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老A。
我们这个圈子里,公认他脑子最好使。
清华的底子,在美国读了博,回来在一家顶级的互联网大厂做算法,35岁就干到了P9。
年薪,税后稳稳的七位数。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是春风得意,人生赢家吧。
但前段时间一起喝茶,我发现他不对劲。
眼窝深陷,两眼浑浊,头发也稀疏了不少。
整个人像被抽干了精气神,坐在那儿,手里盘着个串,眼神却是散的。
我问他,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他苦笑一下,把手串往桌上一搁,说,累?是心累。
快把自己撕成两半了。
我说,怎么讲?
他说,你知道的,我在大厂干得不错,但天花板也快到了,纯粹是拿时间和健康换钱,没劲。
前年,我和两个哥们合计,搞了个AIGC的项目,做企业服务的,方向特别好。
我点点头,这事我知道。
他接着说,一开始,我只是兼职,当个顾问。
但项目进展太快,市场反馈也好,融了天使轮。
现在,那俩哥们一天24小时催我,说离了我这个主心骨,技术架构和产品方向都跑偏。我必须全身心投入。
我说,那你出来干呗,你又不缺那点工资。
他猛喝了一口茶,像是要浇灭心里的火。
“问题就在这!”他一拍大腿,“我老婆刚怀了二胎,我们去年又在深圳湾换了套大的,一个月房贷就十几万。
我现在出来,万一创业失败,一家老小怎么办?
大厂这份工作,就是我家的压舱石,我敢动吗?”
我明白了。
一边,是看得见摸得着、但日益乏味的高薪安稳。
另一边,是充满想象空间、但也充满不确定性的星辰大海。
他想把两样都攥在手里。
白天,他是大厂兢兢业業的P9,开会、写PPT、带团队,应付KPI和复杂的人事。
脑子里要装着公司的战略,部门的OKR,下属的绩效。
晚上,他切换到创业者模式,跟合伙人开会到凌晨,远程盯产品细节,还要自己上手改核心代码。
脑子里是产品路线图,是融资计划,是竞争对手的动态。
他说,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手机响。
大厂的群响了,是线上出了bug,要紧急处理。
创业的群响了,是服务器崩了,要立刻掏钱扩容。
“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走钢丝的小丑,手里同时玩着十个球。
每天不是在救火,就是在去救火的路上。
两个身份都在对我进行灵魂拷问:你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在我这儿?”
“上个月,大老板找我谈话,旁敲侧击,说我最近状态不对,开会时眼神游离,对业务的敏感度也下降了。
创业那边呢,合伙人也跟我吵了一架,说我根本不像个创始人,倒像个甩手掌柜,很多关键决策都慢了半拍。”
他把那杯凉了的茶一饮而尽,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
“我现在,两边都觉得我对不起他们。
大厂觉得我出工不出力,创业伙伴觉得我瞻前顾后。
我TM感觉自己真不是个东西,像个骗子,骗了所有人。”
我静静地听他说完,给他续上水。
等他情绪平复了些,我看着他的眼睛,慢慢说了一句话:
“老A,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男人,是不可能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
他愣住了,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亮了一下,似乎抓住了什么。
我接着说。
下雨天,你身边站着两个你都在乎的女人。
一把伞,就那么大。
你想当个好人,想把两个人都护住。
于是你把伞举在她们中间。
结果呢?
你的左肩湿了,右肩也湿了。
左边的女人,半边身子在雨里。
右边的女人,也是半边身子在雨里。
风一吹,三个人都打了哆嗦。
两个女人心里都在埋怨你:你到底是不是真心对我好?为什么我还是被淋湿了?
你自己呢,狼狈不堪,心里也全是愧疚:我明明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是搞砸了?
