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大的世界稀释痛苦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一位读者给我留言。

准确地说,是深夜,发来的一大段语音,转成了文字。

文字显得密密麻麻,又有点语无伦次,标点符号都是乱的。

她说,少康,我的世界崩塌了。

他跟我提了分手,很决绝,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我们在一起五年,从大学到工作,我生活里所有的重心都是他。我为了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所有的社交圈都是他的朋友,我的喜怒哀乐都跟他绑定在一起。

我以为我们会结婚,会有一个家。

现在,他走了。

我感觉天花板直接砸了下来,把我整个人埋在了废墟里。

我每天睁开眼,不知道自己要干嘛。闭上眼,全都是过去的回忆。

我觉得自己像个孤魂野鬼,飘在这个城市里,没有根,没有方向。

我该怎么办?

我没有立刻回复。

我能感觉到那种窒息感,那种整个世界被瞬间抽空的真空感。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给建议。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慢慢就好了。”

“下一个更乖,赶紧去认识新的人。”

“你要振作起来,化悲愤为力量,去搞事业。”

这些话,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它们从逻辑上讲,是正确的出路。

不对,是因为对于一个溺水的人,你站在岸上,告诉他游泳的正确姿势,是没用的。

他需要的是一个救生圈,一个能让他先把头探出水面,喘上一口气的东西。

那个当下,任何“高大上”的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隔了半小时,等她的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回了几个字。

先去洗个热水澡。

然后,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加个荷包蛋。

吃完,什么都别想,睡觉。

天塌下来,也要先吃饱饭,睡好觉。

第二天,她回我,说照做了,哭着吃完了一碗面,睡了三个小时,醒了。

但感觉,好像比昨天好了一点点。

至少,胃里是暖的。

我说,这就对了。我们今天,只做一件事。

出门,找一家你没去过的超市,仔仔细-细地逛一个小时。

什么都不用买。

就只是看。

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看那些蔬菜水果的颜色,看那些陌生人推着购物车,为生活奔波的样子。

她问,这有什么用?

我说,你先去做。

晚上,她给我发来几张照片。

一张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橙子,黄澄澄的,很有生命力。

一张是一种她从没见过的菌菇,长得很奇怪。

一张是一个小男孩,坐在购物车里,啃着一根法棍面包,笑得很开心。

她说,我好像,真的没那么难受了。

虽然想起他,心还是会抽痛一下。

但是当我看到那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竟然也笑了。

我好像,从那个只有我和他的密室里,探出头来看了一眼。

外面,原来还有另一个世界。

我说,你搞明白核心了。

今天我跟你聊的,就是一件事。

用更大的世界,来稀释你的痛苦。

什么意思?

你的痛苦,之所以感觉那么巨大,那么无法承受,不是因为痛苦本身有多了不起。

而是因为,你的世界,太小了。

小到只能装下这一件事,这一个人。

你的世界,就是一个杯子。

你的痛苦,就是一滴墨水。

一滴墨水,滴进一个杯子里,整杯水都会瞬间被染黑,变得浑浊不堪,无法饮用。

这就是你现在的状态。

你的整个世界,都被这件“失恋”的痛苦给污染了。

你喝不下,也逃不掉。

这时候,你想把这滴墨水从水里捞出来,可能吗?

不可能。

发生过的事,就像泼出去的水,滴进去的墨,它就在那里。你越是想捞,越是搅动,水就越黑。

那些试图忘记,试图对抗痛苦的人,都是在做这种“捞墨水”的傻事。

结果,越陷越深。

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不是去捞那滴墨水。

而是,往杯子里,不断地加水。

加清水。

当你的杯子,变成了一个水桶,那滴墨水造成的黑色,是不是就淡了一点?

当你的水桶,变成了一个浴缸,那滴墨水,是不是已经几乎看不见了?

当你的浴缸,变成了一个游泳池,那滴墨水,是不是已经彻底被稀释,水依然清澈?

要是,你拥有的是一片湖,一片海呢?

那滴墨水,算什么?

它甚至都无法改变你这片海的颜色,它只是融入了你,成为了你万千水滴中的一分子,仅此而已。

那个时候,你不是忘记了痛苦。

而是,你已经强大和广阔到,足以容纳这个痛苦。

它还在,但它,已经伤害不到你了。

这就是“稀释”。

你的任务,不是跟痛苦死磕。

你的任务,是玩命地,去扩大你那个“杯子”的容量。

去见更大的世界。

这个“世界”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物理世界。

就是我让你去逛超市,去做的事。

你必须用你的身体,去接触一个更大的,更鲜活的,跟你那点破事毫无关系的物理空间。

很多人失恋,或者遭遇重大打击后,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这是最危险的。

因为那个狭小的空间,会变成一个“痛苦能量的共振舱”。

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你们一起买的台灯。

你的鼻子,闻到的是床单上他残留的气息。

你的耳朵,在寂静中,无限放大内心的悲鸣。

整个空间,都在帮你“巩固”你的痛苦。

你必须走出去。

去爬一座你从未爬过的山。

当你气喘吁吁,花了三个小时,终于站在山顶。

看着脚下的城市,变得像火柴盒一样小。

看着远处的云,在你眼前飘过。

一阵山风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吹干你额头的汗。

你告诉我,那个瞬间,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你还会觉得,那个男人,就是你的天吗?

