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雅来找我的时候,带来了一整个行李箱。
箱子没合拢,露出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服和杂物。
她把箱子往我茶室门口一放,人就瘫坐在椅子上,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哥,我没地方去了。”
我认识小雅是通过她老公阿辉。阿辉是我一个项目的合作伙伴,人很精明,也很强势。
小雅则是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
结婚十年,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围着阿辉和孩子转。
阿辉的每一个眼神,她都能精准解读。他今天想吃什么菜,明天要见什么客户穿哪件衬衫,她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孩子的所有兴趣班,学校的每一次亲子活动,她都全程陪同,尽心尽力。
在所有人眼里,小雅就是那个“奉献型”的好女人的典范。
她就像一颗卫星,不知疲倦地围绕着阿辉和孩子这两颗“恒星”旋转。
她的世界就是他们。
她以为她的燃烧能换来这个家庭星系的稳定和光亮。
结果阿辉出轨了。
对方是他们公司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
阿辉没有丝毫愧疚,甚至很坦然。
他对小雅说:“我跟她在一起,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而你太无趣了,太没劲了。跟你待在一起,就像跟一潭死水泡着,我都快窒息了。”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句最诛心的话:
“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除了会做饭,会带孩子,你还会什么?你整天围着我们转,你不累吗?我看着都累。”
小雅说那一刻她感觉天都塌了。
她想不通。
为什么我付出了我的一切,最后却成了一个“让人窒息”的、“无趣”的“累赘”?
为什么那个当初信誓旦旦地说“我养你啊,你就负责貌美如花”的男人,最后却反过来嫌弃我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家庭主妇”?
她坐在我对面,哭得撕心裂肺。
“哥,我错了吗?我为这个家掏心掏肺,我真的错了吗?”
我没有立刻回答她。
我起身走到院子里,拿起一把专门用来修剪盆景的剪刀和一盆长得有些杂乱的松树盆景,放在了她面前。
我说小雅,你看这盆松树。
它长得枝繁叶茂,看上去很“繁荣”。
但如果你任由它这么疯长下去,那些杂乱的枝条会耗尽它所有的养分,会让它失去最美的形态,最后它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一个好的园艺师会怎么做?
他会毫不留情地剪掉那些多余的、向外攀爬的枝条。
他要把所有的养分都逼回到这棵树的“主干”上来。
让它向内生长。
让它长出自己的“风骨”,自己的“神韵”。
这个过程叫“修剪”。
对一棵树来说很疼。
但这是它从一棵“野树”变成一件“艺术品”唯一的路。
我说到这里看着小雅,一字一句地告诉她:
“你就是这棵忘了‘修剪’自己的树。”
“你没有错在‘付出’,你错在一开始就把自己人生的‘主干’给搞丢了。”
“你以为你的世界应该围着别人转。但你忘了一件最根本、最天经地义的事情——”
“你的世界本该也必须只围绕着你自己转。”
小雅止住了哭泣抬起头,眼神里全是困惑。
我知道这句话颠覆了她过去三十多年所接受的所有教育。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
“你要懂事,要谦虚,要多为别人着想。”
“你要学会奉献,学会牺牲,不要那么‘自私’。”
“枪打出头鸟,做人要低调。”
这一整套的“集体主义”叙事就像一个紧箍咒,把我们的“自我”牢牢地锁死了
。
尤其是女性。
“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所有的赞美都在暗示你一件事:
你的价值需要通过“依附”于别人才能实现
。
你是一个“配角”。
这是一个从根上就错了的有毒的“剧本”。
当你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个“配角”的设定,开始围着别人转时,一场缓慢的、注定的“自我谋杀”就开始了。
第一阶段:你会失去你的“边界”。
当你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时,你就成了一个24小时营业的、“有求必应”的服务站。
他今天加班让你送饭,你哪怕发着烧也得爬起来。
他明天应酬让你去挡酒,你哪怕酒精过敏也得硬着头皮上。
孩子哭了是你的错。
孩子病了是你的错。
家里但凡出了一点差错,所有的矛头都会指向你。
因为这是你的“责任”。
你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没有了说“不”的权利
。
你的“边界”就像被潮水一点点侵蚀的沙滩,最后荡然无存
。
你活成了一个没有“自我”的、“功能性”的存在。
第二阶段:你会失去你的“价值”。
经济学里有个最简单的道理:
任何可以被无限量、零成本供应的东西,它的“价值”都会趋近于零。
你的好,你的付出,你的牺牲。
当它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常态化”的供应时,在对方眼里就变得越来越“廉价”。
就像空气,谁会为空气付费呢?
