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欺负你的人,都在赌.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赌什么?

赌你不敢翻脸。

前几年,我住在一个老小区,车位是公共的,先到先得。

我有个习惯,每天晚上都在同一个大概的位置停车,久而久之,那里就像我的专属车位一样。

当然,这只是心理上的感觉,它不属于我。

大部分邻居都很默契,即便那个位置空着,他们也会停在别处。

直到一辆新的SUV出现。

车主是个看起来很壮实的男人,三十多岁,每次见他都是一副“别惹我”的表情。

他开始停在我那个“专属”车位上。

第一次,我下班回来,发现车位被占了,心想,公共车位嘛,正常。

于是自己找了个犄角旮旯停了。

第二次,又是他。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还是安慰自己,巧合而已。

第三次,第四次……连续一周,只要他下班比我早,那个位置必然是他的。

我开始有点烦躁。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那个车位不是我的,我没有任何法理上的权利。

但我内心建立的“秩序”被打破了,就像每天走的路,突然被人挖了个坑。

我老婆劝我,算了吧,一个车位而已,别跟人起冲突,看他那样子就不好惹。

我听了。

是啊,一个车位而已。

犯不着。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反应。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我开始每天下班都像打游击,满小区找地方停车。

有时回来晚了,只能停在几百米外的大马路上。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多月后。

那天我岳父岳母来吃饭,我提前下班,特意把那个“专属”车位占了,想着他们来的时候,我再挪一下,让他们停得近一点。

结果,那位邻居回来了。

他把车直接堵在我车屁股后面,横着停,连个缝都没留。

我正在厨房做饭,听到楼下有人疯狂按喇叭。

我伸头一看,是我们楼上的一位大姐,她的车被我的车,和邻居那辆SUV,呈一个“品”字形给堵死了。

我赶紧下楼。

邻居也下来了,他看都没看我一眼,直接对那个大姐说:“你等他挪车,他停得有问题。”

我当时一股火就上来了。

我说:“大哥,你这车是故意堵我后面的吧?”

他斜眼看着我,语气很冲:“什么叫堵你?这里就这么点地方,我停不下,你让我停哪里去?”

我说:“那你也不能把别人的路都堵死啊。”

他说:“那你就把车往前开开,不就有路了?”

我指着我车头前不到二十公分的墙,说:“你让我怎么往前开?我前面是墙。”

他嗤笑一声,说:“那是你的事。

反正我车就停这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上楼。

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无数念头。

冲上去跟他理论?吵一架?甚至动起手来?

我老婆在楼上窗口喊我,让我算了,让我赶紧想办法挪车,别耽误了楼上大姐的事。

那个邻居听到了,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

就是那个笑,让我瞬间冷静了下来。

我突然想明白了。

他不是在跟我讲道理。

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在讲道理。

他是在赌。

第一次他停我的车位,是在赌我“懒得计较”。

他赌赢了。

后来他天天停,是在赌我“习惯了忍让”。

他又赌赢了。

今天他故意堵我的车,还倒打一耙,是在赌我“害怕冲突”。

他觉得,他这次还会赢。

因为我过去一个多月的行为,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数据,让他建立了一个行为模型——这个人,是个“软柿子”。

他所有的嚣张,所有的不讲理,都建立在这个“他赢定了”的判断之上。

所有欺负你的人,本质上都是在进行一场成本极低的“人性赌博”。

他们在赌你的善良,赌你的顾虑,赌你的教养,赌你权衡利弊后觉得“不值得”。

你的退让,就是他赢的筹码。

你每一次“算了”,都在喂养他的下一次“试探”。

直到他把脚踩在你的脸上,他还觉得,你连翻身的勇气都没有。

想明白这一点,我心里那团火,瞬间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外科医生般的冰冷和清醒。

我知道,吵架是最低级的应对方式。

因为争吵,是在他的情绪框架里跟他玩。

他就是要激怒你,让你失控,然后他就可以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比如更大的嗓门,甚至暴力)来打败你。

我不能这么做。

我要做的,不是赢下这场争吵。

而是,让他这场“赌博”的成本,急剧升高。

高到他以后再也不敢跟我赌。

我对他说:“行,我明白了。”

我的语气很平静,平静到他自己都有点意外。

他愣了一下,然后哼了一声,上楼了。

我转头对被堵的大姐说:“姐,真不好意思,您稍等我十分钟,我一定解决。”

然后,我拿出手机,做了三件事。

第一,我对着我们三辆车的位置,拍了清晰的照片和视频,包括他的车牌号,和我车头前那堵墙的距离。

第二,我打给了物业。

我说,我的车被一辆SUV恶意堵住,并且对方车主拒绝挪车,现在已经影响了其他邻主的正常出行,请他们派人来处理。

如果处理不了,我就要报警了。

第三,我打给了我一个在交警队工作的朋友,把照片发给他,问他这种情况,算不算“故意堵塞他人车辆,扰乱公共秩序”?