最后,三个人,没有一个得到了周全。
这就是你的现状。
大厂是你的结发妻子,安稳,给你一个家,但有点乏味。
创业项目是你的红颜知己,激情,给你梦想,但充满风险。
你不想辜负任何一个。
你以为自己是在做“资源整合”,是在“两全其美”。
你以为自己是时间管理大师,可以把24小时掰成48小时用。
错了。
你这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这是能量管理的问题,是认知带宽的问题。
人的心力、脑力、我们称之为“能量”的东西,是有限的。
它就像手机的CPU。
你同时运行两个超大型的App,不是说两个App会运行得慢一点。
而是整个系统会频繁卡死,发烫,最后崩溃。
你以为你是“兼顾”,其实你是“分裂”。
每一次在两个身份间的切换,都是一次巨大的能量内耗。
你在大厂开会时,心里惦记着创业项目的bug。
你跟合伙人聊产品时,脑子里还想着大厂的KPI。
你的“神”,是散的。
你的能量,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而是变成了两股互相拉扯的绳索,快要把你的心给撕裂了。
你以为你手里握着两份宝贵资产。
但在宇宙的算法里,你此刻的净资产,是负数。
因为你所有的能量,都用在“维持平衡”这个动作本身了,而不是用在“创造价值”上。
就像那个撑伞的人,他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如何让伞恰好举在中间”这个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上,而不是用在“把伞打好,往前走”这个核心目标上。
老A低着头,沉默了很久。
再抬起头时,眼眶红了。
他说,我懂了。
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能力不够,是我不够努力。
原来,是我从一开始,就选了一个“必输”的局。
我说,对。
这不是一个关于“能力”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而且,是一个极其残酷的选择。
你必须亲手“杀死”一个女人。
你要么,把伞完完全全地撑给你的结发妻子。
告诉她,我回来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然后对那个红颜知己说,对不起,我们缘分已尽,祝你前程似锦。
要么,你办理离婚,净身出户,然后抱着你的红颜知己说,我来了,未来我们一起扛。
然后对那个为你付出了青春的妻子,深深鞠一躬,说声,我混蛋,但我别无选择。
没有中间道路。
任何想在中间地带游走的企图,都是对双方最残忍的凌迟。
你以为你谁都对得起,最后,你谁都对不起。
最对不起的,是你自己。
老A问我,那你说,我该怎么选?
我说,这个问题,没有人能替你回答。
我只能告诉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不是看哪个选择能让你得到更多。
而是看,哪个选择,能让你失去的东西,是你承受得起的。
你选大厂,失去的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梦想。
这个,你能不能承受?
你选创业,失去的是一份确定的安稳,甚至可能让你全家陷入财务危机。
这个,你能不能承受?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拿一张纸,左右两边写下来。
你看着它们,用心去感受。
哪个“失去”,让你觉得,虽然痛,但还能活下去。
哪个“失去”,让你觉得,天要塌了,你的人生会彻底失去根基。
那个让你觉得“天要塌了”的,就是你不能放手的。
另一边的,就是你必须含着泪,也要把它舍弃的。
这,就叫“格物”。
格,就是勘察,衡量,弄清楚。
物,就是万事万物,更是你自己的内心。
把伞撑给谁,这个问题背后,是你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一辈子活得拧巴,活得痛苦,根子就在这里。
他们总想“既要,又要,还要”。
既想要体制内的安稳,又想要体制外的自由。
既想要婚姻里的陪伴,又想要婚姻外的激情。
既想要不劳而获的横财,又想要心安理得的踏实。
他们不是在选择,他们是在逃避选择。
而宇宙的规律,最惩罚的,就是那些逃避选择的人。
它会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你在“什么都有”的幻觉里,慢慢失去所有。
你以为你在走一条更宽的路,实际上,你走的是一条越来越窄的死胡同。
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会如何得到更多,而是学会如何放弃。
放弃那些“很好”,但“不属于你”的东西。
放弃那些“看起来很美”,但会“耗散你能量”的东西。
就像一个园丁,他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浇水施肥,而是“修剪”。
把那些横生的枝丫,那些消耗养分却不结果的旁枝,统统剪掉。
只有这样,所有的养分,才能集中供应给主干。
这棵树,才能冲破天际。
这个过程,很痛。
每一次修剪,都是一次“割肉”。
但每一次割肉之后,迎来的,都是更强大的生命力。
我身边所有真正做成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偏执狂”。
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孤注一掷”。
他们不是在给两个女人打伞。
他们是选定了那个唯一的女人,然后把全世界的阳光雨露,都只给她一个人。
他们用行动告诉世界: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整个森林。
而世界,最终也把整个森林,都奖励给了他们。
因为专注,本身就是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
当你的心、你的神、你的能量,像激光一样聚焦于一点时,你可以击穿任何障碍。
反之,当你的能量像一个灯泡一样,向四面八方散射时,它连一张纸都无法点燃。
你环顾四周,那些活得最累的人,是不是都是那些“灯泡型”的人?
