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和内耗的根源是什么?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前两天,收到一个读者小鹿的私信。

她说,康哥,我感觉自己快要“碎”掉了。

小鹿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别人家的孩子”。

名校毕业,进了头部大厂,两年时间就升了项目主管,薪水高到让同龄人望尘莫及。

朋友圈里,她是岁月静好的女神。周末去昂贵的餐厅打卡,假期飞到异国看展,工作日深夜,还在转发行业深度分析,配文“又是被知识喂饱的一天”。

她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模样。

但私信里,她的文字,却像冬天结了冰的窗户,透着一股绝望的寒气。

她说,我每天都在演戏。

我一点也不喜欢那个又贵又难吃的餐厅,只是因为同事们都去打卡了,我觉得我也应该去。

我根本看不懂那个现代艺术展,在里面站了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怎么拍照发朋友圈,才能显得自己很有品味。

我深夜转发那些文章,其实连标题都没看完。我只是觉得,我应该让老板和同事看到,我是一个时刻在学习、追求上进的人。

她说,我强迫自己去参加那些无聊的社交,强迫自己在会议上表现得“积极活跃”,强迫自己对所有事情都充满“热情”。

可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呢?

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看看漫画,拼拼乐高,或者什么都不干,就对着窗外发呆。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因为白天“演”得太用力,而累到虚脱。

可当我真的闲下来,巨大的焦虑和恐慌又会立刻抓住我,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尖叫:你怎么敢停下来!别人都在奔跑,你会被淘汰的!

她说,康哥,我感觉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人。

一个,是那个光鲜亮丽、积极上进、永远正确的“我”。

另一个,是那个疲惫、胆小、只想躺平的“我”。

他们每天都在我的身体里打架,把我的能量,我的快乐,我所有的生命力,都耗光了。

我像一个被扯成两半的布娃娃,随时随地,都会碎掉。

我看完她的私信,给她回了一段话:

“你不是快碎了,你只是终于听到了,你内心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的声音。

这场战争,就是你所有拧巴和内耗的根源。”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人。

一个,叫“审查官”。

一个,叫“野孩子”。

我们先说“审查官”。

他不是你,但他说的话,却成了你评判自己的最高标准。

他是谁?

他是你父母从小对你的训诫(“你要懂事,要听话”),是你老师对你的期许(“你要上进,要争气”),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你的规训(“你要成功,要体面”)。

这些外部的声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被你一点点内化,最终在你心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拥有最高权力的“审查官”。

他的手里,永远拿着一张“标准人生清单”。

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你应该”:

你应该考个好大学。

你应该找个好工作。

你应该在30岁前结婚。

你应该买房买车。

你应该情绪稳定。

你应该积极乐观。

你应该永不犯错。

……

他像一个最严苛的监工,每天对照着这份清单,来审查你的一言一行。

你做得好,符合清单标准,他会给你一颗廉价的糖果——短暂的、如释重负的“正确感”。

你做得不好,偏离了清单航线,他就会立刻启动电击惩罚——让你陷入无边的内疚、焦虑、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之中。

他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你走的每一步,都在那条最拥挤、最安全、最“正确”的康庄大道上。

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以为他坏吗?

不,从他的视角看,他是在“保护”你。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任何偏离轨道的行为,都可能带来风险、失败和不确定性。而这些,都是危险的。

只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活着,才是最稳妥的、最不会出错的生存策略。

所以,他必须死死地拽着你,不允许你有任何“做自己”的妄念。

他用“为你好”的名义,给你的人生,上了一把最沉重的枷锁。

有“审查官”,就必然有另一个角色。

那个被他死死看管的,就是你心里的“野孩子”。

这个“野孩子”,才是那个最真实的你。

他代表着你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代表着你最原始的欲望、最真实的感受、最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他喜欢一些“没用”的东西,比如雨后泥土的味道,比如傍晚天空的颜色,比如一只蚂蚁搬家的路线。

他的梦想,可能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开一家小小的花店,或者写一本没人看的小说。

他做一件事的唯一标准,不是“应不应该”,不是“有没有用”。

而是“我喜不喜欢”,“好不好玩”。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这个“野-孩子”,曾经是身体的主人。

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审查官”的权力越来越大,这个“野孩子”就被一点点地打压、囚禁、被关进了心灵最深处的地牢里。

我们被告知,他的那些想法,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没出息”的。

我们被教育,要“成熟”,要“懂事”,要像一个“大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于是,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喜好,学会了戴上“审查官”发给我们的、一张张名为“得体”、“优秀”、“正常”的面具。

我们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没有“野孩子”的、秩序井然的模范监狱。

但那个“野孩子”,他死了吗?