只有在窒息的时候才会想起它的珍贵。
更可怕的是对方还会反过来“PUA”你。
他会觉得你之所以对他这么好,是因为你“没本事”,是因为你“离开了他就活不下去”。
你的“好”非但没有成为你的“加分项”,反而成了他用来贬低你、控制你的“证据”。
就像阿辉对小雅说的那句:“你除了会做饭带孩子你还会什么?”
你看你的付出最后竟成了你“没有价值”的原罪。
何其讽刺。
第三阶段:你会失去你的“吸引力”。
人与人之间最持久的吸引力源自什么?
不是美貌,不是财富。
而是你身上那种独特的、鲜活的、不断生长的“生命力”。
是你在聊起你热爱的领域时眼睛里闪烁的光。
是你专注地做着一件属于你自己的事情时那种旁若无人的迷人姿态。
是你拥有一个不为任何人所知的、丰盈的、有趣的“精神后花园”。
而一个天天围着别人转的人,她的生命力会快速地枯萎。
她的世界里只有老公的应酬、孩子的成绩和菜市场的价格。
她的谈资永远是“东家长西家短”。
她的眼睛里会慢慢地失去光彩,变得黯淡、浑浊甚至充满怨气。
她会变成一个让人“窒息”的黑洞。
不断地向外索要情绪价值、索要关注、索要安全感。
就像阿辉说的,跟她待在一起像泡在“一潭死水”里。
你从一个充满神秘感的、等待被探索的“星球”变成了一块被榨干了所有汁水的、乏味的“甘蔗渣”。
然后你还要哭着问:
“为什么他不爱我了?”
答案很残酷。
因为连你自己都不再“爱”那个面目模糊、毫无生气的自己了。
你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
小雅听到这里双手捂住了脸。
我知道这些话像一把手术刀,把她那血淋淋的现实给活生生地剖开了。
很疼。
但想要重生必须先经历这场刮骨疗毒的“手术”。
她抬起头问我:“哥,那我……还能怎么办?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我说不。
你现在拥有的是最好的东西。
是一次推倒重来为自己而活的“机会”。
你要做的不是去挽回那个男人,更不是去自怨自艾。
你要做的是立刻、马上调转你人生的“轨道”。
把那个一直向外追逐的你狠狠地拽回来。
开始疯狂地去建立你的“自我宇宙”。
怎么建?
