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恶,是消耗别人的善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我奶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善人”。

她生活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

左邻右舍谁家缺点油盐酱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我奶奶家拿。

镇上谁家办红白喜事,人手不够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奶奶二话不说,就跑去别人家,从早忙到晚,分文不取。

甚至那些年,镇上来了些流浪的乞丐,我奶奶都会把他们请到家里,给他们一碗热饭,一件干净的旧衣服。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家的门槛,几乎快要被那些前来“求助”和“索取”的邻居们,给踏平了。

而我奶奶,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能量源”,对所有人的所有请求,都来者不拒,并且,永远带着那种温和的,甚至带着几分讨好的微笑。

那时候,我一直觉得,我的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也最值得尊敬的人。

我以为,她那毫无保留的善良,理应为她,换来整个世界的“善意”和“尊重”。

但长大后,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让我脊背发凉的现实。

我看到,那些常年从我家拿东西的邻居,有一次因为我奶奶生病,没能及时给他们开门,就在背后,说我奶奶“变了”,“小气了”。

我看到,那个我奶奶曾经倾尽全力,去帮助过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在他后来生意做大之后,不但没有丝毫的回报,反而在我家遇到困难,需要他搭把手的时候,用一句“我最近也很忙”,就把我们给打发了。

我甚至还亲眼见过,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饭的乞丐,因为嫌我奶奶给的钱少,而指着她的鼻子,骂出了一些极其难听的话。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天下午,我奶奶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下,眼神里,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深深的,无法言说的“困惑”和“悲凉”。

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辈子的“与人为善”,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么多的“理所当然”和“得寸进尺”。

那个下午,我也没有想通。

直到很多年后,我读了很多书,也见过了很多人性中,那些最光明和最幽暗的角落之后。

我才终于,看懂了那个,隐藏在我奶奶那份“悲凉”背后的,一个最残酷,也最真实的人性法则。

那就是,人性中,有一种最深,也最不易被察觉的“恶”。

这种恶,不是杀人放火,不是阴谋诡计。

它是一种,更普遍,更日常,也更具毁灭性的东西。

那就是,心安理得地,去“消耗”别人的“善”。

一个善良的人,尤其是一个像我奶奶那样,善良到没有“边界”,没有“锋芒”的人。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他们以为,“善”,是一种可以“感化”一切的,宇宙中最强大的“能量”。

他们以为,只要我付出了足够的善意,我就能换来对方同等的善意。

只要我不断地“退让”和“给予”,我就能换来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这是一个极其美丽,但也极其天真的“童话”。

而现实是,在一个充满了“人性博弈”的,真实的成人世界里。

你那没有“牙齿”的善良,在绝大多数时候,不但无法“感化”人性。

反而会“喂养”和“激发”出,人性中,那个最贪婪,最自私,也最忘恩负义的“魔鬼”。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性,从其最底层的“出厂设置”来看,它不是“向善”的。

它是“趋利”的。

它就像水一样,永远会流向,那个“阻力最小”的,也最容易获得“利益”的地方。

当你,第一次,对一个人的不合理请求,选择了“满足”时。

你在对方的潜意识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叫作,“从你这里获取利益,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

当你,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地,对他的索取,都选择了“满足”时。

你就在用你自己的“善意”,不断地,为他那颗“自私的种子”,浇水,施肥。

直到有一天,那颗种子,在他的心里,长成了一棵,名为“理所当然”的参天大树。

到那时,你的“给予”,对他来说,就不再是“恩惠”,而变成了他应得的“权利”。

你的“善良”,对他来说,就不再是“美德”,而变成了你性格中的一种,可以被随意利用的“弱点”。

而一旦,你某天,因为能量耗尽,或者终于觉醒,而停止了这种“无偿的供应”时。

你猜,他会作何反应。

他会“反思”自己过去的贪婪吗?

他会“感恩”你过去的付出吗?

不。

他只会,把你,定义为一个“背叛者”。

他会觉得,是你,单方面地,撕毁了那个,由他“定义”的,你“应该”无条件对他好的“隐形契

约”。

他不但不会有丝毫的愧疚。

反而会产生一种,被你“欺骗”了的,巨大的“愤怒”。

就像那个,指着我奶奶鼻子骂的乞丐一样。

这,就是人性中,最幽暗,也最可悲的那个“逻辑闭环”。

而你,那个善良的,付出了一切的人。

就成了这个闭环里,唯一的,也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你用你的善良,亲手地,为自己,喂养出了一个,最终会反噬你一口的“白眼狼”。

