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浩约我的时候,我正在院子里给一棵罗汉松剪枝。
他坐在我对面的石凳上,一言不发,但我能感觉到,他整个人,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皮筋,充满了即将崩断的,焦灼的张力。
阿浩是我见过最有才气的年轻人之一。
做设计的灵感充沛,审美一流。
毕业三年,已经是一家新锐公司的设计总监。
我见过他的作品,那里面有一种蓬勃的想把天捅个窟窿的野心。
按理说他这条路应该是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可他最近卡住了。
他说,他已经快半年,没有拿出过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了。
每天睁开眼,都觉得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胸口。脑子里一团乱麻根本无法沉下心来思考。
“哥,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他把一杯茶喝得像一杯苦酒,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我放下手里的剪刀,洗了洗手,坐到他对面。
我没问他的工作,也没问他的灵感。
我问他:“你是不是,谈恋爱了?”
他猛地一震,像被人踩到了尾巴的猫。
足足沉默了半分钟,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
因为我见过太多像他这样,在高速爬升的轨道上突然引擎熄火,开始失速下坠的“火箭”。
而导致他们熄火的原因90%以上都一样。
——在最需要集中全部燃料向上突破的时候,他们把宝贵的能量泄露在了一段,不合时宜的,消耗性的亲密关系里。
我看着他,平静地告诉他一个,可能会让他觉得很残忍,但却是真相的道理:
“一个男人,在他最重要的奋斗上升期,也就是大概25到35岁这十年,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把时间,浪费在搞定异性这件事上。”
阿浩的脸瞬间就白了。
他急着反驳:“哥,你这话说得太绝对了!难道奋斗和爱情就一定是冲突的吗?难道,一个好的伴侣不应该是我的助力吗?”
“是。”我说,“注意我的用词。我说的是‘搞定异性’,而不是‘拥有爱情’。这两者有天壤之别。”
“而绝大多数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他们所经历的都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什么是“搞定异性”?
它是一场,以“情绪”为主要交易品,以“时间”为最大成本,以“不确定性”为核心特征的高耗能游戏。
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猜。
她今天为什么不高兴?我哪句话说错了?
她发的这条朋友圈是什么意思?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你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哄。
去制造惊喜,去准备礼物,去在她每一次的情绪波动中扮演一个合格的“情绪按摩师”。
你需要花大量的脑力去博弈。
去处理因为安全感缺失,而引发的种种猜忌和试探。
去平衡你的工作和“必须秒回她信息”之间的尖锐矛盾。
阿浩听到这里眼神已经开始躲闪。
我知道,每一句话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他的现实。
我说,你把你的“奋斗上升期”,想象成一次“火箭发射”。
从点火到挣脱地球引力,进入稳定轨道。这个过程是整个航天任务中最关键,也是最耗费燃料的阶段。
它需要把火箭里99%的能量,都集中在“推进器”这一个地方,朝着“向上”这一个方向进行一次无与伦比的聚焦的爆发。
这个阶段火箭的箭体上,但凡出现一丝丝的“裂缝”,哪怕只是一个螺丝的松动。
那泄露出去的就不是一点点燃料。
而是足以导致箭毁人亡的巨大灾难。
而你在奋斗上升期,谈的一段不成熟的恋爱,就是那道最致命的“裂缝”。
它会从三个层面彻底“腐蚀”你这枚正在起飞的火箭。
第一层腐蚀:能量层——你的“心力”会被活活耗干。
一个人的心力,是他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尤其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
你的灵感,你的洞察,你那一点点比别人更牛逼的才气,都来自于你那颗能保持“宁静”和“专注”的强大的“心”。
这颗心,就像一块“电池”。
你每天醒来,它的电量是100%。
而“搞定异性”这件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耗电的“应用程序”。
它在你的大脑后台24小时运行。
你开会的时候它在运行。你在想方案的时候它在运行。你甚至在睡觉的时候它都在以“梦境”的方式,疯狂地消耗你的电量。
阿浩的女朋友我听朋友提过。
是个很“作”的姑娘。
会因为阿浩没有秒回信息而打电话,一哭二闹三上吊。
会因为阿浩在方案里用了一个美女模特,而怀疑他“精神出轨”。
会要求阿浩每天无论多晚下班,都必须去她家楼下接她。
阿浩说,他感觉自己像在服役。
每天有一半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维稳”这段关系上。
他用来思考作品的时间被用来思考“今天该送什么礼物才能让她消气”。
他用来阅读和学习的精力被用来反复琢磨他们的聊天记录,分析自己“错在哪里”。
我说,你看。
你的心力电池每天还没等到给你的“主业”供电。
就已经被这个“高耗能APP”给吸干了80%。
你剩下那20%的电量,你凭什么去跟那些100%满电状态的你的同龄人去竞争?
