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不舒服的同事关系?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一个署名“小渔”的读者,给我发了很长的一段文字。

她说,少康,我快被一个同事逼疯了,每天上班如上坟。

这个人资历比她老,能力没她强,但特别善于在领导面前邀功。

小渔辛辛苦苦做的方案,被他拿去汇报,轻飘飘几句话,功劳就成了他的。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在办公室搞一些小团体,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

小渔说,自己每天都处在一种高度戒备和愤怒的状态里,感觉自己的能量被一点点吸干。

想发作,怕被人说小气、不懂事;想忍,又觉得窝囊,内伤。

她问我,到底该怎么办?是该撕破脸,还是继续忍?

我能感受到她文字里的那种黏稠的、无法挣脱的痛苦。

这种感觉,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在马桶上刷到这条信息的朋友,可以先停下来想一想,你的生命里,是不是也曾出现过,或者正存在着这样一个让你“不舒服”的同事、朋友,甚至亲人?

你通常是怎么应对的?

硬碰硬?最后两败俱伤,自己也落得个“不好惹”的名声。

默默忍受?最后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一身毛病。

辞职走人?发现换了个环境,大概率还会遇到同款的“妖孽”。

我们总以为,是“那个人”有问题。

我们总想着,要如何“搞定”那个人。

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我们把焦点放错了地方。

我给小渔回了八个字:

“不要搞人,回来搞己。”

她一开始没明白。

我告诉她,那个让你不舒服的死对头,不是来为难你的,他是来“渡”你的。

他是你人生修行的“考题”,是你认知升级的“渡劫NPC”。

你之所以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他有多坏,而是因为他精准地踩到了你命里的“功课”。

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你内心最深处的漏洞和未曾疗愈的创伤。

你不是在和他战斗,你是在和你自己的“卡点”战斗。

看不透这一点,你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有“鬼”跟着你。

因为那个“鬼”,就住在你心里。

我们今天,就把这件事彻底说透。

办公室里让你不舒服的同事,无外乎这四种“妖孽”。

每一种,都对应着你的一门必修课。

第一种:抢你功劳的“饕餮”

就像小渔遇到的那位。

你辛辛苦苦怀胎十月,他一把抢过去,“孩子”就成了他的。

你熬夜写的方案,他拿去给老板汇报,说得头头是道,仿佛是他呕心沥血的杰作。

这种人,像一只饕餮,专门吞噬别人的成果。

你为什么会对他恨得牙痒痒?

真的只是因为那点绩效和奖金吗?

不是。

你真正愤怒的,是你“被看见”的需求,被无情地剥夺了。

你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美。这是你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

你的价值感,是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之上的。

所以,当他抢走你的功劳时,他不仅仅是抢走了一个项目,他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你的“存在感”。

他让你觉得自己像个透明人,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这门功课叫什么?

叫“价值自证”。

你的价值,需要靠别人点头来确认吗?

你的优秀,需要靠一纸奖状来证明吗?

那个“抢功饕餮”的出现,就是老天爷在逼问你这个问题。

他用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你:嘿,哥们,别总向外看,你自己的价值,你自己说了才算。

心法:

从“求认可”到“定价值”。

你要在心里做一个重要的切换。把评价自己的权力,从老板、同事手上,收回到自己手里。

你要对自己说:这个方案是我做的,它体现了我的专业、我的心血。

无论谁去汇报,无论最后署谁的名,它的价值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因此而自豪。

这种内在的确定感,就是你的“定海神针”。

身法:

从“默默无闻”到“流程透明”。

心法是让你内心强大,身法是让你外在周全。

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吵架,而是建立“工作留痕”的职业习惯。

邮件先行:

任何重要的工作沟通、方案提交,都用邮件沟通,并且CC给所有相关人,包括你的直属领导。

这不是打小报告,这是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可追溯的工作记录。

过程汇报:

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几个关键节点。

每完成一个节点,就主动跟领导做一次简短的“进度同步”。

比如,“领导,XX项目的第一阶段市场调研我已经完成了,初步结论是……,下一步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

团队协作:在团队会议上,主动分享你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让你的贡献,成为一个“公共事实”。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他想抢功,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你不是在防他,你是在建立一种更高级、更职业的“工作流”。

你看,你不仅修了心,还顺便提升了职业素养。

你说,他是不是来“渡”你的?

第二种:传你八卦的“长舌妇”

这种人,是办公室的“信息枢纽”和“情绪垃圾桶”。

东家长,西家短,谁今天穿的衣服不好看,谁跟谁走得近,谁家的孩子没考上好学校……

他们的嘴,像一个没有盖子的下水道,什么脏水都往外冒。

你可能觉得,我不招惹他们,离他们远点就行了。

但你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只要你在一个场域里,你就免不了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

他们会添油加醋地议论你,会无中生有地编排你。

让你感觉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有无数张嘴在议论你。

你会变得束手束脚,不敢穿新衣服,不敢跟异性同事多说一句话。

你感觉自己活在一个巨大的“审判场”里。

你为什么会怕他们?

