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大哥吃饭。
他给我讲了个办公室里“杀人”的故事,听得我后背发凉。
大哥姓K,我们叫他老K。
他在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做技术主管,手底下管着一个十几人的研发团队。
老K这个人,是典型的技术男,话不多,有点闷,但活儿干得是真漂亮。
公司里几个攻坚了快一年的技术瓶颈,都是他来了之后,带着团队三个月啃下来的。
老板很器重他,同事们也服他。
本来一切都顺风顺水,直到阿飞的出现。
阿飞是老板的一个远房亲戚,说是亲戚,其实关系远得出了五服。
但这层关系,就像一层看不见的金钟罩,让他在公司里有种莫名的底气。
他被安排在老K的团队里,做副主管。
刚来的时候,特别谦虚,一口一个“K哥”,鞍前马后,端茶倒水,勤快得让人心疼。
老K也是个实在人,觉得年轻人肯学肯干,是好事。
就把很多核心的项目,都带着他一起做,很多关键的数据和思路,也毫不避讳地跟他分享。
大概过了半年,风向就变了。
老K发现,阿飞向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越来越频繁。
而且,汇报的内容,经常是老K团队里刚有点眉目的东西。
阿飞的嘴皮子又利索,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刚开了头的想法,包装成一个前景无限的蓝图。
老板不懂技术,一听,龙颜大悦,觉得这小伙子有想法,有冲劲。
一开始,老K没当回事。觉得一个团队,谁汇报不一样?功劳总是团队的。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有一次,一个重要的项目节点汇报,老K带着团队熬了两个通宵,刚把方案做出来,第二天准备在周会上提。
结果,周会前一天下午,老板突然把老K叫过去,问他另一个项目的事。
东拉西扯,聊了快一个小时。
等老K从老板办公室出来,发现阿飞刚从大会议室出来,神色有点慌张。
第二天周会,老板直接点了阿飞的名,让他讲一下那个新项目的方案。
阿飞拿出来的PPT,除了封面换了名字,里面的核心思路、数据模型、甚至是技术路径图。
百分之九十都是老K团队熬夜做出来的。
老K当时就懵了。
团队里的小年轻们,个个义愤填膺,眼睛都红了。
老K坐在那里,脸色煞白,拳头攥得死死的,但他一个字都没说。
会后,团队的小伙子们都炸了锅。
“K哥,这孙子也太不是东西了!当着我们的面偷东西!”
“必须跟老板说清楚!不能让他这么猖狂!”
老K摆摆手,让大家稍安勿躁。
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抽了半包烟。
很多人遇到这种事,第一反应是什么?
一是找小人当面对质,撕破脸皮。
二是找老板告状,哭诉自己的委屈。
三是拉帮结派,在公司里孤立小人。
这三种方法,我都见过人用。
结果呢?
往往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你找他对质,他死不承认,还能反咬你一口,说你心胸狭隘,打压新人。
你找老板告状,老板心里怎么想?
他会觉得你没有容人之量,团队内部都搞不定。
而且,阿飞是他亲戚,你告状,不是打老板的脸吗?
家丑不可外扬,最后和稀泥,吃亏的还是你。
你拉帮结派,更是大忌。
任何一个老板,最讨厌的就是公司里搞办公室政治。
你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所以,你看,小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做的所有恶,都让你用“正规途径”解决起来,非常憋屈,甚至会引火烧身。
你所有的愤怒、委屈、激动,都正中他的下怀。
因为情绪一上头,你的动作就会变形,昏招迭出。
而他,就等着你出错。
那天晚上,老K请团队核心的几个骨干吃饭。
大家以为是“鸿门宴”或者“诉苦会”。
结果老K绝口不提白天的事,就是喝酒,吃肉,聊家常,把几个小伙子家里老人孩子的情况问了个遍。
最后,他说:“大家这阵子辛苦了,这个项目,咱们放一放,先歇两天,身体是本钱。”
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只有我知道,老K这头沉默的狮子,已经开始磨他的爪子了。
真正的强者,从不与恶犬当街对咬。
你咬赢了,嘴里也是一嘴毛,还惹一身骚。
他们会做什么?
