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林来找我的时候,整个人像一只被雨淋透了的鹌鹑。
他坐在我对面,双手死死地攥着那杯已经凉掉的茶,指关节都发白了。
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哥,我是不是活错了?”
小林是我见过最“老实”的年轻人。
在公司,他是块“万能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帮同事改方案,帮领导拿快递,周末部门团建,他永远是那个默默订场地、买水果、最后还负责打扫卫生的人。
他做的永远比别人多。
他拿的永远比别人少。
他信奉一句话:吃亏是福,好人有好报。
结果呢?
上个月,公司提拔主管,两个候选人,一个是他,另一个是比他晚来两年的小李。
论业绩,小林甩小李三条街。
论资历,小林是部门元老。
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儿板上钉钉。
最后,公司红头文件下来,提的是小李。
小林后来才从一个要好的同事那里断断续续地拼凑出真相。
小李这个人,活儿干得不怎么样,但“人”做得特别好。他会记住领导每一个不经意的喜好,会隔三差五地“顺路”去领导家拜访,会在每一次的功劳面前不动声色地把自己往前推,把小林往后挪。
小林做的很多方案,最后汇报的时候都成了小李“团队协作”的成果。
而小林,这个真正干活的人,连名字都没被提。
最让他崩溃的是结果出来后,领导找他谈话。
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林啊,你是个好人,做事也踏实。但……你太‘老实’了。这个岗位需要懂得‘协调资源’,需要‘灵活’一点。你……懂我的意思吗?”
小林说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
他想不通。
为什么我与人为善,最后被当成软柿子,谁都能捏一把?
为什么我勤勤恳恳,最后所有的功劳都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为什么这个世界好像总是在惩罚我们这些只想本本分分做个好人的人?
他看着我,眼睛里是那种最纯粹的也是最痛苦的迷茫。
我没急着回答他。
我给他讲了个故事。
我说,你想象一下一片森林。
森林里有狼有狐狸也有兔子。
你就是那只兔子。
你善良温顺不与人争。
你觉得只要我安分守己低头吃草不去招惹别人我就能安全。
但你忘了。
在狼的眼里你的“善良”就是“懦弱”。你的“不争”就是“好欺负”。
你的存在本身对它而言就是一顿唾手可得的晚餐。
它吃你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
“你好欺负”就是唯一的理由。
小林听到这里拳头攥得更紧了。
我说你现在的问题不是你太“老实”也不是你太“善良”。
你的问题是你的善良没有长出“牙齿”。
你的善良是一种廉价的、无原则的、讨好式的善良。
这种善良在复杂的人性丛林里它不是你的“通行证”而是你的“催命符”。
它吸引来的不是朋友而是“捕食者”。
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地不被欺负地活下去,你缺的不是圆滑不是心机。
你缺的是“力量”。
是一种让别人在想欺负你之前必须掂量一下“成本”和“后果”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不会凭空长出来。
它需要你刻意地甚至有点“疯狂”地去撕掉你身上那层厚厚的“好人”的壳。
你需要去做几件你过去想都不敢想甚至觉得“大逆不道”的事。
第一件要“疯”做的事:每天刻意去拒绝一个人。
我跟你打赌你活了二十多年最不会说的就是那个“不”字。
同事让你帮忙带饭,你哪怕自己很忙也说“好”。
朋友找你借钱,你哪怕自己手头很紧也说“行”。
亲戚让你帮忙办一件很难办的事,你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嘴上还是说“没问题”。
为什么?
因为你害怕。
你害怕冲突,害怕让别人失望,害怕自己一旦拒绝就不再是别人口中的那个“好人”了。
你的价值感是建立在“被别人需要”和“让别人满意”之上的。
这是你身上最致命的“病毒”。
从今天起你要开始“杀毒”。
怎么杀?
