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人一门心思搞钱,她就开始长脑子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饭局上认识的A林,加了好友快三年,我们之间几乎所有的聊天记录,都围绕着一个男人,她的老公。

她老公没回家,她焦虑。

她老公回了家,但脸色不好,她猜测。

她老公手机响了,她紧张。

起初,我还愿意当个树洞,听她倾诉。听多了,发现根本是个死循环。她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同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一个男人百分百、无死角、永不变质的爱与关注?

我说,这个问题无解。就像问我,如何才能让太阳永远不落山。

她不信。

她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于是,她去学烹饪,学插花,学心理学,甚至去学《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女人》。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全能保姆+高级陪练”,家里一尘不染,孩子乖巧懂事,自己永远妆容精致。

结果呢?

她老公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有一次,深夜两点,她又发来一大段语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没听,直接打了一行字:

别哭了。眼泪这东西,在古代叫“露”,在现代叫“水”,化学名叫H₂O,除了能证明你体内不缺盐分,什么用都没有。

她大概是愣住了,半天没回复。

我又打了一行字:从明天起,别再问我怎么留住男人。你去琢磨一件事,怎么搞钱。

她回了三个字:我不会。

我说,你学插花的时候,会吗?你学做西餐的时候,会吗?你研究他每一种微表情的时候,有老师教你吗?

那晚之后,她消失了。

整整一年。

再有她的消息,是在一个行业峰会的嘉宾名单上。看到那个名字,我还有点不敢相信,特意找主办方确认了一下。

就是她。

峰会茶歇,我找到了她。一身利落的职业装,眼神清亮,坚定。和一年前那个在深夜里啜泣的女人,判若两人。

我问她,这一年,经历了什么?

她说,听了我的话,她第二天就去找了份工作。从最基础的销售助理干起,帮人整理资料,端茶倒水。每天想的不再是老公爱不爱我,而是这份PPT客户会不会满意,这个单子下个月能不能成。

脑子里装的事情变了,整个人的能量场都变了。

她说,最关键的转折点,是她第一次独立签下一个50万的单子。拿到佣金那天,她没有去买包,也没有去买衣服,而是找了个安静的咖啡馆,坐了一下午。

她说:“在那一下午,我彻底想明白了。我以前所有痛苦的根源,是总想从别人身上‘要’东西。要爱,要安全感,要确定性。我像个伸着手的乞丐,姿态越低,对方越想逃。”

“可当我开始一门心思搞钱,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我不再‘要’了,我开始‘给’。给客户提供价值,给公司创造利润。我给出去的东西越有价值,我收回来的钱就越多。这是一个多么清晰、多么公平的规则。”

她看着我,眼睛里有光:“那一刻,我才明白,搞钱,根本不是为了钱。它是一场修行,一场大型的、沉浸式的‘认知矫正’游戏。你必须遵守规则,必须创造价值,必须延迟满足,必须直面结果。在这个游戏里,情绪是最没用的东西。”

“当我不谈感情,只谈价值的时候,我发现我开始长脑子了。”

她说的“长脑子”,到底长的是什么?

我观察了很多像A林一样,从情感泥潭里爬出来,一头扎进事业里的女性。我发现,她们“长”出来的,是三种层次完全不同的“脑子”。

第一层,叫“规则脑”。

什么意思?

就是从“情绪逻辑”切换到“规则逻辑”。

在两性关系里,很多女性习惯用情绪逻辑去思考。我对他好,他就应该对我好;我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我这么爱他,他怎么可以不爱我?

