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老A,去年公司上市敲了钟,按理说该是人生巅峰,春风得意马蹄疾。
前阵子约我喝茶,人到了,魂没到。
四十不到的年纪,两鬓已经有了风霜。
眼窝深陷,眼神里全是疲惫,那种疲惫不是熬夜加班能熬出来的,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
他端起杯子,手腕上那块理查德米尔的表,晃得我眼花。
他说,少康,我不明白,为什么钱越挣越多,人却越来越不开心?
我说,具体说说。
他说,你看,公司上市了,我担心股价。
政策一有风吹草动,我整宿睡不着,琢磨着对我们这个行业是利好还是利空。
手下那几个副总,我既要用他们,又要防着他们,每个人在想什么,会不会另立山头,我每天都在猜。
家里老婆,总觉得我陪她太少,一说话就吵。
儿子在国外读高中,成绩不好,天天跟一帮人瞎混,我隔着太平洋,气得肝疼,又够不着。
他一口气说完,长长叹了口气,整个茶室仿佛都跟着他一起塌陷了下去。
他盯着我,问,你说,我是不是就是个劳碌命?是不是天生就该这么累?
我给他续上水,茶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那张焦虑的脸。
我说,老A,你这不是劳碌命,你这是“漏电命”。
他一愣,什么叫漏电命?
我说,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块顶配的手机电池,出厂设置是满格电,能量惊人。
但你身上,被人戳了无数个看不见的洞,你的能量,你的精力,你的心神,正从这些洞里“滋滋”地往外泄。
股价,是你控制不了的,你戳个洞,把能量漏给它。
政策,是你控制不了的,你再戳个洞,把能量漏给它。
下属的人心,是你控制不了的,又是一个洞。
远在天边的儿子,你更是控制不了,这成了最大的一个洞。
甚至你老婆今天的心情,你都控制不了,这又是一个小洞。
你的公司,你的事业,你真正需要用电的地方,其实只占你总耗电量的20%。
而那80%的电,全都在这些黑洞里白白消耗掉了。
你每天不是在给手机“充电”,而是在给一整个漏水的游泳池“充电”。
别说一块电池,就是一个发电站,也撑不住你这么漏。
这种漏电,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内耗”。
老A呆住了,他反复咀嚼着“漏电命”这三个字,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光。
他说,有道理……太有道理了!我感觉自己过去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那我该怎么办?我怎么把这些洞堵上?
我告诉他,堵洞的方法,说来简单,只有一句话。
但全世界真正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而那些做到的,无一例外,都成了世俗意义上的“高手”。
这个方法就是:把世间万事,切成两半。一半,是“老天的事”;另一半,是“我的事”。
然后,用尽你全部的意志力,去练习一种能力:
绝不为“老天的事”浪费一丝一毫的精力。
把100%的生命能量,聚焦于“我的事”。
这就是所有高手,一生都在偷偷练习的,最核心的功夫。它不是什么高深的法门,
它是一种心智上的“断舍离”,是一种能量层面的“二分法”。
什么叫“老天的事”?