他们兴趣广泛,什么都懂一点。
他们朋友众多,哪个圈子都能混个脸熟。
他们机会遍地,好像做什么都能成。
但最后,他们什么都懂,却一事无成。
他们认识所有人,却没有一个知己。
他们看似选择很多,却一辈子都在原地打转。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给“两个女人”,甚至“十个女人”撑伞。
他们看似付出了很多,但对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形成“压倒性投入”。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什么叫“护城河”?
不是你有多少资源,不是你有多大平台。
是你有没有在一个足够窄的领域里,形成“压倒性投入”。
当你的投入,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的时候,你就安全了。
这条护城河,是用“放弃”和“专注”挖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
前几年,直播带货火了,他也冲进去,亏了几百万。
短视频火了,他也杀进去,又亏了几百万。
社群团购火了,他又扑上去,还是亏。
他每次都踩在风口上,但每次都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去年他来找我,一脸憔悴。
我问他,你最开始是靠什么起家的?
他说,做茶叶,靠一个单品,铁观音,做到淘宝类目前三。
我说,那你现在还在做吗?
他说,也做,但没那么上心了,团队都派去做直播短视频了。
我说,你回去,把所有直播、短视频、社群,所有这些追风口的项目,全部停掉。
遣散团队,该赔钱赔钱。
然后,把你所有的资金、所有的人力、所有的精力,全部砸回你的老本行——铁观音。
你不是已经做到前三了吗?
好,你的目标,就是把第二名和第三名打死,做到绝对的第一。
把你的产品,做到极致。
把你的服务,做到极致。
把你和客户的关系,做到极致。
把你所有的钱,都花在这一把“伞”上。
他当时脸色惨白,说,那我不是又退回去了吗?我那些亏损的钱,不就白瞎了?
我说,那些钱,是给你交学费的。
学费就是告诉你:你不是一个能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人。
你只能爱一个。
你必须在你最强的地方,All in。
后来,他真的照做了。
砍掉了所有新业务,重新聚焦到那个他最熟悉的茶叶单品上。
他用做直播的钱,去改良包装。
用做短视频的钱,去优化供应链。
用做社群的钱,给老客户寄送生日礼物。
今年上半年,我们又见了一面。
他整个人容光焕发。
他说,现在不焦虑了,每天睡得特别香。
虽然业务线看起来变少了,但利润翻了三倍。
最关键的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现在撑着一把伞,伞下只有一位“爱人”。
风雨再大,他的脚步,也无比笃定。
你看,大道至简。
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是战略上的懒惰?
就是不敢做选择,不敢做取舍。
就是妄图用“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的投机,来获取双份的回报。
殊不知,这在能量守恒的宇宙里,是根本行不通的。
你分散你的能量,宇宙就分散你的福报。
你集中你的能量,宇宙就集中你的福报。
所以,如果你现在觉得累,觉得被撕扯,觉得怎么努力都没结果。
请你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正在同时给两个女人撑伞?
