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阿兰快被逼疯了。
她是那种典型的“好人”。
在公司,她是万能贴,谁的活干不完,喊一声“阿兰姐”,她就默默接过来。
新人犯了错,领导还没开骂,她就先一步把责任揽过去。
在家里,她更是“贤妻良母”的样板。
公婆一个电话,无论她在干嘛,立马放下,去处理老两口的鸡毛蒜皮。
丈夫回家就是“葛优躺”,她把饭菜、热茶、换洗衣物一一送到手边。
她跟我说,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陀螺,被一根看不见的鞭子抽着,为所有人旋转,不敢停。
她以为,她的付出,能换来所有人的爱和尊重。
现实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公司提拔主管,没她。
老板的理由是,阿兰是个好同事,但魄力不足,压不住场子。
丈夫对她越来越不耐烦。
她精心煲了几个小时的汤,丈夫喝一口,皱着眉说,怎么又是这个味,能不能换换样?
她想聊聊工作上的烦心事,丈夫眼睛盯着手机头也不抬,“哎呀,你们女人就是事多。”
前几天,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小叔子要结婚,公婆要求他们夫妻俩出10万块赞助。
阿兰觉得不合理,家里存款就那么点,还有孩子要养。
她第一次对丈夫说了“不”。
结果,丈夫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她,说:“你怎么变得这么自私?那是我亲弟弟!”
公婆在家族群里指桑骂槐,说她嫁进门就没安好心,一心只向着娘家。
阿兰在电话那头哭了。
她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对他们那么好,掏心掏肺,为什么最后我成了一个罪人?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尊重我的想法?”
我等她哭完,只问了她一个问题。
“一只很可爱、很温顺、谁摸都行的猫,和一只只让主人摸,别人一靠近就亮爪子,但又会抓老鼠的猫,你觉得哪一只在家里地位更高?”
她愣住了。
我说,你就是那只人人都觉得温顺可爱的猫。
一开始,大家都很喜欢你,因为你提供了极高的“情绪价值”和“便利价值”,而且,获取成本为零。
但时间长了,你的好,就成了空气。
免费的东西,没人会珍惜。
人性就是这么回事,它慕强,也慕“稀缺”。
你毫无保留地付出,把自己活成了一件“公共用品”,而不是一件“私家珍藏”。
公共用品是用来“使用”的,而珍藏品,才是用来“尊重”和“供养”的。
你不被尊重,不是你不好,恰恰是你“好”得没有了边界,“好”得违反了人性。
很多人对“尊重”的理解,从根上就错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与人为善,要讲道理,要用真心换真心。
这些话,在一个理想世界里,是真理。
但在真实的人性丛林里,它往往是一厢情愿的“认知灾难”。
我刚开始做内容那会儿,有个合作方。
项目进行到一半,对方负责人开始各种“骚操作”,一会儿说这个方向不对,一会儿说那个细节要改,朝令夕改,把我的团队折腾得人仰马微。
我当时年轻,觉得大家都是文化人,得“以理服人”。
我拉着团队,熬了两个通宵,做了一份几十页的PPT,从市场数据、用户画像、传播逻辑等各个维度,去论证我的方案是目前最优解。
我约他见面,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地给他讲了两个小时。
他全程点头,面带微笑,说“有道理,有道理”。
我心里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事成了。
结果第二天,他又在群里提出了一个更离谱的要求,把我做的PPT里的论证,当成耳旁风。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
他根本不在乎谁的方案“对”。
他在乎的是“掌控感”。
他作为一个甲方负责人,如果对我这个乙方言听计从,会显得他“没有水平”。
他必须不断地否定、修改,才能彰显他的“权威”和“价值”。
他的所有折腾,不是“业务探讨”,而是“权力展演”。
我跟他讲道理,等于一个士兵在跟将军争论地图画得对不对。
将军在乎的,是他的指挥棒有没有人听。
后来我怎么解决的?
