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心法》交朋友的第一原则,择善而交

诺亚书房图片
这个社交原则,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你会不会因为别人对你好,你就拿他当朋友?
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会”。
但我告诉你。
这是一个成年人社交里,最愚蠢,也是最危险的行为。
这是心智没有打开的人,才会掉进去的陷阱。
今天我把话讲透,可能会颠覆你过去所有的社交认知。
交朋友,或者说筛选一个值得你长期投入能量的人,第一原则,绝对不是看他对你好不好。
而是看他,善不善良。
我说的“善良”,不是那种挂在嘴边的,喂喂流浪猫的善良。
我说的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系统默认设置”。
是一种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权衡利弊的,行为底色。
为什么要“择善而交”?
这四个字,是老祖宗用无数血泪的教训,给我们留下的社交保命指南。
因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他不伤害你,不是因为他需要你,不是因为你们关系好。
而是因为,伤害别人这件事,在他的操作系统里,根本就不存在。
他的CPU,处理不了这种指令。
这是一种“确定性”。
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一个人的品性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他骨子里的善良。
你回想一下。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你们好的时候,比亲兄弟还亲,为你两肋插刀。
可一旦你们之间有了利益冲突。
或者你无意中得罪了他,他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昨天还在称兄道弟,今天就能把你黑得体无完肤。
你觉得很受伤,很震惊,你觉得他怎么变成这样了?
错了。
他不是变了。
他只是,终于把戴了很久的面具,摘下来了而已。
他只是回到了他最真实的“出厂设置”。
而你,从一开始,就读错了说明书。
你把他对你的“好”,当成了他的“善”。
“好”,是一种可以表演的技能。
是一种可以随时切换的“模式”。
今天他对你好,是因为他有利可图,或者心情不错。
明天他不需要你了,或者他情绪上来了,他可以立刻切换到“伤害模式”。
这种“好”,是靠不住的,是极其脆弱的,是需要你小心翼翼去维护的。
你累不累?
而“善”,是一种无法伪装的品格。
是一种稳定的,几乎不可逆的“底层代码”。
你跟一个骨子里善良的人做朋友,你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他今天心情好不好,你也不用担心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会得罪他。
你很安全。
因为你知道,他的行为,有一条坚固的底线。
这条底线,不是为你设定的,而是为他自己的人格设定的。
他不会突破这条底线,跟你好不好,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本质区别。
一个是对外索取的“技能包”。
一个是向内自律的“操作系统”。
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个人,
是“表演型的好”,还是“系统级的善”?
很简单,不要看他怎么对你。
因为你在他的世界里,是一个“变量”。
你要去看他,如何对待那些,他世界里的“恒量”。
那些他不需要讨好,不需要伪装,甚至完全可以忽略的人。
比如。
他对一个餐厅的服务员,是什么态度?
他对一个给你小区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是什么语气?
他对一个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他身上的路人,是什么反应?
在这些最真实,最没有防备的瞬间,一个人“系统默认”的设置,才会暴露无遗。
一个会对服务员颐指气使,呼来喝去的人,你不要指望他在跟你发生冲突时,能对你有多大的尊重。
一个会因为外卖小哥迟到几分钟,就破口大骂的人,你也不要幻想他在你落魄时,能对你有多大的耐心和体谅。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
一个人如何对待那些比他弱小,或者对他毫无用处的人,那才是他品性的真正底色。
那才是未来,当你们关系出现裂痕时,他会用来对付你的方式。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聪明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去考验人性。
他们只选择那些,本身就不需要考验的人。
我见过太多的人。
一辈子都在处理因为“识人不清”,而带来的各种烂摊子。
事业上的背叛,婚姻里的内耗,朋友间的反目。
这些痛苦的根源,往往都来自于最初,你被那种“表演型的好”所迷惑。
你用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去为一个错误的选择,支付了昂贵的代价。
看清这一点,你就能过滤掉你生命中,90%以上的社交噪音和潜在风险。
你的能量,才能真正用在那些值得的人和事上。
这种洞察人性和事物本质的能力,其实不是什么天赋,它是一套可以学习和训练的“思维模型”。
就像你看待世界,需要一副好的眼镜。
这副眼镜,就是你的认知框架。
我花了很多年,把我对商业、人性、社会运行规律的观察,系统总结成了50个底层的“元认知模型”。
比如我们今天谈到的,就是“信号理论模型”和“幸存者偏差”在识人领域的具体应用。
你看到的“好”,可能只是对方刻意释放的“信号”,而那些被他恶劣对待的“沉默者”,才是被你忽略的“真实数据”。
这些思维模型,是我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心法”。
我把它们写成了一部30万字的电子书,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取名为《格物心法》,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它不是给你唯一的答案。
而是递给你50把,可以解开不同问题枷锁的钥匙。
让你自己,拥有洞穿事物本质的能力。
合上书,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完全不同。
所以,从今天起,收起你那份廉价的感动。
不要再因为谁给你带了杯奶茶,谁顺路送你回了趟家,就轻易地把对方划入“朋友”的范畴。
你要做的,是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去看,去听,去感受。
看他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回馈给他的,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择善而交,不是一句鸡汤。
它是一种顶级的生存智慧,是一种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人生风险管理策略。
声明,有偿观看,如有收获,自觉赞赏,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专栏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