因为你在乎“名声”。

你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你在乎自己在集体中的“人设”。

你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被所有人喜欢的。

这门功课叫什么?

叫“课题分离”。

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

你做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你的课题。

别人喜不喜欢你,怎么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

你无法,也不应该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那个“长舌妇”的出现,就是老天爷在提醒你:

孩子,你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活得太累了。

把别人的嘴,从你的人生中拿开。

心法:从“求喜欢”到“我就是我”。

你要在内心深处,完成一次“精神断奶”。

你要彻底放弃“让所有人都喜欢我”的幻想。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你要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的人生,是一场限量版的体验。

我的时间和精力,只用来取悦自己,和那些我真正在乎的人。

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怎么看我,关我屁事?

他们的评价,既不能让我涨工资,也不能让我更健康。

当你内心升起这种“混不吝”的勇气时,你会发现,世界瞬间清净了。

身法:从“被动卷入”到“信息黑洞”。

对付八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八卦在你这里“终止”。

不听:当有人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要跟你说八卦时,你要学会打断。可以是一个微笑,加上一句:“不好意思,我手头还有个急活儿。”或者直接戴上耳机。

你的身体语言,在明确地告诉他:我对这些不感兴趣。

不传:即使听到了,也要让信息在你这里石沉大海。

不做二传手。

一个巴掌拍不响,八卦的链条,缺了你这一环,就传不下去了。

不说: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当成和同事拉近关系的谈资。

你说得越多,留给别人“创作”的素材就越多。

保持适当的神秘感,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你成为一个“信息黑洞”时,那些“长舌妇”会自动远离你。

因为你这里,没有他们需要的“养料”——回应和情绪。

你用一种最安静的方式,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结界”。

这门功课,让你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能量场。

你说,他是不是来“渡”你的?

第三种:甩你工作的“泥鳅”

这种人,滑不溜手,特别善于逃避责任。

分给他的活儿,他总有各种理由拖延。

“这个我不太会啊。”

“我家里最近有点事。”

“哎呀,我电脑好像出问题了。”

最后,这些活儿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往往就落到了你这种“老实人”的头上。

你帮他做了,他心安理得,连句谢谢都没有。

你不帮他做,又怕领导觉得你没有团队精神。

你就像一个“接盘侠”,不断处理着不属于你的烂摊子。

你为什么总会成为那个“接盘侠”?

因为你边界不清。

你分不清“帮忙”和“越界”的区别。

你内心深处,有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底色。

你害怕冲突,害怕让别人失望。

你甚至有一种隐秘的“圣母心”,觉得“能者多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门功累叫什么?

叫“边界设定”。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谁都可以进来踩一脚,扔点垃圾。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否则,就成了软弱。

那个“甩锅泥鳅”的出现,就是在逼着你,为自己的院子,立起一圈“篱笆”。

他用一次次的得寸进尺告诉你:兄弟,醒醒吧,你的善良太廉价了。

心法:从“怕冲突”到“敢拒绝”。

你要明白,拒绝,不是攻击,而是一种自我捍卫。

一个清晰的“不”,好过一万个含糊的“我试试”。

你要在心里演练“拒绝”的场景。

你要告诉自己: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我的核心资产,我有权决定如何支配它。

拒绝不属于我的工作,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和本职工作负责。

一个健康的职场关系,是建立在清晰的责任边界之上的。

身法:从“模糊不清”到“权责对等”。

面对“甩锅”,要用“太极”化解,而不是用“蛮力”顶回去。

确认权责:当他把活儿甩过来时,不要立刻接。

先问一句:“这个工作,领导是安排给你的,对吗?”这一问,是在公开场合,把“责任主体”明确下来。

表达难处:接着,表达你的难处。

注意,是陈述事实,不是抱怨。

“我现在手头正在跟进XX项目,领导要求周五前必须拿出初稿,时间非常紧。”

提供“指导”:最高明的一招来了。

你可以说:“这样吧,这个事儿其实不难,你从XX方面入手,很快就能搞定。

如果你遇到具体哪个点卡住了,可以再来问我。”

你看,你没有直接说“不”,但你把“猴子”重新甩回了他的背上。

你既守住了自己的边界,又表现出了“乐于助人”的姿态。

领导看到了,只会觉得你是一个既有原则,又有团队精神的好员工。

几次下来,那个“泥鳅”就再也不敢轻易来招惹你了。

这门功课,让你长出了“铠甲”。

你说,他是不是来“渡”你的?

第四种:散发负能量的“怨灵”

这种人,可能是办公室里最可怕的存在。

他不是针对你个人,他是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怨气。

公司制度不好,领导是傻X,客户太奇葩,天气太糟糕……

他像一个行走的“黑洞”,不断吸收和散发着负能量。

你只要跟他待一会儿,就会觉得心情莫名其妙地变差,浑身乏力。

他抱怨的时候,你甚至还要附和几句,不然就显得不合群。

久而久之,你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变得消极、悲观。

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再是“如何解决”,而是“谁的责任”。

你为什么会被他影响?

