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精力,只够撑一把伞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我有个朋友,老A。

我们这个圈子里,公认他脑子最好使。

清华的底子,在美国读了博,回来在一家顶级的互联网大厂做算法,35岁就干到了P9。

年薪,税后稳稳的七位数。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是春风得意,人生赢家吧。

但前段时间一起喝茶,我发现他不对劲。

眼窝深陷,两眼浑浊,头发也稀疏了不少。

整个人像被抽干了精气神,坐在那儿,手里盘着个串,眼神却是散的。

我问他,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他苦笑一下,把手串往桌上一搁,说,累?是心累。

快把自己撕成两半了。

我说,怎么讲?

他说,你知道的,我在大厂干得不错,但天花板也快到了,纯粹是拿时间和健康换钱,没劲。

前年,我和两个哥们合计,搞了个AIGC的项目,做企业服务的,方向特别好。

我点点头,这事我知道。

他接着说,一开始,我只是兼职,当个顾问。

但项目进展太快,市场反馈也好,融了天使轮。

现在,那俩哥们一天24小时催我,说离了我这个主心骨,技术架构和产品方向都跑偏。我必须全身心投入。

我说,那你出来干呗,你又不缺那点工资。

他猛喝了一口茶,像是要浇灭心里的火。

“问题就在这!”他一拍大腿,“我老婆刚怀了二胎,我们去年又在深圳湾换了套大的,一个月房贷就十几万。

我现在出来,万一创业失败,一家老小怎么办?

大厂这份工作,就是我家的压舱石,我敢动吗?”

我明白了。

一边,是看得见摸得着、但日益乏味的高薪安稳。

另一边,是充满想象空间、但也充满不确定性的星辰大海。

他想把两样都攥在手里。

白天,他是大厂兢兢业業的P9,开会、写PPT、带团队,应付KPI和复杂的人事。

脑子里要装着公司的战略,部门的OKR,下属的绩效。

晚上,他切换到创业者模式,跟合伙人开会到凌晨,远程盯产品细节,还要自己上手改核心代码。

脑子里是产品路线图,是融资计划,是竞争对手的动态。

他说,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手机响。

大厂的群响了,是线上出了bug,要紧急处理。

创业的群响了,是服务器崩了,要立刻掏钱扩容。

“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走钢丝的小丑,手里同时玩着十个球。

每天不是在救火,就是在去救火的路上。

两个身份都在对我进行灵魂拷问:你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在我这儿?”

“上个月,大老板找我谈话,旁敲侧击,说我最近状态不对,开会时眼神游离,对业务的敏感度也下降了。

创业那边呢,合伙人也跟我吵了一架,说我根本不像个创始人,倒像个甩手掌柜,很多关键决策都慢了半拍。”

他把那杯凉了的茶一饮而尽,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

“我现在,两边都觉得我对不起他们。

大厂觉得我出工不出力,创业伙伴觉得我瞻前顾后。

我TM感觉自己真不是个东西,像个骗子,骗了所有人。”

我静静地听他说完,给他续上水。

等他情绪平复了些,我看着他的眼睛,慢慢说了一句话:

“老A,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男人,是不可能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

他愣住了,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亮了一下,似乎抓住了什么。

我接着说。

下雨天,你身边站着两个你都在乎的女人。

一把伞,就那么大。

你想当个好人,想把两个人都护住。

于是你把伞举在她们中间。

结果呢?

你的左肩湿了,右肩也湿了。

左边的女人,半边身子在雨里。

右边的女人,也是半边身子在雨里。

风一吹,三个人都打了哆嗦。

两个女人心里都在埋怨你:你到底是不是真心对我好?为什么我还是被淋湿了?

你自己呢,狼狈不堪,心里也全是愧疚:我明明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是搞砸了?