每天给自己定一个KPI:我今天必须拒绝掉一个不合理或者我不想做的请求。
无论大小。
同事让你下班后留下来帮他改一个本该他自己做的PPT。
你要学会微笑着看着他清晰地说:“不好意思,我今晚有安排了,这个你可能得自己加加班。”
朋友喊你去一个你根本不感兴趣的饭局。
你要学会在电话里直接说:“谢谢邀请,但我今天有点累想早点休息,你们玩得开心。”
一开始你会非常非常难受。
你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你会反复琢磨“他会不会生气?”“他会不会觉得我这人不行?”
这种内耗是戒断反应很正常。
你要做的就是硬生生地扛过去。
当你第一次因为拒绝了别人而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可以安安静静看书的晚上时;
当你第一次因为守住了自己的边界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掌控感”时。
你就会上瘾。
你会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他的“好”一文不值。
因为谁都可以零成本地从你这里拿走。
而当你学会了说“不”,你的“好”才开始变得珍贵。
因为那是你自主选择后给予的“礼物”,而不是谁都可以来拿的“免费品”。
你的善良必须有锋芒。
而“拒绝”就是你善良的第一颗“牙齿”。
第二件要“疯”做的事:从今天起像推销产品一样“推销”你自己。
老实人还有一个致命的毛病。
就是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只要好好干活领导总会看到的”。
这在几十年前或许还行得通。
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天真幻想”。
酒香也怕巷子深。
你不主动说就没人知道你做了什么。
你不主动展示,你的功劳就会变成别人的战报。
小林就是吃了这个大亏。
他做了10分不好意思说,最多在汇报的时候怯生生地说个3分。
而小李做了3分他能包装成12分声情并茂地讲出来。
在领导眼里谁的贡献更大?
毫无疑问是小李。
因为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没空拿着放大镜去一点点地挖掘你那些“沉默的贡献”。
他能看到的就是你“呈现”给他的东西。
所以从今天起你要改变。
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
把“你的能力和贡献”当成这个产品的“核心卖点”。
把“你的领导和同事”当成你的“核心客户”。
然后你要疯狂地去“营销”这个产品。
怎么做?
第一,工作留痕。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留下“证据”。
一个关键的邮件不要私聊,要发正式的邮件并且抄送给相关的每一个人。
一个项目的关键节点要写成文档或者做成PPT,清晰地记录下你在其中承担了什么角色、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
这不叫“心机”这叫“职业化”。
第二,主动汇报。
不要等领导来问你。
你要养成定期主动向领导汇报你工作进展的习惯。
每周写一个简单的周报,或者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主动敲开领导的办公室门,用三分钟清晰地告诉他:
“领导,关于XX项目,我们目前取得了XX进展,我主要负责了XX部分,解决了XX问题,下一步我计划……”
这个动作不是为了“邀功”。
是为了和你的领导建立一个“信息同步”的频道。
是为了让你这个“产品”持续地在他的视野里“曝光”。
第三,学会“包装”。
同样一件事怎么说效果天差地别。
不要只会说:“我做完了。”
你要学会说:“为了完成这件事,我调研了三种方案,排除了两个坑,最终选择了最高效的A方案,并且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完成。”
你看你没有撒谎,你只是把你工作的“过程”和“价值”给“翻译”了出来。
老实人不是不会做是不会说。
你必须逼着自己去练习这种“翻译”能力。
这,是你善良的第二颗“牙齿”。
它能确保你的付出能被看见、能被承认、能换回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第三件要“疯”做的事:找到一个“假想敌”,每天跟他“吵”一架。
老实人最怕的就是“冲突”。
别人说话声音大一点你就觉得是针对你。
开会时有人质疑你的方案你就觉得天都塌了,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
你习惯了“息事宁人”。
哪怕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要在脸上挤出一个“没关系”的微笑。
这种对冲突的恐惧会让你在需要争取利益、捍卫底线的时候节节败退。
你必须从根上克服它。
怎么克服?
进行“脱敏训练”。
你要在你的脑子里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
这个人可以是那个抢了你功劳的小李,可以是那个曾经无理取闹的客户,可以是任何一个曾经让你感到“被侵犯”但你却不敢反抗的人。
然后每天抽出十五分钟只属于你自己的时间。
在浴室里在没人的楼梯间或者就在你的脑海里。
跟他狠狠地“吵”一架。
把当时你没敢说的话、不敢怼回去的全都说出来。
一遍遍地去预演。
如果他这么说我该怎么反驳?
