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徐在我们圈子里是个“异类”。
聚会的时候大家喝酒吹牛聊八卦聊风口,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唾沫横飞。
只有老徐永远缩在角落里捧着一杯茶安安静静地像一尊入定的佛。
他不插话不附和脸上没什么表情。偶尔被人点到名也只是微微一笑,说一两句不咸不淡不远不近的话。
背后大家怎么说他?
“老徐这人没劲没人情味儿。”
“读书读傻了跟现实世界都脱节了。”
“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你看他那个样子冷冰冰的像块石头。”
我也曾这么觉得。
直到上个月圈子里的老李家出了大事。
老李的公司资金链断了欠了一屁股债,老婆跟他闹离婚孩子要转学,一时间天都塌了。
消息在群里炸开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A说:“老李挺住!兄弟们都在!”
B说:“钱没了可以再赚家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赶紧去把嫂子哄回来!”
C说:“别想太多出来喝一顿一醉解千愁!”
整个群里充斥着各种廉价的正确的也是最无用的“情绪支持”。
像一场大型的在线“集体拥抱”。
只有老徐一个人没说话。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他突然在群里发了一段很长的文字。
他没有一句安慰没有一句“挺住”。
他只是冷静地把老李现在面临的问题拆解成了一二三四。
第一关于债务,他列出了几种不同性质的债务分别对应的最紧急的处理方案是什么,法律风险在哪里可以寻求哪些专业帮助。
第二关于公司,他分析了是应该立刻申请破产清算还是有“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并且附上了一个他认识的专门做这块业务的律师的联系方式。
第三关于家庭,他建议老李暂时不要去“哄”,而是应该跟妻子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关于“风险”和“责任”的深度沟通。
第四关于孩子,他甚至连转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都罗列了出来。
整段文字冷静客观条理清晰。
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情味儿”。
甚至显得有些不通人情的“冷酷”。
群里瞬间安静了。
那些刚才还在“激情呐喊”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第二天我听说老李谁也没找只单独去找了老徐。
两个人在茶馆里聊了一整个下午。
后来老李的情况慢慢稳住了。
公司虽然没保住但债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引发更大的危机。
妻子虽然还是离了但是和平分手没有撕破脸。
孩子也顺利转了学。
上周我跟老李吃饭他喝得有点多抓着我的手说:
“你知道吗?那天所有的人都在安慰我都想把我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只有老徐他什么也没说。”
“他只是递给了我一架结结实实的梯子然后告诉我怎么一步一步地自己从悬崖底下爬上来。”
老李顿了顿眼圈红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
“那种咋咋呼呼廉价的‘热’其实屁用没有。”
“而老徐那种不带情绪的冷静的‘冷’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也最强大的‘善良’。”
老李的这番话让我对“读书多了人会变冷”这句话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们好像都搞错了。
读书确实会让人变“冷”。
但它不是让你从一个“热心肠”的人变成一个“冷血”的人。
它是把你从一盆随随便便就能被人端走的“炭火”淬炼成了一块外表清冷内核滚烫的“暖玉”。
这种“冷”不是情感的“冷漠”而是认知的“冷静”。
它体现在三个不断递进的层次上。
第一层“冷”:情绪的“降噪”。
你发现没有?
一个不怎么读书的人他的情绪是“外挂”的。
像一个没有保护壳的裸露的“神经元”。
外界一有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
别人夸他一句他能上天。
别人损他一句他能立刻原地爆炸。
看个社会新闻他会瞬间被点燃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化身键盘侠去“伸张正义”。
他的喜怒哀乐完全被外界的信息和别人的评价所“遥控”。
他活得很“热”。
热火朝天热血沸腾。
但这种“热”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混乱的“热能”。
它不仅会灼伤别人更容易在关键时刻烧毁自己。
而一个读书多了的人会怎么样?
书读得越多你脑子里装的“世界”就越大。
你看过了历史长河里无数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你理解了不同的人性不同的立场背后都有它不得已的“因果”。
你就像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玩家。
你会慢慢地从那个具体的情境里“抽离”出来。
于是你的内心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定力”。
一种不轻易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的“定力”。
你不再会因为几句廉价的夸奖而沾沾自喜。
你也不会因为几句恶意的中伤而彻夜难眠。
你会变得很“冷”。
像一台自带“降噪耳机”的超级计算机。
你能清晰地过滤掉99%的情绪杂音。
然后把宝贵的“算力”都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这种“冷”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
第二层“冷”:认知的“手术刀”。
当你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你的“理智”才能真正地“浮出水面”。
这个时候你就拥有了第二层的“冷”。
一种像“手术刀”一样精准锋利直达本质的“冷”。
一个没被知识系统性训练过的大脑它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模糊”的“混沌”的“一锅粥”的。
就像老李出事后那些朋友们的反应。
他们只看到了“老李好惨”这个巨大的模糊的“情绪事实”。
所以他们能给出的也只能是同样模糊的“抱抱”“挺住”这种“情绪安慰剂”。
这种安慰就像给一个得了阑尾炎的病人喂一碗“心灵鸡汤”。
除了耽误病情没有任何用处。
而老徐为什么能给出那份“结结实实的梯子”?
