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哲坐在我对面,眼神是散的。
像一盏被风吹了很久的灯,火苗飘忽不定,随时都可能熄灭。
他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名校毕业,聪明,有灵气,本来前途一片大好。
可他最近快把自己废了。
他跟我说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坏掉了。
“哥,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他双手插在头发里,一脸痛苦,“一本专业书,我翻开第一页,看不了三行就忍不住想去摸手机。一个工作方案,我对着电脑坐一个上午,文档上除了标题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我感觉我的脑子里像住了一窝猴子,叽叽喳喳,一秒钟都安静不下来。我失去了那种能沉浸到一件事里去的能力。那种感觉你懂吗?就是彻底地失去了。”
他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一丝绝望的祈求。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是不是要注意力缺陷障碍?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我没说话,只是把茶盘上那把用来养壶的小刷子递给了他。
我说你试试用这把刷子蘸着茶水在你面前这张白纸上写一个“静”字。
他愣了一下,接过刷子。
手刚一落到纸上就抖得厉害。
蘸一次水写不了两笔就干了。一横一竖歪歪扭扭,墨色深浅不一,像一条被踩死的蚯蚓。
写了五六遍,他把刷子一扔,烦躁地靠在椅背上。
“写不了!心不静手就稳不住。越想写好越写不好。”
我看着他平静地说:
“你看,你的脑子没坏。你的手也没病。”
“你只是很久很久没有做过一件需要‘慢’下来、需要‘专注’、需要‘投入’的事情了。”
“你不是无法专注,是你的大脑已经被短视频给彻底‘腐化’了。”
阿哲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我知道我戳到了那个最疼也最隐秘的伤口。
我跟他说你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一块原本可以种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的良田。
而“深度专注”就像是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的一次“深耕”。
你需要耐心需要体力,你需要把土地深翻一遍让它变得松软透气。然后你种下一颗果树的种子,每天浇水施肥除草,日复一日。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辛苦的是枯燥的。
你可能要等上三五年才能看到它第一次开花第一次结果。
但是一旦它长成了它就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最甜美最滋养的果实。
你读完一本好书,学成一项新技能,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这些都是你种下的“果树”。
而“短视频”是什么?
它就像一个魔鬼提着一麻袋不知道是什么的“速生草籽”跑到了你的良田上。
然后“哗”地一下把这些草籽全都给你撒了上去。
这些草不需要你深耕不需要你施肥。
它们只需要一点点水分就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地生长。
你刷下一个视频一秒钟就获得一个刺激。
再刷下一个又一秒钟又获得一个刺激。
美女在跳舞,段子手在讲梗,猫猫狗狗在卖萌,一个又一个15秒的“快乐”像除草剂一样直接喷射进你的大脑。
你感觉很爽很嗨欲罢不能。
你以为你拥有了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原”。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疯狂生长的“杂草”正在用它们发达的浅层的根系野蛮地把你土地里所有的养分都吸得一干二净。
它们会让你的土地变得“盐碱化”、“板结化”。
最后这块土地除了能长这些毫无价值的“杂草”它再也长不出任何需要深度扎根的“果树”了。
这就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的最真实也最可怕的事情。
你的大脑这块原本肥沃的土地正在被“腐化”。
阿哲听得脸色发白。
他喃喃地说:“有……有这么严重吗?我不就是用碎片时间放松一下吗?”
我说这不是放松。
这是你把你的大脑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资产打包送给了算法让它进行了一次最彻底的“反向训练”。
我们的祖先在丛林里为了生存,大脑进化出了一套精密的“奖赏系统”。
核心是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
你打猎成功捕到一只兔子,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奖励”是为了鼓励你下次继续去打猎。
你发现了一片新的果林,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愉悦。这个“奖励”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地方解决生存问题。
你看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多巴胺”是需要你付出“努力”的。
而且这个奖励是“延迟”的是“不确定”的。
而短视频的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多巴胺黑客”。
它彻底破解并劫持了我们这套古老的奖赏系统。
它给你创造了一个“零努力”+“瞬时”+“高频”+“不确定”的超级快乐陷阱。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躺在那里动动手指。
算法就会像一个最懂你的毒贩把你最想要的“快乐”精准地一针一针地注射进你的大脑。
你喜欢看什么它就给你推什么。
你上一秒刚对一个东西产生了一点点厌倦。
它下一秒立刻会给你换上一个更新鲜更刺激的东西。
这个过程比吃饭更方便。
比学习更轻松。
甚至比爱情都更让你上瘾。
当你的大脑习惯了这种“廉价”的、“唾手可得”的高浓度多巴胺之后会发生什么?