不,你会发现,天,在你头顶。

地,在你脚下。

真正的天地,远比你那点情情爱爱,要广阔一万倍。

这就是物理世界的疗愈力。

用空间的广度,来丈量你痛苦的渺小。

我有一年,在云南的雨崩村待了半个月。

那是个不通公路的村子,进去要靠双脚或者骡子,徒步整整一天。

村里的人,世代生活在那里。

我跟一个藏族阿妈聊天,她汉语说得不太流利。

我问她,生活在这里,会觉得苦吗?

她指了指远处的雪山,笑了。

她说,你看得见神山,神山也看得见你,就不苦。

每天,日出,他们去耕作。

日落,他们就回家,围着火塘,喝酥油茶。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复杂的KPI,没有人际关系的内耗,没有对未来的焦虑。

他们的世界,就是神山,土地,牛羊,和身边的人。

很简单,但很“大”。

因为他们的心,与那座千年不化的雪山,是连接在一起的。

那种“大”,不是物质上的,是精神上的。

我在那里的半个月,每天跟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发现,我之前在城市里,很多纠结焦虑的事情,都显得特别可笑。

比如一个项目没谈成,一个朋友说了我一句什么话。

在雪山面前,这些东西,连个屁都算不上。

这就是我说的,走出去。

去那些,能让你瞬间感觉到“人类渺小,天地浩大”的地方。

去沙漠,去草原,去看海。

去博物馆,去美术馆。

当你站在一具上千年的木乃伊面前,当你看到一幅梵高用生命激情画出的星空。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被一种更宏大的东西所震撼。

那种震撼,就是一瓢最干净的清水,倒进了你那个浑浊的杯子里。

第二个,是知识世界。

如果说,物理世界,是拓宽你空间的边界。

那知识世界,就是拓宽你时间的边界。

让你在历史的长河里,看到你此刻的痛苦,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特别建议,人在痛苦的时候,去读史书。

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而是去读那些鲜活的,充满了人性挣扎和命运起伏的历史。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你去看朱元璋,一个要饭的乞丐,如何一步步逆袭,开创一个三百年的王朝。

你去看张居正,一个权倾朝野的首辅,如何用一己之力,试图挽救一个腐朽的帝国,最后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你去看那些帝王将相,在权力巅峰的风光,和跌落谷底的凄凉。

你看得多了,会发现一个规律。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

再牛逼的人,也逃不过命运的周期律。

你那点失恋的痛苦,跟他们那些国破家亡,身首异处的痛苦比起来,算什么?

你会生出一种“历史的慈悲感”。

你会明白,你今天经历的一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经历着跟你一样,甚至比你惨烈一万倍的剧情。

他们都扛过来了,你凭什么扛不过来?

当你把自己的坐标,从“当下”这个点,拉长到一条几千年的时间线上去看。

你的格局,瞬间就打开了。

你就像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玩家,在看自己这个角色的命运。

你会觉得,哦,原来我正在经历这个“心碎”的副本。

没关系,打过去,前面还有新的地图,新的任务。

除了历史,你还可以去钻研一门你一直想学,但没时间学的技艺。

可以是插花,可以是陶艺,可以是编程,可以是一门外语。

关键在于,你要让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里。

这个过程,会强制你的大脑,去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里面长满了关于“他”的记忆和情绪。

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拔草,拔不完的。

而是去种花。

种上新的,美丽的花。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去研究,怎么把一堆泥巴,拉成一个好看的瓶子。

当你为了一个单词的发音,反复练习几十遍。

当你为了一个代码的bug,焦头烂额几个小时,最后终于解决时,那种巨大的喜悦。

你就是在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你的大脑花园里,种下一朵又一朵的花。

花种得多了,花园就美了。

那些杂草,还在,但它们已经被淹没在花丛里,不那么显眼了。

这就是知识世界的稀释作用。

用时间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来对冲你情绪的浓度。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心智世界。

