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派VS清醒派:你的爱情模式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我认识的一个妹妹,叫小雅,前段时间结束了一段仅仅维持了37天的“恋情”。

没有撕扯,没有对骂,甚至连一点情绪的波澜都没有。

请我喝茶的时候,她云淡风轻地复盘,就像一个项目经理在总结一个刚刚被砍掉的小项目。

她说,男方是别人介绍的,硬件条件不错,人也风趣。

第一周,感觉很好,电光火石,荷尔蒙上头,一天能聊十几个小时,感觉遇到了灵魂伴侣。

第二周,开始线下密集接触,吃饭、看电影、逛美术馆,所有情侣该做的事都做了,很甜,像活在偶像剧里。

第三周,她开始“下沉”。

她说,我俩不能只活在风花雪月里,得看看对方在真实的人间里,是个什么样子。

她刻意制造了一些“场景测试”。

比如,带他去一家人多、上菜慢、服务员还经常出错的餐厅,观察他如何处理烦躁和压力。

结果,男方从进门就开始皱眉,催了三次菜之后,开始对服务员冷嘲热讽,最后把经理叫来骂了一顿。

小雅全程没说话,静静看着。

又比如,她假装自己投资失败,急需一笔钱周转,数额不大,在他承受范围之内,看他的第一反应。

男方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我早就说过那些东西不靠谱。

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全程都在撇清关系和输出道理,丝毫没有要搭把手的意思。

第四周,她开始密集地和他聊一些“虚无”的东西,关于童年,关于对死亡的看法,关于人生最恐惧的是什么,关于如何看待“无常”。

男方对这些话题毫无兴趣,觉得是“闲得蛋疼”,三言两语就引到香车宝马、圈子人脉上去了。

第37天,小雅主动约他出来,平静地告诉他:我们不合适。

男方很震惊,觉得她莫名其妙,“我们不是处得挺好的吗?你到底哪里不满意?”

小雅笑了笑,没解释。

她说,康哥,解释的成本太高了。

我总不能告诉他,我在测试你吧?那太不尊重人了。

我只能说,我们想去的地方不一样,路也不同,就没必要结伴了。

我给她续上茶,问她,会不会觉得可惜?毕竟投入了时间和感情。

她摇摇头。

“37天,买断了我未来至少三五年的痛苦、争吵、内耗和失望,这笔买卖,太值了。”

我看着她,内心升起一股赞叹。

这才是真正清醒的女性。

她们不是不谈情,不动爱,不是冷血动物。

恰恰相反,她们在动情的时候,比谁都热烈,比谁都投入。她们享受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心动的瞬间。

但是,她们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观察者”在场。

这个观察者,冷静、客观,像一个拿着秒表的裁判,在为这段关系的关键指标打分。

她们把谈恋爱,看成是一场“尽职调查”。

而不是一场“宿命的奔赴”。

传统的恋爱脚本是怎么样的?

是“感觉对了,就什么都对了”。

是“爱能克服一切”。

是“只要我对他足够好,他总有一天会被我感化”。

是“虽然他现在有很多毛病,但为了我,他会改的”。

这些脚本,就像病毒一样,植入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大脑。

让她们把爱情当成信仰,把男人当成救赎,把婚姻当成唯一的归宿。

在这种脚本的操控下,一段感情的时长,往往不取决于“合适不合适”,而是取决于女方的“忍耐力”和“幻想”还能持续多久。

能忍,就继续。

幻想不破灭,就继续。

直到有一天,被现实的耳光抽得鼻青脸肿,被日复一日的内耗折磨得油尽灯枯,才发现,自己用数年的青春,去浇灌了一棵永远开不出花来的树。

最后只能用一句“遇人不淑”、“我就是恋爱脑”来潦草收场。

这不叫谈恋爱,这叫“情绪的刑期”。

而清醒的女性,早就把这套陈旧的脚本,从自己的大脑里卸载了。

她们深刻地理解一个底层逻辑:

人,是很难被改变的。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思维定式、价值排序,是在他过去二三十年的生命里。