最后,三个人,没有一个得到了周全。

这就是你的现状。

大厂是你的结发妻子,安稳,给你一个家,但有点乏味。

创业项目是你的红颜知己,激情,给你梦想,但充满风险。

你不想辜负任何一个。

你以为自己是在做“资源整合”,是在“两全其美”。

你以为自己是时间管理大师,可以把24小时掰成48小时用。

错了。

你这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这是能量管理的问题,是认知带宽的问题。

人的心力、脑力、我们称之为“能量”的东西,是有限的。

它就像手机的CPU。

你同时运行两个超大型的App,不是说两个App会运行得慢一点。

而是整个系统会频繁卡死,发烫,最后崩溃。

你以为你是“兼顾”,其实你是“分裂”。

每一次在两个身份间的切换,都是一次巨大的能量内耗。

你在大厂开会时,心里惦记着创业项目的bug。

你跟合伙人聊产品时,脑子里还想着大厂的KPI。

你的“神”,是散的。

你的能量,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而是变成了两股互相拉扯的绳索,快要把你的心给撕裂了。

你以为你手里握着两份宝贵资产。

但在宇宙的算法里,你此刻的净资产,是负数。

因为你所有的能量,都用在“维持平衡”这个动作本身了,而不是用在“创造价值”上。

就像那个撑伞的人,他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如何让伞恰好举在中间”这个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上,而不是用在“把伞打好,往前走”这个核心目标上。

老A低着头,沉默了很久。

再抬起头时,眼眶红了。

他说,我懂了。

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能力不够,是我不够努力。

原来,是我从一开始,就选了一个“必输”的局。

我说,对。

这不是一个关于“能力”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而且,是一个极其残酷的选择。

你必须亲手“杀死”一个女人。

你要么,把伞完完全全地撑给你的结发妻子。

告诉她,我回来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然后对那个红颜知己说,对不起,我们缘分已尽,祝你前程似锦。

要么,你办理离婚,净身出户,然后抱着你的红颜知己说,我来了,未来我们一起扛。

然后对那个为你付出了青春的妻子,深深鞠一躬,说声,我混蛋,但我别无选择。

没有中间道路。

任何想在中间地带游走的企图,都是对双方最残忍的凌迟。

你以为你谁都对得起,最后,你谁都对不起。

最对不起的,是你自己。

老A问我,那你说,我该怎么选?

我说,这个问题,没有人能替你回答。

我只能告诉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不是看哪个选择能让你得到更多。

而是看,哪个选择,能让你失去的东西,是你承受得起的。

你选大厂,失去的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梦想。

这个,你能不能承受?

你选创业,失去的是一份确定的安稳,甚至可能让你全家陷入财务危机。

这个,你能不能承受?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拿一张纸,左右两边写下来。

你看着它们,用心去感受。

哪个“失去”,让你觉得,虽然痛,但还能活下去。

哪个“失去”,让你觉得,天要塌了,你的人生会彻底失去根基。

那个让你觉得“天要塌了”的,就是你不能放手的。

另一边的,就是你必须含着泪,也要把它舍弃的。

这,就叫“格物”。

格,就是勘察,衡量,弄清楚。

物,就是万事万物,更是你自己的内心。

把伞撑给谁,这个问题背后,是你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一辈子活得拧巴,活得痛苦,根子就在这里。