说白了,就是你无法直接、完全、100%掌控结果的事。
这个范畴,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比如,股市的涨跌。你能研究K线,能分析财报,能打探内幕消息,这是“我的事”。
但明天开盘是红是绿,这是“老天的事”。
你研究了,买了,你的事就做完了。
剩下的,交给老天。高手会在买入的那一刻,就接受了任何一种结果。
而普通人,会在买入后,把99%的精力耗费在祈祷、焦虑、刷盘、咒骂上。这些,都是在为“老天的事”付电费。
比如,别人的看法。你能选择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是“我的事”。
但别人怎么评价你,是喜欢你、讨厌你、误解你,这是“老天的事”。你真诚地表达了,认真地做事了,你的事就做完了。
高手把评价的权利完全交出去,内心毫无波澜。而普通人,活在别人眼光的囚笼里,别人一个眼神,就能让他内耗三天。
比如,伴侣的情绪。你能决定自己是否关心他,是否为他倒一杯热水,是否给他一个拥抱,这是“我的事”。
但他今天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还是因为童年阴影,导致他就是想发脾气,这是“老天的事”。
你付出了你的关心,你的事就做完了。
高手懂得,我只对我能做的负责,对他人的情绪,我报以慈悲,但不负责。
而普通人,会把对方的情绪问题,变成自己的精神枷锁,拼命想去“修正”对方,结果把自己也拖进情绪的漩涡。
再比如,孩子的未来。你能给他提供好的教育,引导他建立好的品格,教会他谋生的技能,这是“我的事”。
但他将来是成为科学家,还是一个快乐的木匠;是留在身边,还是远走高飞,这是“老天的事”,更是他自己的“人生剧本”。
你尽到了父母的本分,你的事就做完了。
高手会像一个园丁,只负责浇水、施肥、除虫,至于这棵树能长多高,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他怀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而普通人,总想扮演上帝,强行把一棵苹果树扭成梨树,结果两败俱伤。
“老天的事”清单可以列很长:
已经发生的过去、尚未到来的明天、一个项目的最终成败、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一次机遇的来去……
练习“能量二分法”的第一步,就是训练自己强大的“识别能力”。
每当一个念头升起,一桩烦心事出现,你就要像一个最警觉的哨兵,立刻在心里问自己:
“这件事,是‘老天的事’,还是‘我的事’?”
一旦识别出,这是“老天的事”,你要练习的,不是“不管”,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心法——“交还”。
把属于老天的,恭恭敬敬地,还给老天。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手”。
就像你手里攥着一块滚烫的烙铁,你知道它在灼烧你的血肉,消耗你的能量,你要做的,
不是研究怎么让它变凉,而是立刻松手!
这个“松手”的动作,极其艰难。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控制。
我们总妄图掌控一切,这给我们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所以,放弃为“老天的事”操心,本质上是“反人性”的。
它需要你拥有巨大的勇气,去拥抱不确定性;需要你拥有深刻的智慧,去理解万事万物的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它需要“练习”。
它不是一个道理,听懂了就会。它是一种心智肌肉,需要你日复一日,在每一件小事上,
去刻意地、反复地、甚至痛苦地锻炼。
今天堵车了,你会不会心烦意乱?识别它,这是“老天的事”,
你唯一能做的“我的事”,是选择听段音乐,或者思考一个问题。然后,把焦躁“交还”出去。
客户无理取闹,你火冒三丈?
识别它,他的情绪和认知是“老天的事”,你唯一能做的“我的事”,是选择专业的应对,或者礼貌地结束沟通。
然后,把愤怒“交还”出去。
一次重要的机会错过了,你懊悔不已?识别它,“错过”这个事实已经是“老天的事”(过去的事),
你唯一能做的“我的事”,是复盘经验,为下一次做准备。然后,把悔恨“交还”出去。
每一次,当你成功地“交还”了一件“老天的事”,你就堵上了一个漏电的洞。你的电池,会前所未有地耐用。
你会慢慢发现,你的人生,变得清爽、轻盈。
你不再被万千杂念所捆绑,你像一个卸下了千斤重担的行者,步履矫健。
因为你终于明白,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掌控一切,而是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我该管的,什么是我不该管的。
去年我在景德镇待过一阵子。
在三宝村,我认识一位做青瓷的老师傅,姓钱。
六十多岁,话不多,每天就是埋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拉坯,修坯,上釉,烧窑。
他的工作室,与其说是作坊,不如说是一个道场。
安静得只能听见拉坯机“嗡嗡”的转动声,和手指与泥土摩擦的“沙沙”声。
我看过他拉坯,那是一种近乎于“入定”的状态。
他的全部世界,仿佛都凝聚在那一团旋转的泥巴上。
泥土的湿度、旋转的速度、手指的力度……他所有的心神,都在感受和调整这些细微的变化。
我问他,钱师傅,您这一个杯子,卖得不便宜,要是烧坏了,或者卖不掉,您不心疼吗?