被他的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社会经历,反复锤炼、固化下来的。

就像一根已经长成型的麻花,你想把它捋直,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它弄断。

所以,她们从一开始,就不抱任何“改造对方”的幻想。

她们要做的,不是“改变他”,而是“看清他”。

看清他的底层代码是什么。

看清他的“出厂设置”是什么。

看清他处理压力、面对冲突、对待利益、看待世界的真实模式是什么。

然后,再用这个“真实的他”,去匹配“真实的我”,看看两个系统之间,兼容性到底有多高。

这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改造”的过程。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投资人,在决定是否要投资一家初创公司之前,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做“尽职调查”。

他会去看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什么样的人,团队配置如何,商业模式是否跑得通,财务数据有没有水分,市场前景有多大。

他绝不会因为创始人的PPT做得好看,故事讲得动人,就头脑一热把钱投进去。

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花言巧语,在残酷的市场规律面前,都不堪一击。

把这个逻辑平移到感情里,就是清醒女性的“恋爱观”。

那个男人,就是一家“公司”。

他的外貌、身材、谈吐、才华,是他的“PPT”,是他对外展示的“商业计划书”。

而他的底层品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感、价值观,才是这家公司真正的“资产负表”和“现金流量表”。

前者决定了你“入场”时的兴奋度。

后者决定了你“持股”后的安全感。

清醒的女性,会在被PPT吸引之后,迅速沉下心来,去穿透表象,研究他的“财报”。

这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她们缩短的那个“谈情说爱的周期”。

她们是如何研究的?

就像小雅一样,她们会创造一些“压力测试”的场景。

因为人只有在非舒适区,在面对压力、冲突和利益的时候,才会摘下面具,露出最真实、最本能的反应。

我以前在云南旅行,认识一个开客栈的大姐,快50了,离异,一个人带着女儿,活得特别通透。

她跟我讲过她是如何“筛选”她女儿的男朋友的。

她说,男孩子第一次上门,她不问车,不问房,也不问工作。

她就拉着那个男孩子,打一下午的麻将。

而且,她会联合另外两个“牌搭子”,刻意在牌局上给那个男孩“做局”。

要么让他一直输,输到心态爆炸。

要么让他一直赢,赢到得意忘形。

她说,几个小时的牌局下来,一个男人的牌品、人品、情绪管理能力、金钱观,基本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输了钱就骂骂咧咧、摔牌甩脸的,这种人,格局小,情绪不稳定,婚后一遇到压力,就会把气撒在家人身上。

赢了钱就沾沾自喜、各种炫耀、对输家冷嘲热讽的,这种人,品性轻浮,不懂得尊重别人,一旦得势,就会变得面目可憎。

只有那种,无论输赢,都能保持平和、尊重牌局、尊重对手,还能开得起玩笑的男孩子,才算过了第一关。

她说,这叫“牌品见人品”。

饭桌上也是一样。

她会观察男孩子点菜,是只点自己爱吃的,还是会兼顾所有人的口味。

她会观察他对服务员的态度,是颐指气使,还是谦和有礼。

她说,一个人对陌生人,尤其是对那些地位不如他的人的态度,藏着他最真实的教养。

我当时听完,肃然起敬。

这哪里是丈母娘看女婿,这分明就是一位深谙人性的“首席面试官”。

她用的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在高效地收集“数据”。

收集那些能够反映一个人底层品性的“关键数据”。

而清醒的女性,就是自己人生的“首席面试官”。

她们不会等到婚后,用十年的眼泪和争吵,去认清一个男人。

她们会在婚前,用极短的时间,以极高的效率,完成这个“识人”的过程。

一旦数据收集完毕,模型建立起来,她们就能迅速做出判断: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后半生的“合伙人”?