如果报警,流程怎么走?

朋友很快回复我:证据确凿,可以报警。

警察会先联系车主,车主不来的话,可以叫拖车。

但是老小区,一般以调解为主,但会留下出警记录。

我站在车边,点了根烟,安静地等着。

不到五分钟,物业的保安来了。

看了一眼,就给那个邻居打电话。

电话里,邻居的语气依然很冲,大概意思是,他没堵别人,堵的是我的车,让我自己想办法。

保安劝了几句,没用。

我对保安说:“没事,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我看到那个邻居家的窗帘动了一下。

又过了两分钟,我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座机。

我开了免提,是派出所打来的,他们已经接到了物业转过去的警情,正在联系车主。

电话刚挂,邻居的电话就打到保安手机上了,语气软了下来,说他马上下来。

他下楼了。

脸色很难看,但没有了之前的嚣张。

他走到我面前,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多大点事,还报警?”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

“第一,是你先堵我的车,并且拒绝沟通。

第二,你堵的不仅是我,还有这位大姐。

第三,我跟你讲道理,你跟我耍横。

现在,我不想跟你讲道理了,我选择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是你逼我这么做的。”

他没说话,狠狠瞪了我一眼,上车,一把方向盘打出去,开走了。

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停过那个车位。

后来在楼道里遇见,他都绕着我走。

一场可能发生的激烈冲突,就这么化解了。

我没有提高我的嗓门,更没有动手。

我只是默默地提高了他的“赌博成本”。

当他觉得欺负我的成本,仅仅是和我吵一架时,他会毫不犹豫。

当他发现,欺负我的成本,可能会变成“警察上门”、“留下案底”、“被强制拖车”时,他那套“赌徒逻辑”就瞬间崩溃了。

因为,不划算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

我开始反思,在生活中,在职场上,在人际关系里,我们到底经历了多少次这样“被赌”的时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事?

你辛辛苦苦做的方案,他拿去跟老板汇报,轻描淡写地说是“我们团队”的成果,甚至变成他主导的。

你去找他对质,他一脸无辜:“哎呀,我没那个意思,你别想多了。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嘛。”

他就在赌。

赌你为了所谓的“团队和谐”,为了“职场前途”,不敢撕破脸。

你一旦忍了,下次他就会直接把你的名字从方案里删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亲戚?

过年聚会,总喜欢拿你的痛处开玩笑。

“哟,还没结婚呢?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工资多少啊?比不上我们家那谁谁吧?”

你脸色一沉,他们就说:“开个玩笑嘛,这么认真干嘛,年轻人一点气度都没有。”

他们就在赌。

赌你被“亲情”和“孝道”绑架,不敢当众让他们下不来台。

你一旦笑了,下次他们就会编造更刻薄的段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甲方?

合同签了,方案改了八遍,项目做完了,他开始挑各种毛病,找各种理由,拖着尾款不给。

你催得急了,他就说:“我们公司流程就这样,你急什么?还想不想合作了?”

他就在赌。

赌你是个小公司,赌你耗不起,赌你为了未来的合作,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他的“霸王条款”。

这些所有让你感到憋屈、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瞬间,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

对方在对你进行一场“成本评估”。

他在心里,早就用他的那套算法,算过了。

欺负你的收益>欺负你的成本。

这个不等式成立,他的行为就必然发生。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如何应对的呢?

用情绪。

我们愤怒、我们抱怨、我们跟朋友吐槽、我们在深夜里辗转反侧。

这些情绪,对他们来说,是“零成本”。

甚至,是“收益”。

因为你的痛苦,恰恰验证了他们策略的成功,满足了他们病态的控制欲。

所以,停止用情绪去对抗。

那是用棉花去砸石头。

真正的破局点,只有两个字:

“成本”。

你要像一个精算师一样,冷静地分析,我如何才能提高对方的“欺负成本”?