这套逻辑,在亲密关系这种小范围、封闭的场景里,有时候是管用的。因为“情”本身,就是一种不讲道理的连接。

但当你进入市场这个开放的、巨大的竞技场,情绪逻辑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市场不相信眼睛,市场不听你解释,市场不关心你付出了多少。

市场只认一件事:价值。

你做了一个产品,自认为呕心沥血,但用户不买单,那就是零。

你写了一个方案,自认为才华横溢,但客户不认可,那就是废纸。

你提供了一项服务,自认为无微不至,但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那就是自嗨。

搞钱,就是把你从那个温情脉脉、可以撒娇耍赖的情感温室里,一把拎出来,扔到这个冷酷、透明、结果导向的规则广场上。

在这里,你所有的“我觉得”,都必须让位于“结果是”。

你必须学会研究规则,理解人性,分析需求,交付价值。

你必须把那个多愁善感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女孩,锤炼成一个懂得看天、看地、看众生的“局中人”。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

相当于把你大脑里那套用了几十年的、以“我”为中心的感性操作系统,格式化掉,然后重装一套以“价值”为中心的理性操作系统。

一旦重装成功,你的“规则脑”就长出来了。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你不再问“他为什么不爱我”,你会问“这段关系的价值锚点是什么”;你不再抱怨“公司对我不公”,你会问“我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这个脑子,是你在成人世界里安身立命的基石。

第二层,叫“系统脑”。

如果说“规则脑”是让你从一个“情绪人”变成了“理性人”,那“系统脑”就是让你从一个“点”,升级成一个“面”。

很多女人搞钱的初级阶段,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超级厉害的“单点”。

我是最厉害的销售,最牛的设计师,最专业的律师。

这很好,这是“规则脑”的极致体现。

但很快,你会遇到天花板。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一个人再厉害,一天也只有24小时。

这时候,你就必须长出“系统脑”。

拥有“系统脑”的人,思考的不再是“我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而是“我如何设计一个系统,让这件事能被很多人、持续、稳定地做得更好”。

她想的不是怎么卖出一件衣服,而是如何搭建一套“选品-供应链-营销-销售-售后”的流程。

她想的不是怎么赢得一个客户,而是如何建立一个能持续产生信任的“品牌IP”。

她想的不是怎么写好一篇文案,而是如何构建一个能自动吸引和转化流量的“内容漏斗”。

看见了吗?

从“做事”,到“做局”。

从“狩猎”,到“农耕”。

这是一种维度的提升。

就像你以前是在地图上找一个具体的点,现在你学会了看懂整张地图的等高线、水系和交通网。

拥有“系统脑”的女人,身上会有一种特别的“松弛感”。

因为她不再依赖于某一次的爆发,某一个人的认可。她相信的是系统的力量。她知道,只要系统在运转,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她不再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个项目黄了,没关系,系统还在,下一个项目很快会跑出来。这个人离开了,没关系,系统设计的岗位说明书和激励机制,会吸引更合适的人来。

这种松弛感,源于一种深刻的掌控力。

不是对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的掌控,而是对事物底层规律和连接方式的掌控。

我那位朋友A林,后来自己开了家公司。

我问她,累吗?

她说,创业第一年,累。因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长的是“规则脑”。

现在,不累。她花80%的时间,在优化公司的各种系统:人才系统、产品系统、营销系统。她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像个园丁,每天浇浇水,施施肥,看着这个生态系统自己生长,开花结果。

她老公?

据说后来回头找过她很多次。她都客气地拒绝了。

她说,不是恨,也不是报复。而是,她已经无法再回到那种“点对点”的二人世界里了。她的世界,已经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任何一个单一物种的去留,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转。

这,就是“系统脑”带给一个女人的,真正的自由。

很多人问我,少康,你讲的这些道理,听起来很深刻。但感觉很零散,不成体系。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这些看透事物本质的“脑子”,系统性地安装到我的大脑里?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我把我这些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踩过的坑,以及从中华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里提炼出的思考方式,熔炼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把它称为《格物之道》,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格物”,就是去探究事物的底层规律。

