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借力,借智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前几天,在一个陌生的小城出差,晚上饿了,想找点本地特色。

我这人有个习惯,不爱看点评软件,就喜欢钻小巷子,看哪家店灯火昏暗却有人气,或者老板一脸“爱吃不吃”的淡定,那准没错。

七拐八绕,还真找到一家。

门脸很小,就叫“老陈面馆”,里面就三四张桌子。一个中年男人在灶台后忙活,应该是老陈。

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

我有点疑虑,但既来之则安之,点了一碗招牌的牛肉面。

等了七八分钟,面来了。

我先喝了一口汤。

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来对了。汤头浓郁,不是调料包冲兑的那种工业味,是牛骨头和时间慢慢熬出来的醇厚。面条筋道,牛肉酥烂。

绝对是我今年吃过的,能排进前三的牛肉面。

我吃得很快,连汤都喝完了。

老陈看我吃得香,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他收拾完手里的活,坐到我对面,递给我一支烟。

我摆摆手,说戒了。

他自己点上,问,味道咋样?

我说,师傅,你这手艺,绝了。我在省会,吃过几十家面馆,没一家比得上你。

他咧嘴笑了,眼角的皱纹像风干的橘子皮。

我说,你这面,卖20块一碗,太便宜了。在我们那,至少卖40。

他叹了口气,说,40?20都没人吃。你看,这都饭点了,就你一个客。

我有点惊讶。

我说,不应该啊。你这手艺,口碑传出去,生意不该这么差。

老陈猛吸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有点迷茫。

他说,兄弟,不瞒你说,我干这行快二十年了。从选面、和面、揉面,到吊汤、卤肉,每一样都是自己亲手干,从来不糊弄。每天早上4点起,晚上11点睡,比生产队的驴都累。

他指了指自己斑白的鬓角,说,头发都熬白了,钱没挣到,还落了一身病。有时候真想关门不干了,可除了做面,我啥也不会。

我静静听着,没有插话。

他又说,隔壁那家烧烤店,开业才半年,老板是个90后小年轻,天天人满为患,排队都排到街口。你说他那玩意儿有啥技术含量?不就是网上买的半成品,随便烤烤撒点料吗?味道也就那样。可人家就是赚钱。

我看着他,一个典型的老实人,手艺人。

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那碗面里。他认为,只要我的面足够好,客人就一定会来。

这是“产品思维”,在过去,是对的。

但在今天,光有这个,远远不够。

我问他,陈师傅,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的好东西,卖不出去?

他说,想过。可能是我这位置太偏了。

我说,这算一个原因。还有呢?

他摇摇头。

我说,隔壁烧烤店,你看他老板,是不是天天在拍短视频?是不是拉了一堆本地的探店主播去拍视频?是不是还跟对面的网吧搞联合活动,凭网吧会员卡打八折?

老陈愣了一下,点点头,说,是啊,那小子天天拿着手机拍来拍去,神神叨叨的。还花钱请人吃饭,净整些虚头巴脑的。我这人实诚,学不来这个。

我笑了。

我说,陈师傅,你觉得,你和他之间,差的是什么?

他说,差的是脸皮厚,会忽悠。

我说,不对。你差的,是一种“借”的智慧。你只相信自己的两只手,一碗面。而他,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

老陈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老陈这样的人。

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某个领域的好手,人品也没得说。

但他们活得很累,很憋屈,总觉得命运不公。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用“蛮力”跟这个世界单打独斗。

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一头牛,拉着一架沉重的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而真正的高手,懂得“借”。

他们会观察风向,观察地势,找到一个下坡路,让车自己滑下去,这叫“借势”。

他们会寻找帮手,或者驯服一匹马,来帮自己拉车,这叫“借力”。

他们会研究地图,或者请教向导,找到一条更平坦、更近的道路,这叫“借智”。

借势,借力,借智。

这三个词,就是从“苦行僧”到“高手”的全部秘诀。

一、借势:风来了,猪都能飞

什么是“势”?

势,就是趋势,是时代潮流,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顺着它,你哪怕是片树叶,也能漂向远方。

逆着它,你哪怕是艘巨轮,也寸步难行。

我认识一个大哥,十几年前是做高端商务KTV的,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经济上行,应酬文化盛行,这就是“势”。

后来,风向变了。反腐倡廉,公款消费被遏制,整个行业断崖式下跌。

大哥很痛苦,他觉得自己的管理没问题,服务也没问题,为什么就不行了?