你拿什么去赢?
你连保持不掉队,都做不到。
江郎才尽?
狗屁!
你不是才华枯竭了,你是“心力破产”了。
第二层腐蚀:认知层——你的“决策系统”会被严重干扰。
奋斗上升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要做出的“关键决策”最密集的时期。
跳槽去哪个平台?
选择哪个赛道深耕?
要不要拿出一笔钱去投资自己报一个很贵的课程?
要不要放弃眼前的安逸,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博一个更大的未来?
每一个决策都像一个“路口”。
走对了,海阔天空。
走错了,万劫不复。
做出高质量决策需要什么?
需要绝对的“理性”和“冷静”。
需要你能排除一切情绪干扰,基于最长远的利益进行计算和判断。
而爱情,尤其是那种不成熟的,荷尔蒙驱动的爱情。
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非理性”力量。
它会像一个“病毒”,入侵你的决策系统修改你的底层代码。
让你把“她的感受”置于“你的前途”之上。
让你心甘情愿地,用“战略上的牺牲”去换取“情绪上的满足”。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一个极有前途的年轻人,为了留在一个根本不适合他发展的城市,只因为他女朋友在那里。
一个技术大牛,放弃了一个能让他能力产生指数级跃迁的核心项目。只因为那个项目需要封闭开发三个月,他女朋友接受不了。
他们都以为自己选择的是“爱情”。
但实际上他们选择的是“被拖累”。
是用自己,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可能性”去为对方的“不安全感”买单。
这是最愚蠢的一笔“投资”。
第三层腐蚀:时间层——你的“成长复利”会被彻底清零。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不努力”。
而是你的努力,无法形成“复利效应”。
什么是复利?
就是你今天的努力能成为你明天努力的“基石”。
你今天读完的一本书,明天它就会在你脑子里和你其他的知识,产生链接生成新的“洞见”。
你今天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明天它就会内化成你的“能力”,让你能去挑战更难的问题。
知识,技能,经验,人脉……这些东西,都具有“复利效应”。
前提是你必须保证一个“长期”而“持续”的投入。
而一段消耗性的亲密关系,它最歹毒的地方就在于它会不断地“打断”你的这个“复利进程”。
你刚进入心流状态,准备一鼓作气搞定一个方案。
她的电话来了,哭着说她不舒服。
你所有的思路瞬间清零。
你计划好这个周末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行业峰会。
她说这是你们的恋爱纪念日你必须陪她。
你只好放弃了这个链接高质量人脉的机会。
你看它就像一个在你电脑上不断弹出的“流氓广告”。
在你每一次即将要“存档”的时候,它就跳出来强制你“重启”。
于是你的努力永远是“碎片化”的“浅尝辄止”的。
你永远在“新手村”徘徊。
你永远无法积累起足够让你“质变”的“经验值”。
三年,五年过去。
你身边的同龄人都已经通过复利滚成了一个巨大的雪球。
而你还是三年前那个小小的可怜的“雪核”。
甚至更小。
因为你不仅没有“增量”,你连“存量”的优势都被消耗殆尽了。
这就是真相。
在错误的“时机”做一件看似“正确”的事。
它带来的不是“双倍的幸福”而是“双倍的毁灭”。
阿浩听到这里已经说不出话了。
他把脸深深地埋进了手掌里。
我能感觉到他的懊悔和痛苦。
我跟他说,我今天跟你讲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去“憎恨”爱情或者去“报复”那个女孩。
那个女孩可能,也没有错。
她只是在用她的方式去寻求“爱”和“安全感”。
真正的错,在于“时序”的错配。
在于一个还在为“生存”和“立足”而苦苦挣扎的“士兵”。
却过早地背负上了一个“国王”才能承受的“情感”的责任。
你给不起。
你也背不动。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的“兵”的阶段,就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个“兵”该做的事。
去打仗,去开疆拓土,去建立你自己的“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是什么?