他头都没抬,专注地看着手里的坯体,淡淡地说,烧窑,总有几分天意。
泥、釉、火,三者合一,人力只能尽七分,剩下三分,看窑神爷的脸色。
我把我的七分力尽到了,它出来是个什么品相,那是它的命。
他又说,至于卖不卖得掉,那是买家和这杯子的缘分。
我只管把它做好,对得起我这双手,对得起这捧泥。它做好了,我的事就完了。
“我的事就完了。”
这句话,像一口钟,在我心里“嗡”地一声撞响。
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这位身处小镇的匠人,身上有一种很多亿万富翁都不具备的“定力”和“贵气”。
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活在“我的事”里的人。
对于一个匠人而言,“我的事”是什么?
是选一块好泥,揉得均匀;
是把坯拉得周正,修得精致;
是把釉上得恰到好处,不厚不薄;
是掌握烧窑的火候,尽心尽力。
这就是他的全世界。
至于这窑烧出来,是成了价值连城的“天青色”,还是成了废品,这是“老天的事”。
至于这杯子摆出去,是被人一抢而空,还是无人问津,这是“老天的事”。
至于别人评价他是大师,还是老顽固,这更是“老天的事”。
他把那不可控的、属于“老天”的部分,全部“交还”了出去。
所以,他的内心没有焦虑、没有恐惧、没有患得患失。
他所有的生命能量,都像激光一样,高度聚焦地倾注在那一捧泥土上。
当一个人的能量,不再向外耗散,而是100%向内凝聚时,他就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时间感会消失,物我两忘,创造力会极大的迸发。
他做出来的东西,会自带一种宁静、圆满的气场。
因为那器物里,盛满了创作者百分之百纯粹的生命能量。
这,就是“神性”。
回到老A的问题。
把能量从“老天的事”里收回来,只是第一步。
更关键的第二步,是把这些回收来的、宝贵的能量,百分之百地、高质量地,投入到“我的事”里去。
什么是“我的事”?
就是那些你能够直接、完全、100%掌控的事。
这个范畴,其实很小,小到只有三样东西:
你的念头:你可以选择让哪些思想在你的脑海里停留,又让哪些思想滚蛋。
你的行为:你可以选择此刻是去健身,还是去刷手机;
是去学习,还是去抱怨。
你对外界的反应:天上下雨,这是“老天的事”。
但你可以选择是因此心情沮丧,还是选择在家读一本好书。这是“我的事”。
你看,所有“我的事”,都发生在你的“皮肤边界”之内。
真正的修行,不在庙宇,不在深山,就在你这一副皮囊之内。
当老A不再为股价焦虑时,他就可以把这些宝贵的精力,用来思考公司的战略、优化产品、提升服务。
这些,才是他作为创始人,真正该干的“我的事”。
把这些事做到极致,一个好的股价,往往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当他不再猜测下属的心思时,他就可以把这些精力,用来建立清晰的、公正的、赏罚分明的制度。
用制度去管理人性,而不是用猜忌去消耗信任。这,才是他作为管理者,该干的“我的事”。
当他不再为远在国外的儿子生气时,他就可以把这些精力,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学习如何像朋友一样,跟青春期的孩子平等地、真诚地交流,而不是隔着太平洋输出焦虑。
这,才是他作为父亲,该干的“我的事”。
当他不再抱怨老婆不理解他时,他就可以把这些精力,用来安排一次只有两个人的旅行,
或者仅仅是在某个晚上,放下手机,专注地听她说说话。这,才是他作为丈夫,该干的“我的事”。
你看,一旦完成了这个“能量二分法”的切换,一个人的人生,会从“被动反应模式”切换到“主动创造模式”。
他不再是一个被外界无数根线牵着走的木偶,一会儿被这条线扯得焦虑,一会儿被那条线拽得愤怒。
他成了一个手握剪刀的人。他剪断了所有牵向“老天的事”的丝线,只保留了连接“我的事”的生命线。
他的人生,变得简单、有力、专注。
他开始享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不是财务自由,而是“心灵自由”。
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他的能量是自洽的,是圆满的,是从内向外散发光芒的。
他走路带风,眼神有光,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而是因为他消耗得少。
这种状态,古人称之为“定”。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这个“戒”,戒的不是欲望,而是戒掉你那颗“为老天的事操心”的妄念。
很多人会问,那万一有些事,模棱两可,既有“我的事”,又有“老天的事”呢?