他试图挣扎,降价,裁员,搞各种促销,都没用。

因为“势”没了。

这不是他的错,是时代的浪潮退去了,他刚好站在裸泳的沙滩上。

最后,他关掉了所有KTV,亏得一塌糊涂。

他想不通,天天喝酒,差点得了抑郁症。

而另一个朋友,嗅觉敏锐。大概在2015年左右,他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势”的变化。

他判断,未来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不再是推杯换盏,而是更注重自我体验和社交分享。

于是,他果断地把手里的资金,投入到当时刚刚兴起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行业。

身边人都笑他,说他放着好好的大生意不做,去搞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结果呢?

后面几年,剧本杀火遍全国,他成了那个站在风口上的人,轻松赚到了比开KTV多得多的钱。

他比那个大哥更聪明吗?不见得。

他只是更懂得“敬畏趋势”。

普通人思考问题,总是从“我”出发。

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高手思考问题,是从“势”出发。

现在风往哪里吹?未来几年,什么东西会起来?社会缺什么?大众的情绪是什么?

看懂了“势”,你才知道自己的“力”该往哪里使。

就像老陈,他做面的手艺是他的“力”。但现在的大“势”是什么?

是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并存。

要么,你就做极致的性价比,像沙县小吃一样,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

要么,你就做极致的体验感,把面馆做成一个有故事、有社交属性、能打卡拍照的地方,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

而老陈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他的面,品质很好,但价格比快餐贵。他的店,环境很差,完全没有体验感。

他在一个退潮的沙滩上,用尽全力,去堆一个精美的沙雕。

潮水一来,什么都不剩。

“借势”,是认知上的第一层跃迁。

它要求你,把“小我”放下,抬起头,去观察天时,去感受水温。

承认自己的渺小,承认趋势的强大。

一个人,一辈子能抓住的“势”,可能就那么一两次。抓住了,人生就能上一个大台阶。

错过了,可能就要蹉跎很多年。

二、借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说“借势”是选择赛道,那“借力”,就是为你的赛车,装上更强大的引擎。

什么是“力”?

别人的资金、别人的资源、别人的渠道、别人的时间、别人的粉丝……一切能为你所用的外部能量,都叫“力”。

老陈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不借力”。

他只相信自己的力气。

隔壁烧烤店的小伙子,借的是什么力?

他借了“平台”的力。短视频平台,是当下最大的流量放大器。他把自己的店,搬到了一个巨大的线上广场,让成千上万的人看见。

他借了“他人影响力”的力。那些探店主播,自带粉丝和信任状。他们的一句话,比老板自己夸一百句都有用。

他借了“商业生态”的力。和网吧合作,就是把对方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

这些,都是“力”。

很多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觉得“求人”是件丢脸的事。

能自己干的,绝不麻烦别人。

这不叫骨气,这叫“认知懒惰”。

你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现代社会,本质上就是一个“协作系统”。

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能包打天下。

你之所以能舒舒服服地坐在这里看文章,是因为你借了无数人的“力”。

你借了程序员的力,他们开发了操作系统和App。

你借了发电厂工人的力,他们保证了你的电力供应。

你借了内容创作者的力,比如我,花费时间精力,为你提供思考和见闻。

“借力”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的思维。

你想借别人的力,你就要先想明白,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我有个朋友,做服装设计的,很有才华,但自己开的淘宝店一直不温不火。

他每天自己选料、打版、拍照、上新、当客服、打包发货,累得像条狗,一个月也就万把块钱收入。

后来,他想通了。

他问自己,我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是设计。

那些运营、销售、供应链,都不是我擅长的。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找到一个粉丝几百万的服装类大网红,毛遂自荐,说我免费为你设计一个系列的衣服,你只需要在直播间里卖,利润我们分成。

那个网红一看他的设计稿,惊为天人,当即拍板合作。

结果,那一次直播,卖了他过去一年都卖不掉的货。

他借了网红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之力。

网红借了他的“设计才华”之力。

这是一个典型的“非零和博弈”,把蛋糕做大,所有人都赢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自己开店了。

他成了一个专门为各大网红提供设计方案的“幕后玩家”,反而赚得比以前多得多,也轻松得多。

他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块长板,嫁接到了别人的“平台”上,瞬间就起飞了。

这就是“借力”的智慧。

你要做的,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全能战士”,而是找到自己的“长板”,然后去寻找能与你“长板互补”的人。

学会开口,学会合作,学会分钱。

把“我能做什么”,变成“我们能一起做什么”。

你的世界,会瞬间大好几倍。

三、借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势”决定了你的方向,“力”决定了你的速度。

而“智”,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以及,会不会翻车。

什么是“智”?