他们会退后一步,静静地观察,然后,为这条恶犬,亲手挖一个它自己跳下去,还高呼“风景这边独好”的陷阱。
接下来的一个月,老K仿佛变了个人。
他不再冲在项目一线,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团队管理和流程梳理上。
他搞了一个“研发项目管理系统”,要求所有的项目,从立项、推进、数据记录、到阶段性汇报,全部在线上留痕。
每一步操作,都有记录,都有签名,谁做了什么,一目了然。
阿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理由是:“K哥,我们是搞研发的,不是搞行政的。
天天填这些表格,不是浪费我们搞技术的时间吗?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还显得他特别为团队着想。
老K笑了笑,说:“你说的对。
但是,流程规范了,是为了让大家干活更轻松,责任更清晰,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老板那边,我去沟通。”
他没有发火,也没有强制,而是找团队里几个最有威望的老技术员,一对一地沟通,把系统的利弊讲透。
对于年轻人,他则告诉他们,这套系统里的记录,以后都是你们履历上最漂亮的资本,是你们跳槽、升职的底气。
你看,他没有树立对立面,而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个阳谋,阿飞根本没法破。
系统,就这么半推半就地运行起来了。
阿飞虽然不情愿,但看所有人都用了,他也只好捏着鼻子用。
但他用得很敷衍,很多自己的工作,记录得语焉不详。
而老K团队的成果,他依然习惯性地“借鉴”,然后添油加醋地向老板汇报。
老K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但他依然不动声色。
他在等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阿飞自己撕开自己画皮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公司要竞标一个业内非常重要的项目,标的额近亿。
老板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
公司成立了两个竞标小组,一个由老K负责,主攻技术方案;
一个由市场部总监负责,主攻商务关系。
阿飞自然也在老K的小组里。
而且,他表现得异常积极。
因为他知道,这是天赐良机。
只要拿下这个项目,他在公司的地位就彻底稳了。
那段时间,老K带着团队,几乎是住在公司里。
而阿飞,则像一只苍蝇,天天围着他们转。
今天给这个买咖啡,明天给那个点外卖,嘴上全是“辛苦了兄弟们”,眼睛却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和方案。
他依然用老套路,把团队每天的进展,碎片化地、添油加醋地向老板汇报,邀功请赏。
把自己塑造成项目的“灵魂人物”和“总设计师”。
老板那边收到的信息就是:阿飞冲锋陷阵,运筹帷幄;
老K团队嘛,就是一群执行的工兵。
老K这边,则在做一件很奇怪的事。
他把整个技术方案,拆成了A、B两个版本。
A版本,是常规的、成熟的方案,四平八稳,能拿80分,但没有亮点。
B版本,是一个颠覆性的、极具创新的方案,一旦成功,就是99分。
但里面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极强的临场应变和深厚的底层知识储备才能讲透。
老K带着团队,主攻B方案。
所有的核心论证、数据推演、细节打磨,都在B方案上。
而所有的会议纪要、半成品、过程文件,老K都“不经意”地,放在了团队共享的A方案文件夹里。
并且,在A方案里,他故意留了几个“坑”。
这些“坑”,外表看起来很光鲜,甚至是很漂亮的创新点,但底层逻辑是错的。
非行家,或者只懂点皮毛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阿飞自然是如获至宝。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A方案里的东西,缝缝补补,包装一下,变成自己的东西。
终于到了最终竞标的那一天。
老板亲自带队,阵仗很大。
按理说,技术方案的陈述,应该由老K这个技术总负责人来做。
临出发前,阿飞找到了老板。
“老板,这次方案,从头到尾都是我跟着的。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我都了然于胸。
K哥这段时间太累了,主要是把握大方向。
这种抛头露面、冲锋陷阵的活儿,还是我来吧!”
老板本来就觉得阿飞是个人才,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
就拍板,让阿飞去讲。
老K听到这个决定,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好,我跟团队在后方做好支持。”
团队的小伙子们都快气炸了,但看到老K那个平静得有些可怕的眼神,谁也没敢出声。
我后来问老K,那一刻,你真的就那么甘心?