是你那套谁也抢不走的过硬的“本事”。
是你那个足够让你在这个城市有尊严地活下去的“账户余额”。
是你那颗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认可和夸奖也能自给自足的,强大的“内心”。
当你把这个“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
当你从一个“士兵”,真正,成长为一个“国王”之后。
你再去谈“爱情”。
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你遇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你拥有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关系”。
你不再需要去“搞定”谁。
你只需要发出你的“信号”,自然会有与你“同频”的高能量的异性被你吸引而来。
你们的关系不再是相互消耗,相互索取的“沼泽”。
而会是强强联合,彼此成就的“高山”。
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高质量的“爱情”。
而这种爱情你是需要用你上半场的“孤独”和“奋斗”去“挣”的。
它不是“运气”,它是你,用汗水和克制换来的“战利品”。
阿浩抬起头,眼睛通红地问我:“哥,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我说你需要为你的大脑进行一次,彻底的“操作系统升级”。
你需要从根上建立一套强大的以“自我成长”为核心的“人生算法”。
这套算法能帮你在面对人性的诱惑和情感的纠缠时做出最理性的也最有利的“判断”。
它需要你掌握一些更底层的“思维工具”。
这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拆解那些真正能成事的人他们在关键时刻赖以决策的“思维模型”。
我发现他们在面对“感情”和“事业”的冲突时,脑子里都装着几把锋利的“剃刀”。
比如,“机会成本模型”。它会让你清晰地计算出你花在一个消耗你的人身上的每一个小时,它背后你放弃的是多大的“未来收益”。
比如,“帕累托法则”,也就是“二八定律”。它会告诉你,在你人生的现阶段,你应该把80%的资源都投入到那个能给你带来80%回报的,20%的事情上。——毫无疑问,那就是你的“事业”。
再比如,“影响力圈模型”。它会让你把精力从那些你无法控制的,“别人的情绪”和“关系的走向”上收回来。然后聚焦到那个你唯一能掌控的“你自己的成长”上。
我把这些我认为对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最关键的50个思维模型整理成了这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写它不是为了教你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奋斗机器”。
我是想递给你一张“人生战略地图”。
让你在每一个关键的“岔路口”,都能看清迷雾做出对自己最负责任的选择。
让你懂得在人生的不同“季节”该做什么事。
春天就该“播种”就该“耕耘”。
你非要在春天就躺在草地上,谈情说爱,那你就要做好秋天颗粒无收的准备。
这,是天道,也是人道。
那天,阿浩在我这里坐了很久。
他走的时候什么都没说。
只是对着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概一个月后,我听说他分手了。
又过了三个月,他的一个新作品刷爆了整个设计圈。
拿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国际大奖。
前几天我们一起吃饭。
他整个人气质都变了。
眼神重新变得像鹰一样锐利,坚定。
他说他那段时间,把自己像关禁闭一样关在工作室里。
每天除了画图就是看书。
他说那种能120%,把自己的整个灵魂都“砸”到一件事情里去的感觉太爽了。
那种,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变强”的感觉,比任何“荷尔蒙”都更让人上瘾。
他说:“哥,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当初说的那些话。”
“一个人在他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自我’之前。
他其实根本就不配拥有真正的‘爱情’。”
“他所谓的‘爱’不过是一种对‘孤独’的恐惧和对‘空虚’的填补。”
“而这种‘爱’对自己是一种‘消耗’。”
“对别人更是一种‘拖累’。”
我看着他,笑了。
我知道,这枚曾经差点失速坠落的火箭。
如今已经成功地摆脱了地心引力。
正朝着那片更广阔更深邃的星辰大海呼啸而去。
而屏幕前的你呢?
你还在为那点让你分心的男欢女爱而沾沾自喜或黯然神伤吗?
醒醒吧。
别在春天就急着去收获。
你那片最丰饶的秋天。
还在等着你呢。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少康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