没有。

他只是被关起来了。

他从未放弃过反抗。

只是他的反抗,是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极其“拧巴”的方式进行的。

你心里的那场“内战”,就是这样爆发的。

“审查官”,是这场战争中,手握兵权、永远政治正确的“司令”。

“野孩子”,是被打压、被污名化,只能进行游击战的“反抗军”。

司令(审查官)下达指令:今天必须谈下这个客户!这关系到你的晋升!

反抗军(野孩子)的真实感受是:我根本不想跟这个油腻的客户打交道,我看见他就烦,我只想回家。

但司令的权力太大了,你不敢公然违抗。

于是,一场拧巴的“阳奉阴违”就开始了。

你的身体,开着车,去了客户公司。这是司令的胜利。

但你的大脑,却开始不自觉地“磨洋工”。你突然想起来另一个不重要的邮件要回,你开始刷起了手机,你把跟客户约定的时间,莫名其妙地记错了一个小时。

这就是你的“野孩子”,在用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消极抵抗。

司令察觉到了你的拖延,勃然大怒,开始在你的脑子里疯狂地骂你: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感到无比的内疚和焦虑,于是开始反过来,更严厉地压迫那个“野-孩子”:我怎么能有这种不想工作的念头!我太堕落了!

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你既没有享受到“摸鱼”的快乐(因为你一直在内疚),也没有高效地完成工作(因为你的能量一直在对抗)。

你把自己,卡在了中间。

你就像一辆汽车。

“审查官”是司机,他一脚把油门踩到底,要去往“成功”的终点站。

“野孩子”是引擎,他根本不想去那个方向,于是他偷偷地,把手刹给拉上了。

于是,这辆车,就在原地,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

发动机在咆哮,轮胎在空转,车身在剧烈地抖动。

它耗费了巨量的汽油,却没有往前开出几米。

这个巨大的轰鸣声,就是你的“焦虑”。

这辆剧烈抖动的车,就是你“拧巴”的状态。

而那些被白白耗费掉的汽油,就是你的“内耗”。

你所有的生命能量,都用在这场“油门与手刹的战争”里了。

你没有被任何外部的人或事打败。

你只是,被你自己,耗死了。

拖延症、选择困难症、社交恐惧症、习得性无助……所有这些让你痛苦不堪的心理问题,本质上,都是你内心这场“内战”的战争后遗症。

那要怎么办?

要结束这场战争,我们过去所有的努力,都用错了方向。

我们总以为,只要那个“野孩子”被彻底消灭,只要我们能百分之百地服从“审查官”的指令,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以,我们去学时间管理,去打自律鸡血,去逼自己“更努力”、“更上进”。

我们试图帮助“审查官”,去彻底剿灭那支“反抗军”。

结果呢?

你越是打压“野孩子”,他的反抗就越是激烈,越是隐蔽。

他会用更严重的拖延,更深刻的倦怠,更莫名的病痛,来向你示威。

因为他,才是你生命力的源头。

杀死他,就等于杀死了你自己。

所以,唯一的出路,不是“剿匪”。

而是“和谈”。

是让你心里那两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一份“停战协议”。

具体怎么做?三步。

第一步:看见战争,宣布中立。

当你再次陷入拧巴和内耗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评判自己“怎么又这样了”。

而是像一个联合国观察员一样,在你的心里,平静地陈述一个事实:

“哦,我看到,我心里的‘审查官’和‘野孩子’,又打起来了。”

仅仅是这一个“看见”,就具有千钧之力。

因为它意味着,你从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变成了“观察者”。

你不再偏袒任何一方。你不再帮助审查官去攻击野孩子,也不再因为野孩子的反抗而感到内疚。

你只是,中立地,看着他们。

这个“观察者”的视角,就是你“元认知”的觉醒,是你“本我”的回归。

当你能站在战争之上,俯瞰整个战场时,你就已经拿回了人生的主动权。

第二步:安抚“野孩子”,给他一片“特区”。

战争的根源,是“野孩子”被压抑得太久,他的诉求从未被听见。

所以,和谈的第一步,必须先安抚他。

你要做的,是在你“正确”的生活中,为他开辟一小片“无法无天”的“精神特区”。

在这片特区里,没有任何“应该”,只有“喜欢”。

你要允许自己,去做一些“无用”之事。

可以是一个小时,可以是十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不回任何信息,不思考任何工作。

你可以像个傻子一样,在纸上胡乱涂鸦。

你可以戴上耳机,听一首你少年时最爱的摇滚乐。

你可以什么都不干,就躺在地板上,看天花板上的光影变化。

这个动作,是在向你心里的“野孩子”释放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孩子,我看见你了。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的喜好是被允许的。现在,你可以出来玩一会儿了,这里很安全,审查官不在这里。”