那个抢你功劳的同事,他的成本是什么?

是他的“职业声誉”。

你不需要跟他吵,你只需要在一个更公开的场合。

比如部门周会,当着所有人的面,不带任何情绪地、客观地、详细地复盘整个项目过程。

清晰地陈述每一个环节“谁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你不是在告状,你是在“呈现事实”。

当事实清晰地呈现在阳光下,他下一次想窃取你的功劳时,就得掂量一下,被当众戳穿的风险。

成本,就上去了。

那个说风凉话的亲戚,他的成本是什么?

是他的“面子”。

下次他再开你玩笑,你不用生气,你只要微笑着看着他,然后问一个让他无法回答的问题。

比如,他问你工资多少。

你就笑着反问:“三叔,您这么关心我,是不是手头有比现在更好的工作要介绍给我呀?

您给介绍个年薪五十万的,我回头给您包个大红包。”

你把他捧得高高的,让他下不来台。

一次两次之后,他就知道,拿你开涮,是要“丢面子”的,这个成本太高。

那个拖欠尾款的甲方,他的成本是什么?

是他的“商业信用”和“时间精力”。

发律师函,走法律程序,申请财产保全。

不要怕麻烦。你越怕麻烦,他越拿捏你。

当你把专业的法务团队,把银行、法院这些“大块头”拉入战局时,他就会发现,为了拖欠你那几万块钱,他可能要付出几十万的诉讼成本、信用损失和无穷无尽的时间扯皮。

成本,高到他无法承受。

你看,所有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情绪的胜利,而是“成本”的胜利。

善良,如果没有长出牙齿,那就是软弱。

而这“牙齿”,就是你让对方付出代价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于你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则的理解,对博弈的精通。

它需要你建立一套强大的思维模型,让你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够瞬间看透本质,找到那个“成本开关”。

我为什么能在那天晚上,那么快地冷静下来,并且做出最有效的应对?

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刻意训练自己的思维。

我把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一个“格物”的案例。

“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那个邻居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坏,是“精于算计的欺软怕硬”。

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不是车位之争,是“边界与规则的博弈”。

我该如何应对?不是发泄情绪,而是“重塑博弈的成本与收益”。

当我把这些想清楚,具体的“术”——拍照、找物业、问警察——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了。

这套思维方式,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它让我从一个习惯忍让、害怕冲突的“老好人”,变成一个内心平和、但谁也不敢轻易招惹的人。

因为别人能感觉到,我这个人,“不好赌”。

跟我赌,大概率会输。

我把这套思维方式,这十几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提炼总结。

写成了一套思维模型的合集,就是这本《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

这里面没有那么多大道理,都是一个个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工具”。

比如,面对抢功的同事,你可以用“非对称作战”模型,找到你的优势战场,避开他的锋芒。

面对让你为难的亲戚,你可以用“框架效应”模型,巧妙地转换话题,重新定义谈话的框架,让他跟着你的节奏走。

面对耍赖的甲方,你可以用“囚徒困境”和“信号理论”模型,去设计一个让他不得不遵守契约的合作机制。

这本书里的50个思维模型,就像50把钥匙,能帮你打开一个个被锁死的困局。

它不能让你变成一个“厉害”的人,但它能让你变成一个“清醒”的人。

一个清醒的人,自带锋芒。

你不再会被情绪绑架,不再会陷入无意义的内耗。

你能清晰地看到每个人行为背后的“算法”,每件事背后的“逻辑链条”。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99%的欺负,本质上都是“纸老虎”。

它在你面前耀武扬威,是在赌你后退。

你只要冷静地,向前走一步,用“规则”和“成本”这两把最锋利的武器,刺破它,它就瞬间瘪了。

记住,你的善良很贵,不能随便给。

你的忍让,要有底线。

这个底线,就是对方的“赌博成本”。

永远不要让任何人,觉得欺负你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从今天起,学着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不是让你去欺负别人。

而是,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理性的、任何人都必须尊重的“自我结界”。

在这个结界里,你内心柔软,与人为善。

但任何人想侵犯这个结界,他都必须付出代价。

这,才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高级的善良。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08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