如果他攻击我这个点我该怎么有力地回击?
这个练习听起来很傻。
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是在为你的“情绪肌肉”进行“力量训练”。
它能让你在真实的冲突来临之前就储备好你的“弹药库”和“防御工事”。
你会慢慢发现冲突没那么可怕。
有理有据的“争论”不是“吵架”而是一种更高效率的“沟通”。
是一种明确彼此边界、捍卫自己权利的“必要工具”。
当你下一次再遇到不公的时候。
你可能还是会紧张会心跳加速。
但是你脑子里那些“预演”过无数遍的话会像肌肉记忆一样自己跑出来。
你会发现你终于可以平静而坚定地说出那句:
“对不起关于这件事我不同意。”
这,是你善良的第三颗也是最坚硬的“牙齿”。
它代表着你的“底线”。
它告诉全世界:
我很好但我不好惹。
聊到这里小林一直沉默着。
他问我:“哥,如果我做了这些会不会就变成了一个我自己都讨厌的人?一个……像小李那样的人?”
我看着他笑了。
我说你问到了最核心的地方。
我让你做的这一切不是让你去“害人”不是让你去“算计”别人。
而是让你学会“保护”自己。
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霸道”而是“温润而坚定”。
他的内心依然是善良的柔软的。
但他的言行却充满了不容侵犯的“力量感”和“边界感”。
他就像一个顶级的“太极高手”。
他从不主动攻击。
但任何试图侵犯他的人都会被一股柔和但却无法抗拒的力量给弹回去。
这种“力量”源自哪里?
源自他对“人性”和“规律”深刻的洞察。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什么时候该“绵里藏针”什么时候该“金刚怒目”。
这种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学习需要修炼。
你需要为自己那个“老实人”的出厂设置的大脑操作系统进行一次彻底的“升级”。
你需要安装一套全新的“认知工具箱”。
这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拆解那些真正的高手他们为人处世的底层心法。
我发现他们脑子里都装着很多我们普通人闻所未闻的“思维模型”。
比如“囚徒困境模型”能让你瞬间看懂合作与背叛背后的逻辑,让你知道对什么样的人必须“以牙还牙”。
比如“信号理论模型”能让你明白为什么你做的永远比说的更能传递你的“实力”和“底线”。
再比如“非对称作战模型”能教你当你的对手比你强大时如何避开正面冲突,用你的优势去攻击他的劣势。
我把这些我认为最重要最底层的50个思维模型整理成了一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写这本书不是想教大家怎么去变成一个“坏人”。
恰恰相反。
我是想给天下所有的“好人”都装上“铠甲”递上“武器”。
让我们的善良不再是廉价的、不再是脆弱的。
让我们的善良变得“很贵”变得“不好惹”。
因为这个世界永远需要善良。
但它更需要的是那种既能照亮别人也能保护好自己的、有智慧有力量的高级善良。
那顿饭我们吃到了很晚。
小林走的时候腰杆比来的时候挺直了一些。
眼神里那层厚厚的迷雾也散去了一些。
后来他没有辞职。
他开始“疯狂”地去做我跟他说的那些事。
我听说他拒绝了办公室里百分之八十的不合理的求助。
我听说他在一次项目复盘会上条理清晰地用PPT展示了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个最关键的模块,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我也听说在前不久小李又一次想把他的功劳据为己有的时候,他当着所有人的面不卑不亢地把事实一五一地陈述了出来。
结果当然是他赢了。
上周他给我发信息。
他说:“哥,我还是那个我,我还是愿意与人为善。但我感觉整个世界好像都开始对我友善起来了。”
我回了他八个字: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不。
应该是:
“你若带刺,豺狼自退。”
与所有还在“兔子”的世界里挣扎的“老实人”共勉。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少康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