你以为你在“渡人”。

其实,你只是在“作践”自己。

所以,一个成年人,真正的“善良”,从来不是一种,毫无原则的“慈悲”。

它是一种,需要用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去驾驭的,极其珍贵的“资源”。

一个真正懂得“行善”的高手,他会像一个最精明的“风险投资人”一样,去管理自己的“善意资本”。

他会遵循三条,最核心的“投资原则”。

第一条原则:只投资那些,拥有“价值共创”潜力的人。

高手的善良,不是“施舍”,而是一种“赋能”。

他不会去满足那些,只想从你身上“索取”的“能量乞丐”。

他会把他宝贵的“善意”,投资在那些,虽然暂时处于困境,但内心深处,依然拥有向上生长渴望的,“潜力股”身上。

他帮助你,不是为了让你“依赖”他。

而是为了,激发你内在的“潜能”,让你自己,也成为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人。

他的善良,是一场“双赢”的,关于“共同成长”的投资。

而绝不是一场,让他自己单方面“失血”的“慈善”。

第二条原则:用“规则”和“边界”,来为你的善良,设立“防火墙”。

高手的善良,是有“牙齿”的。

他的内心,有一部极其清晰,且不容侵犯的“善良法典”。

这部法典,会明确地规定:

我的善良,只会给予那些,懂得“感恩”和“尊重”的人。

对于那些,把我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消耗者”,我的“善良账户”,会立刻,对他“永久冻结”。

我的善良,是有“额度”的。

我可以帮你三次,但到了第四次,你就必须用你自己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你值得我继续“投资”。

我的善良,是有“底线”的。

一旦你触碰到了我关于“真诚”和“尊重”的底-线,那么,无论我们过去的关系有多好,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你,请出我的生命。

你看,他的善良,不是一块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而是一座,拥有最坚固的“城墙”和最严格的“门禁系统”的“能量城堡”。

只有那些,同样拥有“高贵品格”的人,才配得上,获得进入这座城堡的“VIP通行证”。

第三条原则:把最顶级的善良,留给你自己。

这,是所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一个真正高级的善良者,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他去“无条件善待”的,不是任何别人。

而是,他自己。

他会把他最好的“能量”,最宝贵的“时间”,最深刻的“慈悲”,都优先地,用来“滋养”和“灌溉”,他自己这棵“生命之树”。

他会拒绝所有,那些会让他感到“内耗”和“委屈”的“伪善”。

他会理直气壮地,把那些,不属于他的“责任”和“期待”,都还给这个世界。

因为他知道,只有当他自己这棵树,长得足够根深叶茂,足够强壮时。

他才拥有,那份可以为路人,遮风挡雨的“荫凉”。

他才拥有,那份可以结出甜美果实,去分享给有缘人的“富足”。

他不是“自私”。

他只是,活出了生命最本真的“秩序”。

那就是,先自爱,后爱人。

先自渡,后渡人。

而要修炼成,这样一种,既慈悲,又有力量,既温暖,又有边界的,高级的“善良”。

光靠“感悟”,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被那个“要做个好人”的“文化紧箍咒”,给捆绑得太久了。

你需要一套,极其强大的“思想武器库”,来帮助你,斩断那些,早已深入骨髓的“精神枷锁”。

而这套完整的“武器库”,这套足以支撑你,从一个“廉价的圣母”,蜕变成一个“高贵的善士”的“作战手册”,就是我花了数年时间,为你系统性地,沉淀和打磨出来的那本,名为《格物之道》的电子书,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变得善良”的“道德说教”。

它是一本,教你“如何保护你的善良”的,“生存指南”。

在这本书里,我为你提供了50个,最底层的,足以帮你重塑你整个“人性观”和“关系观”的“思维模型”。

它们,就是你用来,为你那颗“柔软”的善心,穿上一副最坚固的“铠甲”的,全部“源代码”。

比如,书中的“课题分离”模型,会像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帮你清晰地切分开,什么是你的善良,什么是别人的贪婪。让你从此,不必再为他人的“人性之恶”,而背上任何“自我怀疑”的十字架。

比如,“博弈论”中的“重复博弈”模型,会让你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对于那些只跟你“一次性博弈”的“过客”,你的善良,必须极其“谨慎”。而对于那些,需要跟你进行“长期博弈”的“核心伙伴”,你的善良,才值得“加倍下注”。

再比如,全书最核心的智慧之一,“能力圈”和“影响力圈”模型,它会彻底地,重塑你的“行善策略”。它会让你把你的善良,从一种“广撒网”式的“能量浪费”,转变为一种,只聚焦于你“能力圈”之内,并且能产生“长期复利”的,精准的“价值投资”。

《格物之道》里的每一个模型,都是一个“能量守护符”。

它们会系统性地,帮你把你过去那些,因为“无知”和“软弱”而泄漏出去的“生命能量”,一点一点地,重新收回到你自己的“内在宝库”里。

当你完成了这次,深刻的“内在革命”之后。

你就会发现,你依然善良。

但你的善良,已经不再是那种,廉价的,讨好的,任人宰割的“棉花”。

它变成了一种,温暖,明亮,但又带着不可侵犯的“锋芒”的,“太阳”。

你可以,选择去照亮谁。

你也可以,选择让谁,在你投下的“阴影”里,感受到,应有的“寒冷”。

而这,才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善良。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89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