比如,我要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
这恰恰是“能量二分法”最精妙的应用之处。
你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心智手术刀”,把这件事,继续往下解剖、分解。
一个项目的成败,这是“老天的事”。你控制不了。
但你可以把项目分解成: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营销推广、客户服务……
营销推广的最终效果,你控制不了,这是“老天的事”。
但你可以把营销推广分解成:
写10版文案、拍3个视频、联系50个渠道、做100次AB测试……这些,是纯粹的“我的事”。
你的任务,不是去“确保项目成功”,这个目标会让你焦虑致死。
你的任务,是把写10版文案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把联系50个渠道的活儿,干得踏踏实实。
当你把每一个“我的事”的环节,都用100%的能量做到极致时,那个“项目成功”的“老天的事”,发生的概率就会无限提高。
这就像考试。最终考多少分,是“老天的事”。
阅卷老师那天的心情,你前座同学是否咳嗽,都可能影响结果。
但你把每一道题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把每一类型的题目都练熟了,把字写得工工整整,这是“我的事”。
高手,从不为最终的成绩焦虑。他们只专注于,把眼下这道题,解出来。
他们的人生,不是一个宏大的、模糊的、令人焦虑的目标。
而是一个个清晰的、具体的、可执行的“我的事”的集合。
做饭,就专注地切菜。
开车,就专注地看路。
陪孩子,就专注地堆积木。
开会,就专注地解决问题。
把生命“活在当下”,不是一句鸡汤,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能量管理策略。
因为“当下”,是你唯一可以百分之百掌控的“我的事”的领域。
过去,是“老天的事”。
未来,是“老天的事”。
只有“现在”这一瞬间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完完全全“我的事”。
一个真正的高手,就是一个活在“我的事”里,活在“当下”里的人。
他放弃了对整个宇宙指手画脚的欲望,却因此获得了对自己内在王国的,绝对的掌控权。
这种练习,很难。
它需要你时刻保持觉察,像一个侦探,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
它需要你拥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斩断那些诱人的、但却通向内耗的思绪。
这种练习,也很简单。
因为它不需要你增加任何东西,相反,它要求你不断地“减少”。
减少担忧,减少幻想,减少对不可控之事的精神投入。
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格物致知”的精髓所在。
“格”,就是勘察、分辨、剥离。“物”,就是万事万物,更是你的起心动念。
我把这些年,自己对于如何进行这种心智“切割”与“聚焦”的思考,
以及如何分辨“我的事”与“老天的事”的各种场景,总结成了50个具体的思维模型,放在了我的电子书《格物之道》里,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比如,我们今天谈的“能量二分法”,在书里对应着斯多葛学派的“控制二分法”模型。
它教你如何清晰地划定自己人生的掌控边界,这是减少内耗的第一步。
再比如,如何把一个模糊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我的事”,这在书里对应着“第一性原理”和“逆向思维”模型。
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解剖刀,帮你穿透复杂问题的表象,直抵核心。
很多人之所以内耗,是因为他们总想用一套模糊的、想当然的“感觉”去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而《格物之道》提供的,是50套精准的、可以刻意练习的“心智工具”。
它不是给你一锅现成的鸡汤,而是给你一套完整的“思想厨房”,让你自己能够烹饪出应对一切难题的“精神盛宴”。
掌握了这些工具,你就不再需要依赖外部的肯定,或者为不可知的未来而焦虑。
因为你手里有了一套导航系统,能清晰地告诉你,哪里是沼泽(老天的事),哪里是坦途(我的事),以及如何在你自己的坦途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最终,你会发现。
所谓成长,不是变得无所不能,而是终于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
所谓强大,不是去征服全世界,而是与那个“妄图征服世界”的自己和解。
真正的高手,不是忙着改造世界,他们都在偷偷地、安静地、持续地,改造自己。
他们练习的,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却足以改变命运的功夫:
看清老天的事,做好自己的事。
仅此而已。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创作者少康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