物理世界和知识世界,都还只是“外功”。

它们是往你的杯子里,加“外部”的清水。

而真正能让你从根上解决问题的,是让你那个“杯子”本身,发生质变。

让它自己,拥有“生水”的能力。

这叫“内功”。

就是重构你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你的认知操作系统。

你之所以痛苦,根源在于,你的操作系统里,有一个致命的bug。

那个bug,叫“单一依赖”。

你把人生的幸福,定义为“拥有他”。

这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系统。

因为“他”这个变量,是你完全不可控的。

当这个变量一旦消失,你的整个系统,就崩盘了。

就像一家公司,99%的订单,都来自同一个客户。

这个客户一旦跑了,公司立刻倒闭。

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你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换一个客户。

而是,去升级你的商业模式。

你要从“单一依赖”模式,升级成“多元支撑”模式。

你的幸福,不能只建立在一个男人身上。

它应该由很多东西共同支撑。

比如,一份能让你获得成就感和经济独立的事业。

比如,几个能跟你深夜喝酒,骂街吐槽的闺蜜。

比如,一个能让你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爱好。

比如,一个健康的身体,能让你跑能让你跳。

比如,一个不断升级的,智慧的大脑。

这些,都是你人生的“支柱”。

当你的支柱,足够多,足够坚固。

任何一根柱子的倒塌,都不会让你的整座大厦崩塌。

你会难过,会惋惜,但你不会“死”。

你会扶着其他的柱子,很快重新站起来。

道理很简单,但做到很难。

因为升级操作系统,是人世间最难的事。

它需要一套完整的工具和方法。

需要你对人性,对世界运行的规律,有深刻的洞察。

你需要一套“心法”。

这套心法,能帮你识别出你思维里的各种bug,然后一个个去修复它们。

比如,你为什么会陷入“单一依赖”?

可能是因为你底层信念里,藏着一个叫“我不配”的病毒。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一旦抓住一个对你好的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死也不放手。

你需要一个工具,去看见并卸载这个病毒。

再比如,你为什么总是害怕改变,宁愿在痛苦的关系里内耗?

可能是因为你被“沉没成本谬误”这个bug给绑架了。你觉得,我已经付出了五年青春,现在放弃,太亏了。

你需要一个模型,让你看懂,及时止损,才是最大的盈利。

这些工具,这些模型,就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思考和总结的东西。

我把它们,整理成了我的电子书《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里面没有一句鸡汤,全都是能帮你重装大脑系统的“硬核工具”。

一共50个顶级的思维模型。

从最底层的“奥卡姆剃刀”,帮你砍掉复杂的念头,到系统级的“反馈循环”,让你看懂事物发展的规律,再到最高阶的“控制二分法”,让你获得内心的终极宁静。

这50个模型,就像50个高明的工程师,能帮你把那个漏洞百出、动不动就蓝屏死机的旧系统,升级成一个稳定、强大、能够兼容万物的全新操作系统。

我不敢说它能立刻解决你所有的问题。

但它能给你提供一个“脚手架”。

一个让你亲手,去搭建你“内心世界”这个宏伟建筑的脚手架。

让你从一杯水,变成一片海。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那位读者。

我没有劝她买。

我只是说,当你准备好,不只是想“缓解”痛苦,而是想从根上“超越”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去看看。

这是一条更难,但更光明的路。

后来,她再也没有深夜给我发过大段的文字。

我们偶尔会聊几句。

她给我发她去徒步的照片,在山顶,笑得一脸是汗,但特别灿烂。

她给我发她考到的一个专业证书,说自己又升职加薪了。

她给我发她自己做的,奇形怪状的陶艺作品,说这个过程,让她觉得很平静。

有一次,她跟我说。

少康,我好像,有点感谢他了。

如果不是他那一刀,砍断了我所有的依赖。

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去看到这么大,这么有趣的世界。

我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杯子。

而现在,我在努力,把自己活成一片海。

至于那滴墨水。

她说,它还在。

有时候,下雨天,我还是会想起他,心里还是会酸一下。

但我不会再觉得,那是我的全世界了。

它只是,我这片海里,曾经下过的一场雨。

仅此而已。

我看着她的这段话,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这就是成长。

成长不是让你变得“刀枪不入”,不是让你没有痛苦。

而是,当你被生活捅了一刀之后。

你不仅能自己把伤口缝合上。

你还能,把这道疤,变成一枚勋章。

它时刻提醒你,你有多勇敢。

它也时刻告诉你,你的世界,可以有多大。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正深陷在某个“杯子”里,被一滴墨水染黑了整个世界。

请记住。

不要去捞那滴墨水。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站起来,走出去。

用脚步,去丈量物理世界的广阔。

用阅读,去探索知识世界的深邃。

用心法,去构建心智世界的浩瀚。

去见众生,见天地,最终,见自己。

当你把自己,活成了一片海。

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灭顶的痛苦,不过是浪花一朵。

风一吹,就散了。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