因为你的“精神免疫力”太差了。

你的能量场,像一个没有防护罩的手机,任何病毒都可以轻易入侵。

你的情绪,不是由你自己掌控的,而是被周围的环境随意塑造的。

这门功课叫什么?

叫“能量扎根”。

一个人,如果没有稳定的内核,就会像水里的浮萍,随波逐流。

风向东吹,你就往东倒;风向西吹,你就往西倒。

你没有自己的“根”。

那个“负能量怨灵”的出现,就是一个“压力测试”。

他在考验你,你的内心,到底有没有一盏“长明灯”,可以在黑暗中,为你自己照明?

心法:从“被动感染”到“主动屏蔽”。

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

树根,深深地扎进大地的深处,汲取养分。

树冠,向着天空生长,迎接阳光雨露。

至于旁边是刮风还是下雨,是鸟语还是蝉鸣,那都是风景,与你的生长无关。

你要在心里建立一个“能量开关”。

当“怨灵”靠近时,你要在心里默默地按下“屏蔽”键。

你要对自己说:这是他的情绪,不是我的。

这是他的世界,不是我的。我尊重他的表达,但我选择不受其影响。

我的能量,只用来浇灌我自己的生命之树。

身法:从“无奈倾听”到“物理隔离”。

能量的传染,很多时候是通过“场”来完成的。

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离场”。

物理远离: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和这种人坐在一起。

如果无法选择工位,那就在他开始散播负能量时,找个借口离开。

比如去上个厕所,去茶水间接杯水。

短暂的离开,就是一次能量切割。

精神远离:如果实在无法离开,那就启动“神游”模式。

他在这边抱怨,你的思绪可以飘到你晚上要吃的火锅,周末要看的电影上。

你的耳朵在听,但你的“心”不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正向对冲: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办法。

当他抱怨时,你可以试着用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视角,把话题引开。

比如他说:“这个客户太难搞了。”你可以说:“是啊,正好可以锻炼一下我们的沟通技巧,要是能拿下他,以后什么客户都不怕了。”

几次下来,他会觉得跟你聊天“没意思”,因为你总是不跟他“同仇敌忾”。

这门功课,让你学会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你说,他是不是来“渡”你的?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

所有让你不舒服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个“向内看”的契机。

那个让你讨厌的人,就像一个严厉的教练,用最让你难受的方式,逼着你去做那些你最不想做,但对你成长最有益的训练。

他抢你的功,是在逼你“价值自证”。

他传你的谣,是在逼你“课题分离”。

他甩你的锅,是在逼你“边界设定”。

他放你的毒,是在逼你“能量扎根”。

当你完成了这些功课,你会发现,你非但不再恨他,甚至还有点感激他。

因为他,你长出了铠甲,也生出了软肋。

你变得更强大,也更通透了。

有一天,你会发现,他还在那里,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新来的同事。

但你看着他,内心再无波澜。

你只是笑了一下,云淡风轻。

那一刻,你就“渡”过这条河了。

而他,那个曾经让你夜不能寐的“摆渡人”,依旧停留在原地,等待下一个需要他“渡”的有缘人。

这就是修行的本质。

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改变你看世界的那颗心。

我说的这些,都只是“术”的层面,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

但如果你想从根本上,建立一套强大的内在操作系统,让你能应对所有这些“妖孽”,你需要的是“道”的层面。

你需要一套完整的“心法”来重塑你的思维底层。

这就是我写《格物之道》的初衷。

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搞定同事的“职场秘籍”,而是一本帮你重装大脑“操作系统”的“心法总集”。

书里的50个顶级思维模型,就像50把钥匙,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比如,你学会了“控制二分法”,你就自然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不再为他人的评价而内耗。

你学会了“影响力圈模型”,你就会把所有精力都聚焦在“提升自己”这个核心圈层上,而不是在“抱怨同事”那个关注圈里空转。

你学会了“反脆弱模型”,你甚至会开始期待这些“小人”的出现,因为你知道,每一次冲击,都是让你变得更强大的机会。

这些模型,会像钢印一样,刻进你的思维模式里。

当问题再次出现时,你不再需要去搜索“方法”,你的大脑会自动调用最优的“心法”,让你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俯瞰和化解这一切。

你不再是一个被动应战的士兵,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

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人生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认知的问题。

你卡在一段关系里,不是因为那个人有多难缠,而是因为你的认知,被锁死在了那个维度。

想要破局,唯一的办法,就是升维。

当你站到三楼的时候,你才能看清一楼那些人,为什么会为了一块糖吵得不可开交。

你不会去跟他们抢糖。

你只会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如何处理不舒服的同事关系?

答案是:

把他当成你修行路上的“金刚菩萨”。

他以“恶人”的面目出现,行“度化”的慈悲之事。

你要做的,不是挥拳相向,而是双手合十,对他说一声:

“谢谢你,来渡我。”

然后,转过身,把所有的功课,一道一道,认认真真地做完。

直到有一天,你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些曾经让你烦恼的“杂草”,不过是你脚下的点缀。

你甚至会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你扎得更深,长得更高。

你不是那个与杂草搏斗的园丁。

你就是花园本身。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