因为他那颗被知识千锤百炼过的冷静的大脑在第一时间就自动启动了一套“解剖程序”。
他手起刀落瞬间就把“老李好惨”这坨混沌的东西分解成了:
“债务问题”“公司问题”“家庭问题”“孩子问题”这四个清晰的“逻辑模块”。
然后再针对每一个模块调用他知识库里相应的“解决方案”。
你看这个过程有情绪吗?
没有。
它是冰冷的。
是纯粹的理性的逻辑的推演。
但也正是这种“冷”才蕴含着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力量”。
读书读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让你去记诵那些死的“知识点”而是在你脑子里安装一套又一套强大的“思维模型”。
这些模型就像一把把不同规格的“手术刀”。
“第一性原理”是一把能剔除所有表象直达骨骼的“解剖刀”。
“系统思维”是一把能看清所有器官彼此关联的“柳叶刀”。
“概率思维”是一把能评估所有风险精准下刀的“伽马刀”。
当你的“工具箱”里装满了这些“冰冷”的锋利的“手术刀”时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你就不再是那个面对一团乱麻只会跟着一起哭的“病人家属”。
你成了那个能冷静地戴上手套拿起手术刀说一句“别慌有我在”的主刀医生。
这种“冷”是一种顶级的“专业能力”。
第三层“冷”:慈悲的“旁观者”。
这是“冷”的最高境界。
当你拥有了情绪的“定力”和认知的“手术刀”之后你会慢慢地生发出一种更宏大的东西。
一种类似于“慈悲”的东西。
但这种“慈悲”不是那种小情小爱的婆婆妈妈的“滥好人”式的慈悲,而是一种洞察了世间所有“规律”和“无奈”之后所生发出来的一种深沉的冷静的旁观者的“慈悲”。
你会像一个站在山顶的棋手。
静静地地看着山下那盘叫“人间”的棋局。
你看着红方为了一个“卒”争得面红耳赤。
你看着黑方为了一个“象”布下了惊天骗局。
你会觉得他们很可笑。
但你又会觉得他们很可怜。
因为你用你的“上帝视角”清晰地看到了他们每一步棋背后所有的“因果链条”。
看到了他们所有的“贪嗔痴”所有的“身不由己”。
所以你不会轻易地去“评判”他们。
你不会说红方是“好人”黑方是“坏人”。
你只会觉得他们都只是被某种更大的“规则”和“宿命”所裹挟的“棋子”而已。
当你有了这种“旁观者”的心态之后你会变得无比地“宽容”。
你能理解所有人的“不容易”。
你能原谅所有人的“不得已”。
你也会变得无比地“淡然”。
因为你知道这盘棋终将会有一个结局。
所有的厮杀所有的荣耀所有的爱恨情仇最后都会归于“平静”。
都会被那个叫“时间”的棋手轻轻地一抹了无痕迹。
这种源于终极洞察的“冷”是一种最深邃的“智慧”也是最温柔的“慈悲”。
所以你看。
读书怎么会让人变得“冷血”呢?
它只是在为你那颗滚烫的柔软的容易受伤的“心”一层一层地穿上叫做“智慧”的清凉的“铠甲”。
它让你从一个咋咋呼呼的“小兵”成长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将军”。
内心有菩萨的慈悲。
手里有金刚的手段。
我把这些想法跟一个同样很喜欢读书的朋友聊起。
他问我那如何才能修炼成这种高级的“冷”呢?
光靠漫无目的地读书好像还不够。
我说是的。
不成体系的阅读只是在堆积“砖块”。
而真正的“修炼”是在构建“大厦”。
你需要一套能把所有零散的知识都串联起来的底层的“认知操作系统”。
你需要掌握那些能让你直接洞穿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型”。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翻译”和“提纯”的工作。
我试图把那些隐藏在古今中外浩瀚经典里的最底层的“智慧”给“打捞”出来然后把它们打磨成一个个现代人能直接上手使用的“思想工具”。
我把其中最重要的50个汇集成了这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写它不是为了让你多一些可以炫耀的“谈资”我是想递给你一个“大脑的升级包”。
一个能帮你从那个情绪化的“热兵器”时代进化到一个理性的冷静的“冷兵器”时代的升级包。
它里面有帮你进行“情绪降噪”的“防火墙”比如“控制二分法模型”。
它里面有帮你磨砺“认知手术刀”的“磨刀石”比如“第一性原理模型”。
它里面更有帮你修炼“旁观者慈悲”的“心法”比如“系统思维模型”。
这本书不会让你的心变“硬”它只会让你的“眼”变“亮”让你的“脑”变“清”让你的“根”扎得更“深”。
让你在面对这个喧嚣的混乱的滚烫的人间时能永远为自己保留一份最宝贵的清凉。
那天聊完之后我去找老徐喝茶。
我把老李的那番话转述给了他。
他听完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只是低头吹了吹茶杯里漂浮的那几片茶叶。
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
“一壶好茶总是要先用沸水狠狠地烫过一遍。”
“然后再用温水慢慢地养着。”
“人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我看着他笑了。
是啊。
一个真正成熟的灵魂从来都不是“滚烫”的也从来都不是“冰冷”的。
而是“温润”的。
像一块被岁月和智慧反复摩挲过的暖玉。
外表有山泉的清冽。
内心有地火的温度。
愿你也能通过读书把自己修炼成这样一块温润的无价的“暖玉”。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少康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