很简单。
我直接给他老板打了个电话。
我没告状,也没抱怨。
我只是“客观”地陈述了项目目前的延期风险,以及如果按照现在的修改频率,最终交付的产品质量可能会出现“不可控”的问题。我强调,这一切都“事关贵司的声誉”。
老板是看“结果”和“利益”的。
半小时后,那个负责人客客气气地给我打来电话,说:
“少老师,我们再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还是您的第一版方案最牛逼,咱们就按那个来!辛苦了辛苦了!”
你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再跟他讲一句“道理”。
我只是绕过了他的“情绪”和“面子”,直接触及了他最害怕的“利益”——他老板的怒火和项目的失败。
人性就是这样。
你永远无法用道理说服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无法用逻辑说服一个被情绪和私利绑架的人。
他听不懂“道理”,但他一定听得懂“利弊”。
他不在乎你“对不对”,但他一定在乎自己“痛不痛”。
想要赢得尊重,你得学会使用人性的“扳手”,而不是仅仅挥舞道理的“羽毛”。
找到那个能让他“痛”的扳手,轻轻一拧,世界就安静了。
我观察过身边那些活得特别舒展、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的人。
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对“价值交换”有着近乎本能的敏锐。
他们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无论披着多么温情的外衣,其底层代码都是“价值交换”。
你可能觉得这个词很冷酷,很功利。
但这是事实。
父母养育你,是“情感价值”和“基因传承价值”的交换。
你和朋友交往,是“情绪价值”、“信息价值”、“资源价值”的交换。
你和伴侣在一起,更是“性价值”、“情绪价值”、“经济价值”、“繁衍价值”的复杂交换。
不被尊重的人,往往是这个交换系统里的“糊涂蛋”。
他们主要犯两个错误。
第一,只懂得“给予价值”,不懂得“索取价值”
就像阿兰,她拼命地为家庭和公司提供各种价值,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我也需要索取,我的感受、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也是有价值的,是需要被“支付”的。
这种“支付”,不一定是钱,但可能是对方的笑脸、一句感谢、一份体谅、一种把你的话当回事的态度。
当你只给不取,你在交换关系里,就成了一个“价值漏斗”,所有能量都从你这里流走,你自然会被抽干、被耗尽、被无视。
一个健康的交换系统,必须是有来有往的“能量循环”。
第二,对自己的价值,没有“价格标定”
几年前,一个做设计的读者找我。
他专业能力很强,但一直赚不到钱。
他给朋友公司做LOGO,人家说“咱们这关系,随便给个成本价呗”,他就收了800块。
他给一个创业公司做整套,老板跟他哭穷,说公司刚起步,以后肯定加倍补偿,他就象征性地收了5000块。
他以为自己的“仗义”和“体谅”,能换来长期的合作和口碑。
结果呢?
那些“占了便宜”的人,没有一个回头客。
反而在背后说,他做的东西就值那个价,便宜货。
而那些正经花几万块请大公司的,对自己拿到的方案,宝贝得不行。
他想不通。
我告诉他,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你亲自给自己的才华,贴上了一个“廉价”的标签。
在商业世界,价格不仅仅是价格,它是一种“价值信号”。
一个高价,传递的信号是:稀缺、优质、自信、非你不可。
一个低价,传递的信号是:普通、可替代、没底气、随时可得。
人性是很懒的,它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你到底多有才华。
它只会通过你“敢不敢开价”这个最简单的信号,来判断你的价值。
你连自己都不敢标个好价钱,凭什么要求别人尊重你的价值?