我将那些高手们习以为常、但普通人闻所未闻的思维方式,提炼成了50个可复制、可训练的“思维模型”。

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规则脑”,背后对应的就是“第一性原理”,教你如何穿透表象,直抵问题的本质;是“奥卡姆剃刀”,教你如何一刀砍掉所有复杂的念头,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谈到的“系统脑”,背后对应的就是“系统思维模型”,让你看懂世界不是积木,而是一张活的网;是“反馈循环模型”,让你看懂什么是“滚雪球”,什么是“踩刹车”;是“瓶颈理论”,让你精准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

这50个模型,就像50个不同焦段的镜头。

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普通人只有一个镜头,看到的是一个模糊的平面。而你,可以随时切换广角、长焦、微距……看到它的全貌,它的细节,它的过去和未来。

这套《格物之道》的电子书,不是一本教你“术”的赚钱秘籍,而是一本帮你重塑“道”的思维宝典。

它无法让你一夜暴富。

但它能让你在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时,都比别人多看三步。它能帮你建立起一套坚不可摧的、属于你自己的决策系统,让你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活得清醒而笃定。

说白了,它就是一本“长脑子”的说明书。

长出了“规则脑”和“系统脑”,是不是就到头了?

还没有。

还有第三层,也是最顶层的一层,叫“使命脑”。

什么意思?

当你通过“规则”和“系统”,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你会发现一个终极问题:

然后呢?

钱,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量化凭证。它能解决你生存层面的所有问题,但无法回答你生命层面的终极追问:

我这一生,到底为何而来?

我见过太多有钱但活得痛苦的人。

他们的痛苦在于,他们把“搞钱”本身当成了目的。当这个目的实现后,巨大的空虚和无意义感,就会像黑洞一样吞噬他们。

而真正活得通透的女人,在搞钱的过程中,会悄然完成一个终极的进化。

她会从“为自己赚钱”,走向“为众生解难”。

她不再仅仅把事业看作一个赚钱的系统,而是把它看作一个自己与世界交换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道场”。

她做这件事,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赚钱,更是因为它符合她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丝正向的改变。

这时候,钱,不再是她追求的目标,而成了她完成使命的副产品。

事业,不再是她的谋生工具,而成了她灵魂的延伸。

拥有“使命脑”的女人,你会发现她身上有一种近乎“神性”的光辉。

她异常地专注,因为她在做自己“天命”所归的事。

她异常地坚韧,因为驱动她的,不再是恐惧和欲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浩瀚的愿力。

她异常地慈悲,因为她看透了众生的苦,并把“解苦”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

她不会再被任何外界的评价所动摇。

别人夸她,她不喜。别人谤她,她不怒。

因为她行动的唯一标准,是“这件事,是否符合我的使命”。

她的“自我”,在为更宏大的目标服务的过程中,被消解了。

“小我”死去,“大我”方生。

到这一步,她长的,就不再是“脑子”了。

是“智慧”。

从只会在感情里哭哭啼啼,到长出“规则脑”,懂得价值交换。

从一个厉害的单点,到长出“系统脑”,懂得构建生态。

从为自己赚钱,到长出“使命脑”,懂得安身立命。

这就是一个女人,在一门心思搞钱的过程中,所能完成的,最波澜壮阔的进化。

这条路,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修行。

你要戒掉情绪,戒掉抱怨,戒掉依赖。

你要在市场的烈火里,把那个虚弱、敏感、充满幻想的自己,千锤百炼,锻造成一个清醒、强大、不悲不喜的战士。

但终点,是真正的自由。

那种不依附于任何人,不恐惧任何失去,灵魂澄澈,内心笃定的,真正的自由。

A林后来给我发了一段话,她说:

“我终于明白,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不是一纸婚书,不是一个承诺,更不是一个男人。安全感,是你大脑里清晰的认知,是你账户里流动的现金,是你亲手建立的系统,是你内心那个永远不会熄灭的、关于‘你要去哪里’的答案。”

是的。

当你开始搞钱,你搞到的,从来都不只是钱。

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洞察,一个更高维度的自己,和一个你真正说了算的人生。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72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