪一个,跟贫穷有直接关系?

没有。

它们都指向一个更深的东西,思维模式

是家庭成员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这个家的能量场是聚拢还是耗散。

一个充满怨气的家,它的思维模式是“受害者模式”,总觉得是别人的错。

一个认知闭锁的家,它的思维模式是“僵固型模式”,拒绝成长和改变。

一个透支福报的家,它的思维模式是“掠夺者模式”,信奉零和博弈。

这些错误的思维模式,才是家庭这部机器里,真正致命的bug。

不修复这些bug,你给这个家换再好的发动机(钱),都没用,它早晚会爆缸。

那怎么修复?

靠打鸡血,靠喊口号,是没用的。

你必须给这个家,给每个家人,都重装一套“操作系统”。

一套更高级,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模型”。

我花了十多年时间,走南闯北,阅人无数,把那些古人传下来的智慧和现代科学的洞见,反复拆解、验证、融合。

最终,我把最核心、最关键的50个思维武器,熔炼成了一部心法合集。

写了一部30万字的电子书,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取名《格物心法》,你可以点我头像进主页或者在“诺亚书房”公众号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探究你家庭问题的本质,探究你伴侣行为背后的本质,探究你孩子困境的本质。

它里面的每一个模型,比如“第一性原理”,可以让你穿透情绪和偏见,直击问题的核心。

比如“熵增定律”,可以让你明白一个家如果不持续投入爱和经营,就必然会走向混乱。

比如“非零和博弈”,可以让你懂得如何把家庭关系,从“你输我赢”的内耗,变成“我们一起赢”的共创。

它不是一本告诉你“1+1=2”的答案之书。

它是一本递给你50把手术刀的工具箱。

让你能亲手、精准地,去剖开自己家庭的病灶,割掉那些坏死的组织,缝合那些流血的伤口。

去堵上我前面说的那三个,乃至更多个“能量裂缝”。

当一个家,不再内耗,不再封闭,不再索取。

当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开始用一种更清醒、更通透、更智慧的眼光,去看待彼此,看待世界。

这个家的能量场,就会瞬间改变。

从“坍塌”,变成“聚拢”。

从一个“绞肉机”,变成一个温暖的“能量漩涡”。

孩子会变得自信、阳光。

伴侣会变得温柔、可亲。

你会发现,赚钱,好像也变得容易了。

因为一个能量场顺了的家,会吸引来所有好的东西。

人脉,机会,贵人,当然,也包括财富。

那时候,钱,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是家运上行之后,必然会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所以,别再盯着你家现在水位是高是低了。

没意义。

请你,现在就去检查一下。

你家的那个“池子”,到底有没有裂缝?

声明,有偿观看,如有收获,自觉赞赏,单篇1元。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