是智慧,是认知,是你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你大脑里的“操作系统”。

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

没有“智”的“借势”和“借力”,是一场灾难。

你看到别人炒股赚钱,你也冲进去,这是“借势”,但你没有相应的投资智慧,结果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你花大价钱请了牛人来帮你,这是“借力”,但你没有驾驭牛人的智慧,结果要么被架空,要么被忽悠。

“智”,才是你所有行为的“总导航”。

那“智”从哪里来?

当然可以靠自己慢慢摸索,交无数的学费,撞得头破血流,用半辈子时间去悟那么一两个道理。

这太慢了,成本也太高了。

最快的方式,还是“借”。

向古人借,向牛人借,向经典借,向规律借。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那些被反复验证过的“智慧结晶”。

它们就像一张张“地图”,早就画好了哪里是通途,哪里是悬崖,哪里有陷阱。

你非要自己闭着眼睛去闯,那不是勇敢,是愚蠢。

“借智”,就是把这些顶级的“地图”和“工具”,安装到自己的大脑里。

比如,老陈不懂商业,他完全可以去“借智”。

最简单的,花几百块钱,请隔壁烧烤店的小伙子吃顿饭,虚心请教他是怎么做营销,怎么搞流量的。

这就是“借个体之智”。

再往上,他可以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商业思维模型。

他不需要成为营销大师,但他至少要知道,商业的本质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知道了这个公式,他就不会再钻牛角尖,只在“产品品质”这一个点上使劲了。

他会明白,如何增加“流量”(让更多人知道我),如何提高“转化率”(让进店的人愿意买),如何提升“复购率”(让吃过的人还想来),这些都跟做出一碗好面同样重要。

这就是“借模型之智”。

这些思考工具,就像一把把瑞士军刀,能帮你庖丁解牛般地拆解任何复杂问题。

我这些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收集、学习、实践这些顶级的思维模型。

我发现,商业、投资、两性关系、个人成长……万事万物,底层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比如“第一性原理”,能让你穿透表象,直达问题的本质,做出颠覆式的创新。

比如“逆向思维”,教你凡事从“最坏的结果”开始倒推,能帮你规避掉绝大多数的风险。

比如“复利效应”,让你理解时间和耐心的惊人力量,从而做出正确的长期主义决策。

这些模型,就是前人智慧的精华。掌握一个,你的认知水平就升一个台阶。

这几年,我把这些年学习和实践过的,感觉最有效、最根本的50个顶级思维模型,系统地梳理了一遍,写成了一本电子书,叫《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把“借智”这件事,变得更简单、更系统。

我不想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而是把每一个模型,都变成一个拿来就能用的“工具”。告诉你它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应用。

它就像一个“思维工具箱”。当你遇到困惑,无论是职场晋升、家庭矛盾,还是创业卡壳,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一把合适的“扳手”或者“螺丝刀”,帮你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50个模型,就像50位智慧的巨匠,你学会了它们,就等于借用了它们的大脑。

这才是最高级的“借”。

我跟老陈聊了很久。

最后,我给他提了几个建议。

我说,第一,你别守着这个小店了,这是“坐商”,是等死。

你应该走出去,这是“行商”。

怎么走?

你每天熬的牛骨汤,到了晚上,是不是都倒掉了?多浪费。

你把这些汤,免费送给隔壁的烧烤店。只有一个条件,他的客人如果想吃主食,必须点你的面,你给他送过去。

烧烤店老板白得一个“免费好汤”的产品,提升了他店里的服务和口碑,他肯定愿意。

你就相当于,一分钱没花,把他的店,变成了你的“分店”。

这是“借力”。

第二,你把你做面的过程,用手机拍下来。

不用拍得多好,就原生态地拍。怎么选骨头,怎么熬汤,怎么揉面……

然后,在视频里讲你的故事,讲你这二十年的坚持。

你不会讲,就让你上大学的儿子帮你讲。

内容就一个核心:在这个快餐时代,还有一个“傻子”,在用最笨的办法,做一碗干净、地道的牛肉面。

把“匠心”这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这是“借势”,借内容平台的势,借人们对“真材实料”的渴望之势。

老陈听得一愣一愣的,烟灰掉了一地都没发觉。

他说,兄弟,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这脑子,真是石头做的。

我走的时候,给他留了200块钱,我说,这不是面钱,是咨询费。

他死活不要,我硬塞给了他。

我不知道他最后会不会去改变。

人的认知,是最难改变的东西。

但我想,至少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一颗从“我”,到“我们”,从“苦干”,到“巧干”的种子。

这颗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看他的造化。

回酒店的路上,我在想。

这个时代,淘汰的,从来不是那些不努力的人。

而是那些,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

你还在独自推着那块巨石上山吗?

还是,已经开始寻找那条下山的坡,那匹识途的马,和那张精准的地图了?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