老K给我倒了杯茶,说:“狮子,会让一只猴子先上蹿下跳地表演。
表演得越卖力,爬得越高,最后摔下来的时候,才越没人同情。”
竞标会场。
阿飞西装革履,梳着油头,拿着激光笔,意气风发。
他讲的,正是那个被他精心包装过的A方案。
前半段,顺风顺水,毕竟是老K团队打的底子,逻辑和数据都很扎实。
阿飞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腰杆也越来越直。
讲到核心创新点的时候,他开始自由发挥,唾沫横飞。
也就是老K埋的那些“坑”。
他不知道,评委席里,坐着一位业内的泰斗级专家。
等他讲完,专家扶了扶眼镜,慢悠悠地提了三个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正好打在那些“坑”的七寸上。
第一个问题,阿飞就愣住了。
他开始冒汗,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地解释。
但他说的,全是些应用层的皮毛,根本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因为,他根本没参与过底层的推演,他只是个“搬运工”。
第二个问题,专家问得更深。
阿飞的脸,已经从白转红,又从红转青。
他开始胡言乱语,甚至把两个不同的技术理论张冠李戴。
会场里,开始有了轻微的骚动。
第三个问题,专家问完,没等他回答,就自己摇了摇头,靠在了椅背上,不再说话。
那是一种极度的失望和鄙夷。
阿飞站在台上,像一个被脱光了衣服的小丑。
他手里的激光笔,在幕布上慌乱地画着圈,背后,已经被冷汗浸透。
老板坐在下面,脸色铁青,他再傻,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场面,已经到了彻底失控的边缘。
就在这时,老K站了起来。
他没有话筒,但声音很沉稳,传遍了整个会场。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刚才我们同事阿飞,可能因为太紧张,有些地方没有阐述清楚。
他讲的,只是我们为了应对一般情况,准备的A方案。”
“其实,针对这次竞标,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B方案。如果可以,希望能给我15分钟的时间。”
那一刻,老K身上,有一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
他没有指责阿飞一个字,甚至还在为他打圆场。
但他站起来本身,就是对阿飞最彻底的碾压。
接下来的15分钟,成了老K的个人秀。
他没有用PPT,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从最底层的技术逻辑开始,边画边讲。
那些困扰了行业多年的痛点,那些甲方最关心的难点,在他嘴里,庖丁解牛一般,被拆解得清清楚楚。
整个B方案,如同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他手里,被缓缓展开。
尤其是,当他讲到如何完美解决专家刚才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时,那位老专家,眼睛里放出了光,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
讲完,全场寂静了三秒。
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结果,毫无悬念。
回去的路上,没有人说一句话。
阿飞缩在角落里,头埋得很低,像一只斗败的公鸡。
第二天,阿飞就提交了辞职信。
老板连挽留一下的意思都没有。
又过了一周,老板把老K叫到办公室,聊了很久。
出来后,老K被任命为公司的技术副总。
整个过程,老K没有和阿飞吵过一次架,没有在老板面前说他一句坏话。
他甚至,在最后,还给了阿飞一个台阶。
但他赢了,赢得彻彻底底。
他不是搞死了阿飞,而是让阿飞,用自己的无知、贪婪和虚荣,“搞死”了他自己。
这就是强者的“撕碎”,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
他们撕碎的,不是那个具体的人,而是小人赖以生存的“土壤”。
小人靠什么生存?
信息差、不透明、和稀泥。
他们就像阴暗角落里的苔藓。
而强者要做的,不是去踩那块苔藓。
而是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进来。
阳光所到之处,苔藓自然枯萎。
老K建立的“项目管理系统”,就是那扇窗。
他准备的“A、B两套方案”,就是聚光灯。
他让阿飞自己站到聚光灯下,让所有人都看清,他真实的底色。
这背后,是一种极度冷静的系统思维。
弱者思维,是“点对点”的,你打我一拳,我必须踢你一脚。执着于眼前的恩怨。
强者思维,是“系统对系统”的,你污染我的水源,我不跟你对骂。
我直接在上游建一个净水厂,把水源的标准提高,你那些污水,自然就进不来了。
听老K说完,我脑子里浮现出几个词:系统思维、非对称作战、反馈循环…
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兵法,而是一些底层的思维模型。
我之前花了很长时间,把这些散落在商业、哲学、心理学里的珠子,串成了50个模型,写进了《格物之道》里,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老K虽然没读过我的书,但他天生就是这么做的。
他格的是人性,是局势 。
比如,他死死地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把技术做到极致,这是他最深的护城河。
阿飞再能说会道,核心能力是0,这就是他最大的命门。
他用的B方案,就是典型的“非对称作战”。
我不在你的优势(口才、关系)上跟你耗,我用我的绝对优势(技术实力),在专业领域对你进行降维打击。
他给阿飞挖的坑,则是深刻理解了“确认偏误”和“邓宁-克鲁格效应”。
他知道阿飞这种半瓶水,一定会对自己看不懂、但看起来很牛的东西,产生盲目自信,然后拿过去当成自己的。
而他最终选择在公开场合解决问题,就是利用了“信号理论”。
在那个场域里,你做的,远比你说的,更能传递你的实力信号。
一次专业的呈现,胜过一百次私下的解释。
很多人觉得,这些模型是屠龙之术,离生活太远。
其实,大道至简。
这些思维模型,就是我们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心法”。
你懂了它,你看待问题的维度就不一样了。
你不会再纠结于烂人烂事,不会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更不会用消耗自己的方式,去攻击一个不值得的对手。
你会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系统”?
如何把对方的“势能”,转化为摧毁他自己的“动能”?
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成果?
就像老K,他从头到尾,真正做的,只有一件事:
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后,建立一个能让“是”和“非”自动显现的规则系统。
他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创造价值,而不是内耗上。
这才是顶级强者的生存智慧。
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去憎恨,去报复。
他们只是不断地向上走,拉开与小人的维度。
当你在100楼的时候,你根本不会在意1楼的那个曾经绊倒你的蚂蚁。
你甚至,都看不见他了。
所以,对付小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不是毁灭他。
而是让他,在你构建的世界里,无处容身,自动消失。
这,才叫不动声色。
这,才叫杀人诛心。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创作者少康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