当你开始持续地、稳定地,给他提供这样一个“放风”的时间和空间。

他被压抑的生命力,就会一点点地,重新开始流动。

他会从一个满怀怨气的“破坏者”,慢慢变回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顽童”。

他不会再用“拉手刹”的方式,来毁掉你的生活。

因为他知道,他每天,都有机会,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开他自己的“卡丁车”。

第三步:转化“审查官”,让他成为“谋士”。

当“野孩子”被安抚之后,你才能真正开始处理那个更难搞的角色——“审查官”。

你不能解雇他,因为他确实掌握着很多宝贵的“生存经验”。

你要做的,是“转化”他。

把他从一个独裁的“监工”,变成一个理性的“谋士”。

怎么转化?

你要开始有意识地,用“事实”和“逻辑”,去挑战他那些陈旧的、僵化的“应该”。

当审查官说:“你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创业风险太大了!”

你可以拿出你的“谈判方案”,对他说:

“尊敬的审查官先生,您的担忧我收到了。我知道您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但是,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保证绝对的稳定。相反,打造个人品牌,拥有一门可迁移的手艺,反而可能是风险更低的生存策略。我建议,我们可以先不辞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个小成本的‘创业实验’。用三个月时间,投入不超过5000块钱。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再考虑下一步。如果失败,我们的损失也完全在可控范围内。您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你看,你不是在跟他吵架。

你是在用他的语言(逻辑、理智、风险控制),来跟他“谈判”。

你是在向他证明,那个“野孩子”想走的路,不一定就是死路。你有一套更聪明、更灵活的策略,来平衡“梦想”和“安全”。

当你在一次次这样的“谈判”中,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的“实验”,向他证明了你的“靠谱”之后。

他就会慢慢地,放下他手里那张老旧的“标准人生清单”。

他会从一个只会说“不”的守旧派,变成一个会帮你分析利弊、制定策略、评估风险的“首席战略官”。

……

当然,要真正掌握这套“谈判”的技巧,你需要一套强大的“思维武器”。因为“审查官”的逻辑,往往充满了各种【认知谬误】。

他会用【诉诸权威】(“别人都这么说”)来压你,用【滑坡谬误】(“你今天偷懒,明天就会失败”)来吓你。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就是把我从古今中外的经典里,从我行走大地的见闻里,从无数次的与人交谈的感悟里,提炼、萃取出的50个思维模型,最终写了一部30万字的电子书,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取名为《格物之道》你可以在“诺亚书房公众号”订阅。

我用了整整50个章节,来为你装备这些顶级的“思维武器”。

当你掌握了【第一性原理】,你就能穿透“审查官”那些“自古以来”的陈规,找到问题的本质。

当你学会了【决策矩阵】,你就能把“野孩子”的感性渴望和“审查官”的理性考量,都量化成一张清晰的表格,做出一个整合双方利益的最优决策。

当你理解了【反脆弱模型】,你就能向“审查官”雄辩地证明,拥抱一些可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反而会让你的人生系统,变得更加强大和富有生命力。

《格物之道》,就是你递给你内心那两位“大佬”的、一份长达50页的、逻辑严密的、无可辩驳的“和平方案”。

当“野孩子”和“审查官”终于握手言和,你的人生,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你的“野孩子”,不再是搞破坏的反抗军,他成了你生命中最强大的“引擎”和“创意总监”。他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激情、热爱和直觉,告诉你“我想去哪里”。

你的“审查官”,不再是苛刻的监工,他成了你最理性的“谋士”和“领航员”。他运用他全部的经验和智慧,为你规划出最稳妥、最高效的路径,告诉你“我们怎样才能安全地到达那里”。

一个提供“愿力”,一个提供“能力”。

一个负责“仰望星空”,一个负责“脚踏实地”。

他们不再是敌人,而是一对最默契的“合伙人”。

到那时,你将不再拧巴,不再内耗。

你做你喜欢的事,同时也能把它做得很好,甚至能因此获得世俗的成功。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娱乐。

你的成长,就是你的游戏。

你的生命,会呈现出一种舒展、通透、圆融自洽的状态。

你不再需要“坚持”,因为热爱,就是你最好的驱动力。

你不再需要“自律”,因为你的整个系统,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同心协力。

你终于,把你内在分裂的王国,重新统一。

你,成为了那个王国的、唯一的主人。

这,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安宁,也最强大的状态。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86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