他们总想“既要,又要,还要”。

既想要体制内的安稳,又想要体制外的自由。

既想要婚姻里的陪伴,又想要婚姻外的激情。

既想要不劳而获的横财,又想要心安理得的踏实。

他们不是在选择,他们是在逃避选择。

而宇宙的规律,最惩罚的,就是那些逃避选择的人。

它会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你在“什么都有”的幻觉里,慢慢失去所有。

你以为你在走一条更宽的路,实际上,你走的是一条越来越窄的死胡同。

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会如何得到更多,而是学会如何放弃。

放弃那些“很好”,但“不属于你”的东西。

放弃那些“看起来很美”,但会“耗散你能量”的东西。

就像一个园丁,他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浇水施肥,而是“修剪”。

把那些横生的枝丫,那些消耗养分却不结果的旁枝,统统剪掉。

只有这样,所有的养分,才能集中供应给主干。

这棵树,才能冲破天际。

这个过程,很痛。

每一次修剪,都是一次“割肉”。

但每一次割肉之后,迎来的,都是更强大的生命力。

我身边所有真正做成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偏执狂”。

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孤注一掷”。

他们不是在给两个女人打伞。

他们是选定了那个唯一的女人,然后把全世界的阳光雨露,都只给她一个人。

他们用行动告诉世界: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整个森林。

而世界,最终也把整个森林,都奖励给了他们。

因为专注,本身就是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

当你的心、你的神、你的能量,像激光一样聚焦于一点时,你可以击穿任何障碍。

反之,当你的能量像一个灯泡一样,向四面八方散射时,它连一张纸都无法点燃。

你环顾四周,那些活得最累的人,是不是都是那些“灯泡型”的人?

他们兴趣广泛,什么都懂一点。

他们朋友众多,哪个圈子都能混个脸熟。

他们机会遍地,好像做什么都能成。

但最后,他们什么都懂,却一事无成。

他们认识所有人,却没有一个知己。

他们看似选择很多,却一辈子都在原地打转。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给“两个女人”,甚至“十个女人”撑伞。

他们看似付出了很多,但对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形成“压倒性投入”。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什么叫“护城河”?

不是你有多少资源,不是你有多大平台。

是你有没有在一个足够窄的领域里,形成“压倒性投入”。

当你的投入,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的时候,你就安全了。

这条护城河,是用“放弃”和“专注”挖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

前几年,直播带货火了,他也冲进去,亏了几百万。

短视频火了,他也杀进去,又亏了几百万。

社群团购火了,他又扑上去,还是亏。

他每次都踩在风口上,但每次都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去年他来找我,一脸憔悴。

我问他,你最开始是靠什么起家的?

他说,做茶叶,靠一个单品,铁观音,做到淘宝类目前三。

我说,那你现在还在做吗?

他说,也做,但没那么上心了,团队都派去做直播短视频了。

我说,你回去,把所有直播、短视频、社群,所有这些追风口的项目,全部停掉。

遣散团队,该赔钱赔钱。

然后,把你所有的资金、所有的人力、所有的精力,全部砸回你的老本行——铁观音。

你不是已经做到前三了吗?

好,你的目标,就是把第二名和第三名打死,做到绝对的第一。

把你的产品,做到极致。

把你的服务,做到极致。

把你和客户的关系,做到极致。

把你所有的钱,都花在这一把“伞”上。

他当时脸色惨白,说,那我不是又退回去了吗?我那些亏损的钱,不就白瞎了?

我说,那些钱,是给你交学费的。

学费就是告诉你:你不是一个能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人。

你只能爱一个。

你必须在你最强的地方,All in。

后来,他真的照做了。

砍掉了所有新业务,重新聚焦到那个他最熟悉的茶叶单品上。

他用做直播的钱,去改良包装。

用做短视频的钱,去优化供应链。

用做社群的钱,给老客户寄送生日礼物。

今年上半年,我们又见了一面。

他整个人容光焕发。

他说,现在不焦虑了,每天睡得特别香。

虽然业务线看起来变少了,但利润翻了三倍。

最关键的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现在撑着一把伞,伞下只有一位“爱人”。

风雨再大,他的脚步,也无比笃定。

你看,大道至简。

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是战略上的懒惰?