这两个“女人”,可能是:
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一个躁动的副业。
一个深爱你的伴侣,和一个暧昧的对象。
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深度学习,和一个不断给你短期快感的娱乐APP。
一个“做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和一个“不择手段赚钱”的现实欲望。
……
找到她们。
看清她们。
然后,做出你的选择。
这个选择会很痛,像戒断反应。
但这种痛,是“生”的痛,是新生的痛。
长痛,不如短痛。
你不主动选择,命运就会逼你选择。
到时候,你可能连选择的资格,都没有了。
我那位朋友老A,后来怎么样了?
我们那次喝完茶,他回去大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没有从大厂离职。
而是把创业公司的股份,以一个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了另外两个合徒。
他跟合伙人说:
“对不起,我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
我现在输不起。
这家公司,我爱过,但我现在必须放手。
我不能一边占着创始人的位置,一边只付出20%的精力。
这对你们不公平,对公司不公平。”
“未来,如果公司需要,我可以当一个不拿钱的顾问。
但我不会再参与任何日常管理和决策。
这把伞,我撑不了了,你们来撑吧。”
处理完这一切,他又去找了他的大老板。
他递交了一份长达30页的,关于部门未来三年业务规划的思考。
他跟老板说:
“老大,对不起。前段时间,我分心了。
现在,我回来了。
未来几年,我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老板看了他很久,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欢迎回家。
上周,他们部门打赢了一场硬仗,抢下了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庆功宴上,老A给我发了条微信。
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里,他和他老婆,还有他大儿子,一起给他刚出生的二宝,换尿布。
他笑得像个傻子。
照片下面配了一行字:
“康,我现在觉得,给一个女人撑伞,真好。
伞下的世界,就是我的全世界。”
我看着那张照片,也笑了。
是啊,这世上最奢侈的,不是拥有多少选择。
而是有勇气,只做一个选择。
然后用一生,去把它变成最正确的选择。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定力,更需要深刻的洞察力。
因为我们常常被各种噪音和欲望所迷惑,看不清到底哪一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伞”。
我们甚至会误以为,撑的伞越多,自己就越强大。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迷雾”。
我这些年,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成败兴衰,也一直在琢磨这些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有的人一点就透,一做就成?为什么有的人学富五车,却寸步难行?
我发现,高手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努力,不在于资源,而在于他们大脑里安装的“思维模型”完全不同。
面对“撑两把伞”的困境,普通人的模型是“时间管理”,想的是如何把时间切得更碎。
而高手的模型是“能量管理”和“机会成本”,他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必输”的牌局,唯一要做的,就是弃牌,只打另一局。
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为了能系统地讲清楚这些能改变命运的“思维武器”,我花了数年时间,把我所学所思,从中华智慧的根脉,到西方科学的工具,全部打碎、揉合、再提纯,最终整理出了一套普通人能听懂、能学会、能马上用的《格物之道》心法系统,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它不是一本教你“术”的书,不是教你100个成功小技巧。
它是一本帮你重塑“道”的书,帮你从根源上升级你的认知操作系统。
在这本电子书里,我把那些最强大、最底层的50个思维模型,比如“逆向思维”、“第二序思维”、“能力圈”、“反脆弱”等等,用一个个像老A这样的故事,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
你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论基础,只要你能看懂故事,你就能掌握这些模型的精髓。
它会像一把把钥匙,帮你打开你从未察觉到的思维枷锁。
让你在面对人生的两难、三难甚至百难处境时,能像一个顶级的战略家一样,瞬间看清牌局,算清得失,然后做出那个最有利于你长期利益的“窄门”选择。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勘察万事万物,获得真正的智慧。
这50个模型,就是50双让你勘察万物、洞察人心的“智慧之眼”。
它能帮你搞明白,你该撑哪把伞,该走哪条路,该爱哪个人。
最终,让你成为一个内心坚定、步履从容、真正为自己生命做主的人。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1、本站内容有《诺亚书房》创作者少康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