第一步:砍掉“寄生藤”,建立“经济主干”。
立刻出去找一份工作。
无论大小,无论薪水高低。
送外卖、做保洁、去超市当收银员都行。
这不是为了赚钱。
这是一场“精神独立”的宣言
。
它是在告诉你,也告诉全世界:
“我不靠任何人也能养活我自己。”
当你能靠自己的双手赚回第一笔哪怕只有一千块钱的时候,那种从骨子里生发出来的“底气”和“尊严感”是任何奢侈品、任何男人的承诺都给不了你的。
钱是女人的“胆”。
经济独立是你建立“自我宇宙”的第一块“基石”
。
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第二步:修剪“无效枝”,建立“精神内核”。
把你那些用来刷剧、用来聊八卦、用来琢磨“他今天为什么不高兴”的所有垃圾时间都收回来。
然后用这些时间去做一件只为了“取悦”你自己的小事。
去找一个能让你沉浸其中、忘了时间的爱好。
去学一门早就想学却一直没时间学的技能。
去读一本能让你内心变得丰盈的好书。
这件事不需要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在做它的时候能感觉到纯粹的“快乐”。
能感觉到那个失落已久的“自我”正在一点点地回归。
这个过程就是在为你那棵几乎要枯死的主干重新“输送养分”。
当你有了自己的“精神内核”,你就不再需要从外界去乞讨“阳光”和“水分”了。
你自己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你自己就能活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
第三步:打破“信息茧”,建立“社会链接”。
不要再把你的社交圈局限在小区里的几个妈妈或者亲戚群里的七大姑八大姨。
走出去。
去认识那些比你优秀、比你有趣、比你活得更“开阔”的人。
去参加一个读书会,去加入一个徒步群,去报名一个你感兴趣的线下课程。
当你看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精彩活法时,当你发现原来一个女人可以不结婚、不生子、一个人也能活得那么热气腾腾时,你的“认知”会被彻底地打开。
你就不会再把那个小小的“家庭”当成你人生的全部世界了。
你会发现那不过是你广阔宇宙里的一颗小小的“行星”。
有它很好。
没它你的宇宙照样星河灿烂。
我说完这三步,小雅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
她的眼神里有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东西。
是一种类似于绝处逢生的狠劲。
我跟她说我讲的这些本质上不是什么“方法论”。
它是一种更底层的“人生操作系统”。
是一种把“自我”设定为整个系统“最高优先级”的强大算法。
这套算法它不教你如何去“讨好”这个世界。
它教你如何让这个世界反过来“取悦”你。
这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拆解那些活得最舒展、最强大的牛人的大脑“操作系统”。
我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自我”的绝对信徒。
他们都掌握着一套能让自己的能量持续“内循环”而不是“外消耗”的底层心法。
我把这些心法拆解、提炼、翻译成了一个个普通人也能理解和使用的“思维模型”。
比如我今天跟你讲的建立“自我宇宙”的三个步骤,背后就对应着“经济杠杆模型”、“精神复利模型”和“认知破壁模型”。
我把其中最重要的50个模型整理成了这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写它不是为了教女人怎么去对付男人。
我是想递给每一个像你一样在关系里迷失了“自我”的灵魂一张“找回自己”的地图。
一张能指引你从“别人的卫星”重新修炼成一个自带光和热的“宇宙中心”的地图。
因为一个残酷的真相是:
你越是拼命地想抓住一个人,那个人就越会加速地逃离你。
而当你不再追逐不再索取,当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收回来点亮你自己时,你就会变成一束光。
到那个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去追逐任何人。
自然会有无数的人循着光走向你。
包括那个曾经弃你而去的人。
但到了那个时候他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那一天小雅没有在我这里住下。
她把行李箱寄存在我这儿。
然后一个人挺直了腰杆走了出去。
后来的故事我只是断断续续地听说。
她真的去找了一份在商场卖衣服的工作。
她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自己报了一个专业的化妆班。
她在一个周末的徒步活动上认识了一群搞摄影的朋友,跟着他们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山山水水。
阿辉来找过她几次求复合。
她都拒绝了。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发的一张照片。
是她自己一个人在西藏的纳木错湖边。
穿着一身鲜红的冲锋衣。
背后是湛蓝的湖水和圣洁的雪山。
她没有化妆,脸上有被高原的风吹出的淡淡的晒斑。
但她的笑容是我从未见过的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灿烂和舒展。
照片的配文只有一句话:
“我的世界终于开始围着我转了。”
我看着那张照片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我知道那个卑微的、讨好的、围着别人转的“卫星小雅”已经彻底死掉了。
如今活着的是一个全新的、光芒万丈的“太阳小雅”。
而屏幕前的你呢?
你还在围着谁转?
你什么时候才肯把你人生的“主权”给夺回来?
别等了。
就从今天、现在、这一秒开始。
记住:
你才是你这个宇宙里唯一的神。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少康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