会发生三件不可逆的可怕的“腐化”。
第一重腐化:你的“快乐阈值”被无限调高了。
就像一个天天吃“米其林三星”、顿顿都是“海天盛筵”的饕客。
你再让他回去吃粗茶淡饭。
他会觉得味同嚼蜡。
他会觉得这不是饭这是“猪食”。
刷短视频就是在给你的大脑天天喂“精神的海洛因”。
当你习惯了15秒一个的强刺激之后。
你再去看一本需要用几个小时才能进入状态的深刻的书。
你再去做一个需要用几十天才能看到一点点成果的项目。
你的大脑会本能地抗拒。
它会觉得:“太慢了”、“太无聊了”、“没意思”。
它会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哭着喊着向你索要那个更刺激更直接的“奶头”。
于是现实世界里一切需要“耐心”和“深度”才能获得的真正有价值的快乐你都再也体验不到了。
你的人生除了那个发光的屏幕剩下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白电影”。
第二重腐化:你的“专注力肌肉”被彻底摧毁了。
专注力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一块肌肉。
它是需要通过“负重训练”才能变得强大的。
你坚持读完一本枯燥的书就是在对它进行一次“大重量深蹲”。
你心无旁骛地写完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就是在对它进行一次“长跑”。
而刷短视频是什么?
是让你这块肌肉一天24小时都泡在一个“营养槽”里。
它不需要你做任何主动的“思考”。
它不需要你做任何“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你只需要被动地躺平了“喂养”。
一个视频就是一个信息碎片。
下一个视频又是另一个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
你的大脑就在这种高频的无逻辑的碎片切换中逐渐丧失了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你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浅薄”。
你只能理解那些最表面的“梗”最直接的“情绪”。
对于任何稍微复杂一点需要“上下文联系”和“逻辑推理”才能理解的东西你的大脑都会“闪退”。
最后你那块原本可以举起千斤重担的“专注力肌肉”会彻底“萎缩”。
萎缩成连一页书的“重量”都承受不起的一摊烂泥。
第三重腐化:你的“现实感知系统”被严重扭曲了。
你有没有发现短视频里充斥着什么?
20岁喜提法拉利。
30岁财务自由环游世界。
人人都是俊男美女个个都住豪宅别墅。
你明知道这些很多都是假的是演的。
但你的“潜意识”是不会分辨的。
当你的眼睛每天都被这些“被过度美化”的、“虚假繁荣”所浸泡时。
你的大脑会默认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然后你再回头看看你自己。
看看你那普通的甚至是有点“乏善可陈”的真实的生活。
看看你那需要挤地铁需要还房贷需要处理一地鸡毛的琐碎的日常。
你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相对剥夺感”。
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个“失败品”。
你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自卑。
你失去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小确幸”的能力。
你也失去了为了一个长远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耐心。
因为你的“参照系”已经坏掉了。
你活在了由一个算法为你精心打造的华丽的“信息茧房”里。
你成了一只看着水族箱外的幻象而活活“抑郁”而死的金鱼。
这三重腐化一层比一层更致命。
它们就像三把看不见的“刮骨刀”。
在你享受着那短暂的廉价的快乐时。
一刀一刀地把你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给活活地剐了下去。
最后只剩下一具被“奶头乐”给彻底掏空了的行尸走肉。
我说到这里阿哲的头已经埋到了胸口。
肩膀在微微地颤抖。
我把纸巾递给了他。
我说现在知道自己病在哪里了吗?
他点点头声音沙哑:“知道了。哥,那我……还有救吗?”
我说有。
但这个过程就像“戒毒”。
会非常非常地痛苦。
你必须对自己下狠手。
你需要为你那块已经“盐碱化”的土地进行一次彻底的“生态修复”。
这个修复分为三步。
第一步:物理隔离,建立“精神结界”。
你不能指望靠你的“意志力”去对抗一个集合了全球顶尖的心理学家、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所打造出来的“算法利维坦”。
你一定会输。
唯一的方法就是“物理隔离”。
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雷打不动的“无手机时间”和“无手机空间”。
比如每天晚上9点到11点把手机锁进一个抽屉里或者直接扔到客厅不允许它出现在你的卧室里。
比如在你需要专注工作或学习的书房里把手机当成“违禁品”。
这个过程就是为你的人生重新建立一个“结界”。
在这个结界里你是神圣的专注的不容打扰的。
一开始你会像毒瘾发作一样坐立不安心痒难耐。
你要做的不是去“对抗”这种感觉。
而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观察”它。
去感受那种渴望是如何在你的身体里升起又是如何慢慢消退的。
这个过程就是在重塑你和“欲望”之间的关系。
你从一个“欲望的奴隶”重新变回“欲望的主人”。
第二步:低度刺激,进行“味蕾修复”。
光隔离还不够。
你必须找到“替代品”。
去重新让你那已经“麻木”了的大脑学会从那些“低多巴胺”的但更有营养的活动中去汲取快乐。
就像一个吃惯了重油重盐的人你必须逼着自己去吃一段时间的清淡的天然的食物。
一开始你会觉得难以下咽。
但慢慢地你的味蕾会重新变得“敏感”。
你会重新品尝到蔬菜本身的那一丝“清甜”。
哪些是“低多巴胺”的活动?