如果结论是“是”,那么皆大欢喜,她们会收起所有的试探,全心全意地进入下一阶段。

如果结论是“否”,那么她们会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止损”。

她们不会被已经付出的时间、情感、金钱所绑架。

因为她们深刻地理解“沉没成本”这个概念。

她们知道,为了追回已经打翻的牛奶,而赔上整个人生,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买卖。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一个认知水平越高的女性,她的恋爱周期,要么极短,要么极长。

极短,是因为她在尽职调查阶段,就发现对方是“不良资产”,果断清仓离场。

这占据了她恋爱经历的绝大多数。

极长,是因为她通过了严谨的尽职调查,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优质合伙人”,从此进入长期、稳定、互相滋养的合作关系。

她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那种长达数年、分分合合、纠缠不清、互相折磨的“狗血恋情”。

因为那种恋情,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上的懒惰”和“情绪上的放纵”。

是既没有能力看清对方,也没有勇气离开对方的产物。

它消耗的,是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生命能量”。

什么是生命能量?

就是你的时间,你的注意力,你的情绪,你的创造力。

当一个女人,把她所有的生命能量,都耗费在“猜他爱不爱我”、“我该怎么留住他”、“我们为什么总是吵架”

这些无休止的内耗上时,她就没有多余的能量去成长自己、建设自己的人生了。

她的世界,就会萎缩到只剩下一个男人,一段关系。

而清醒的女性,把自己的生命能量,看得比天还大。

她们的人生,有更广阔的旷野要去奔赴。

她们要去搞事业,要去赚钱,要去读书,要去旅行,要去体验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好。

爱情,只是她们人生版图中的一个板块,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她们绝不允许一个错误的男人,一段糟糕的关系,像黑洞一样,吞噬掉她们所有的光和热。

所以,她们必须“快”。

快速识别,快速验证,快速决策。

这种“快”,不是草率,不是玩弄感情,而是对双方生命的高度负责。

是对自己有限的生命能量的极致珍惜。

这个识别和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格物”。

“格”,是探究、是衡量、是洞察。

“物”,就是你眼前的这个人,这段关系,以及它背后所连接的一切因果。

“格物”的能力,是一种需要刻意学习和训练的“心法”。

它要求你拥有穿透表象、直抵本质的思维模型。

在我的电子书《格物之道》里,我用了整整50个这样的顶级思维模型,来系统地阐述如何“格人、格事、格万物”,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比如,第16个模型“沉没成本谬误”,就能让你在面对一段错误的感情时,拥有断臂求生的勇气,让你明白,及时止损,就是最大的盈利。

再比如,第36个“信号理论模型”,它会教你如何分辨一个人语言上的“廉价信号”和行动上的“昂贵信号”。

一个男人说一万句“我爱你”,都不如在你生病时,跑几条街给你买药这个“昂贵信号”来得真实。

拥有了这些思维模型,你就等于为自己的大脑,安装了一个强大的“人性识别系统”和一个精准的“决策分析系统”。

你不再需要用数年的青春去“试错”,而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看清一段关系的真相和未来的走向。

这,才是女性真正的“情感保险”。

说到底,一个清醒的女性,她的人生,始终是“主动”的。

她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建立,也主动放弃。

她的人生剧本,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男人和爱情,只是她邀请进来,共同演绎某一个篇章的“联合主演”。

演得好,就继续合作,互相成就。

演不好,就和平解约,好聚好散。

她永远是自己这部大女主戏的唯一“制片人”和“导演”。

而那些在泥潭般的感情里反复挣扎的女性,她们的人生,是被动的。

她们像一根浮萍,被男人的情绪、被关系的走向、被命运的洪流,推着走。

她们以为抓住了爱情,就抓住了全世界。

殊不知,当她把人生的遥控器交出去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输了。

所以,姑娘,如果你觉得你的感情之路,总是充满坎坷和内耗。

不要去怨男人,也不要骂自己“恋爱脑”。

那只是因为,你大脑里的“操作系统”太旧了。

你需要做的,是为自己升级一套全新的认知系统。

学会用“投资人”的眼光去审视伴侣。

学会用“面试官”的手段去考察人性。

学会用“导演”的格局去布局人生。

当你变得清醒、专业、且强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谈情说爱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

因为你终于懂得,最好的爱情,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而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商业合作,一次一拍即合的灵魂共鸣。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先成为那个,有资格坐上谈判桌的,清醒的“合伙人”。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03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