就是不敢做选择,不敢做取舍。

就是妄图用“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投机,来获取双份的回报。

殊不知,这在能量守恒的宇宙里,是根本行不通的。

你分散你的能量,宇宙就分散你的福报。

你集中你的能量,宇宙就集中你的福报。

所以,如果你现在觉得累,觉得被撕扯,觉得怎么努力都没结果。

请你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正在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

这两个“女人”,可能是:

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一个躁动的副业。

一个深爱你的伴侣,和一个暧昧的对象。

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深度学习,和一个不断给你短期快感的娱乐APP。

一个“做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和一个“不择手段赚钱”的现实欲望。

……

找到她们。

看清她们。

然后,做出你的选择。

这个选择会很痛,像戒断反应。

但这种痛,是“生”的痛,是新生的痛。

长痛,不如短痛。

你不主动选择,命运就会逼你选择。

到时候,你可能连选择的资格,都没有了。

我那位朋友老A,后来怎么样了?

我们那次喝完茶,他回去大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没有从大厂离职。

而是把创业公司的股份,以一个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了另外两个合徒。

他跟合伙人说:

“对不起,我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

我现在输不起。

这家公司,我爱过,但我现在必须放手。

我不能一边占着创始人的位置,一边只付出20%的精力。

这对你们不公平,对公司不公平。”

“未来,如果公司需要,我可以当一个不拿钱的顾问。

但我不会再参与任何日常管理和决策。

这把伞,我撑不了了,你们来撑吧。”

处理完这一切,他又去找了他的大老板。

他递交了一份长达30页的,关于部门未来三年业务规划的思考。

他跟老板说:

“老大,对不起。前段时间,我分心了。

现在,我回来了。

未来几年,我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老板看了他很久,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欢迎回家。

上周,他们部门打赢了一场硬仗,抢下了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庆功宴上,老A给我发了条微信。

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里,他和他老婆,还有他大儿子,一起给他刚出生的二宝,换尿布。

他笑得像个傻子。

照片下面配了一行字:

“康,我现在觉得,给一个女人撑伞,真好。

伞下的世界,就是我的全世界。”

我看着那张照片,也笑了。

是啊,这世上最奢侈的,不是拥有多少选择。

而是有勇气,只做一个选择。

然后用一生,去把它变成最正确的选择。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定力,更需要深刻的洞察力。

因为我们常常被各种噪音和欲望所迷惑,看不清到底哪一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伞”。

我们甚至会误以为,撑的伞越多,自己就越强大。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迷雾”。

我这些年,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成败兴衰,也一直在琢磨这些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有的人一点就透,一做就成?为什么有的人学富五车,却寸步难行?

我发现,高手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努力,不在于资源,而在于他们大脑里安装的“思维模型”完全不同。

面对“撑两把伞”的困境,普通人的模型是“时间管理”,想的是如何把时间切得更碎。

而高手的模型是“能量管理”和“机会成本”,他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必输”的牌局,唯一要做的,就是弃牌,只打另一局。

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为了能系统地讲清楚这些能改变命运的“思维武器”,我花了数年时间,把我所学所思,从中华智慧的根脉,到西方科学的工具,全部打碎、揉合、再提纯,最终整理出了一套普通人能听懂、能学会、能马上用的《格物之道》心法系统,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它不是一本教你“术”的书,不是教你100个成功小技巧。

它是一本帮你重塑“道”的书,帮你从根源上升级你的认知操作系统。

在这本电子书里,我把那些最强大、最底层的50个思维模型,比如“逆向思维”、“第二序思维”、“能力圈”、“反脆弱”等等,用一个个像老A这样的故事,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

你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论基础,只要你能看懂故事,你就能掌握这些模型的精髓。

它会像一把把钥匙,帮你打开你从未察觉到的思维枷锁。

让你在面对人生的两难、三难甚至百难处境时,能像一个顶级的战略家一样,瞬间看清牌局,算清得失,然后做出那个最有利于你长期利益的“窄门”选择。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勘察万事万物,获得真正的智慧。

这50个模型,就是50双让你勘察万物、洞察人心的“智慧之眼”。

它能帮你搞明白,你该撑哪把伞,该走哪条路,该爱哪个人。

最终,让你成为一个内心坚定、步履从容、真正为自己生命做主的人。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15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