去读一本纸质书。注意是纸质书。因为kindle和手机本身就是“分心的入口”。
去进行一项不需要屏幕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游泳或者就是简单地做一组拉伸。
去培养一个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的爱好。比如书法绘画乐器甚至是做木工或者织毛衣。
去跟一个真实的人进行一次有深度的面对面的交谈。
这些活动它们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不会给你即时的强烈的快感。
但它们会像“文火慢炖”一样慢慢地滋养你的心神修复你那块板结的“土地”。
让你的内心重新变得柔软丰盈和安定。
第三步:重建链接,定义“人生游戏”。
最重要的一步。
你要重新找到比刷短视频更“好玩”的人生的“游戏”。
人为什么会沉迷于虚拟世界?
本质上是因为他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正反馈”找不到“意义感”。
所以你必须主动地为自己设计一个新的“游戏”设定一个新的“目标”。
这个目标一开始可以非常非常小。
比如这个月我要读完一本书并且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比如这个星期我要学会用吉他弹唱一首最简单的歌。
比如今天我要把我的房间彻底打扫干净。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闭环”获得了一个真实的“正反馈”时。
你的大脑会分泌出一种比刷短视频更高级更醇厚也更持久的“快乐”。
这种快乐叫“成就感”。
然后你再慢慢地去升级打怪。
去挑战那些更大的更有意义的目标。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由你自己定义的“人生通关游戏”里时。
你根本就不会再有时间和兴趣去碰那个由算法为你设计的“低级快乐陷阱”了。
因为你找到了一个更好玩也更值得玩的游戏。
阿哲听完沉默了很久。
他问我哥你说的这些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要做到这一切背后是不是需要一套更底层的支撑性的东西?一套……能让我从根上变得更强大的“心法”?
我看着他笑了。
我说你问到点子上了。
我跟你讲的所有“术”无论是“物理隔离”还是“重建链接”都只是“方法”。
而真正能让你坚持下去的是“道”。
是你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生有一套清晰的强大的“认知操作系统”。
当你的“操作系统”足够高级时你自然就能免疫那些低级的“精神病毒”。
就像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你不可能让他去沉迷于赌博和吸毒。
因为他的认知会让他从一开始就看穿那背后的“虚无”和“毁灭”。
这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学习古今中外那些最顶级的“操作系统”。
从《易经》的变易之道到斯多葛学派的控制二分法,从系统论到第一性原理。
我发现这些智慧虽然语言不同但内核是相通的。
它们都在教我们如何拥有一个“清醒”而“自由”的灵魂。
我把这些最底层的最核心的智慧提炼翻译打磨成了一个个普通人也能理解和使用的“思维模型”。
然后我把其中最重要的50个汇集成了这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写它不是为给你一些时髦的“知识点”。
我是想递给你一套“思想的铠甲”和“精神的武器”。
当你面对像短视频算法这样强大的“精神掠夺者”时。
这套工具能帮你看穿它所有的“套路”和“陷阱”。
能帮你在你内心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它能帮你把那个被算法像“木偶”一样肆意操控的你重新变回一个手握缰绳的“骑士”。
这才是真正的“夺回大脑的主权”。
那天阿哲走的时候眼神已经不再那么“飘”了。
他眼里有了一丝久违的“光”。
是一种看清了深渊并且决定要从深渊里爬出来的光。
后来的故事很长也很艰难。
他删掉了手机里所有的短视频APP。
他把自己的微信换成了“老年机”模式。
他捡起了自己丢下了很久的专业书。
我听说他有好几次都差点崩溃。
有一次他深夜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在抖。他说他控制不住他感觉自己身体里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我只跟他说了一句话:
“天快亮了。”
大概半年后他给我发来一张照片。
是一张国家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的通过证书。
他说他用了四个月心无旁骛啃下来了五本砖头一样厚的专业书。
他说那种能把自己的整个灵魂都“沉”到一件事情里去的感觉太好了。
他说他找回了那个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真正的自己。
他最后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
他说:
“哥,我终于明白,最高级的快乐从来都不是‘得到’而是‘成为’。”
“成为一个更好的更专注的更强大的自己。”
我看着他的信息笑了。
我知道这片被杂草差点毁掉的良田。
如今已经重新种上了那棵终将枝繁叶茂的果树。
而屏幕前的你呢?
你准备好开始为你的人生除草了吗?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少康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