后来,我让他把自己所有的服务,全部明码标价,设计一个LOGO就是2万,少一分不谈。
并且,咨询就要按小时付费。
一开始他很忐忑,怕把客户都吓跑了。
结果,跑掉的,都是那些只想占便宜的“垃圾客户”。
留下来的,虽然数量少了,但质量极高。
他们付款爽快,尊重他的专业意见,合作过程极其顺畅。
他的收入,反而比以前翻了三倍。
你看,尊重,很多时候,是你自己“标定”和“要求”来的。
你得像一个奢侈品店的经理,优雅而坚定地站在那里,用你的价格、你的规矩、你的气场,告诉每一个进来的人:
我这里的东西很贵,但值得。
看懂人性,不是让你变得腹黑、去算计别人。
恰恰相反,是让你因为“看懂”,所以“慈悲”。
你会理解,那个不断否定你的领导,他不是针对你,他只是被自己的“不安全感”所驱使。
你会理解,那个对你越来越不耐烦的伴侣,他不是不爱了,他只是被“理所当然”的惯性所麻痹。
你会理解,那些想占你便宜的人,他不是坏,他只是在遵循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
看懂了这些,你就不再会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对你个人的“攻击”或“背叛”,从而陷入无尽的内耗和自我怀疑。
你的情绪,一下就自由了。
你会从一个委屈的“受害者”,变成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一个清醒的“局内人”。
你开始思考:
既然他是被“不安全感”驱动,那我应该给他传递“威胁信号”,还是“价值信号”?
既然他是被“惯性”麻痹,那我应该用“抱怨”去强化他的麻木,还是用“边界”去打破他的惯性?
既然他是“趋利避害”,那我应该让他觉得占我便宜是“利”,还是让他意识到这会带来“害”?
你看,当你开始这样思考时,你就从一个只能被动承受伤害的“棋子”,变成了一个可以主动布局、引导局势的“棋手”。
你手里拿起了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只有情绪的“碎片”。
这就是“格物”。
格,是探究,是看透。
物,是万事万物,更是人心人性。
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像阿兰一样的好人,他们勤奋、善良、真诚,却因为看不懂人性这本“无字天书”,而在关系里处处碰壁,活得憋屈又疲惫。
我意识到,光有善良是不够的,善良需要配上“牙齿”;
光讲道理也是不够的,道理需要找到“扳手”。
这种“牙齿”和“扳手”,不是权谋心术,而是一套清醒的、能洞察事物底层规律的“思维模型”。
我花了几年时间,把我观察、思考、验证过的关于人性、决策、系统、博弈的规律,梳理成了50个核心的思维模型,写进了我的电子书《格物之道》里,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比如,前面提到的阿兰的困境,可以用里面的【控制二分法】模型来解。
这个模型教你清晰地划分出,哪些事是你能控制的(比如你自己的边界和选择),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比如别人的期待和评价)。
当你把能量从“改变别人”的妄想中收回,聚焦于“设定自己的规则”时,你的力量感一下就回来了。
比如,说服不了领导的困境,可以用【第二序思维】模型来解。
你不仅要想你说的道理(第一序后果),更要想到这个道理会如何影响他的地位、情绪和利益(第二序后果)。
看懂第二序,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沟通入口。
再比如,设计师的价值困境,可以用【信号理论】模型来解。
你的价格、你的言行,都是在向外界发射“信号”。
你必须精心管理你的信号,让它准确地传递出“我很贵,且值得”的信息。
这50个模型,就像50把钥匙。
它们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它们能帮你打开一扇扇门,让你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房间,理解以前想不通的逻辑。
它们会成为你大脑里的“认知脚手架”,帮你把零碎的经验,搭建成一个稳固的、可以俯瞰全局的智慧系统。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彻底改变。
你不再是一个只能在迷雾中凭感觉摸索的行人,而是一个手持地图和指南针,能看清地形、预判天气的远行者。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也是你能赢得所有尊重的开始。
因为,当你看懂了人性的地图,你就能选择走哪条路,避开哪些坑,去往哪个目的地。
你掌握了自己人生的“导航权”。
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有绝对掌控感的人,他的气场,是藏不住的。
那种从容、笃定和清醒,就是对“尊重”二字,最强大的邀约。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创作者少康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