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往的潜规则:这就是对方看轻你的原因

诺亚书房图片
诺亚书房公众号

后台收到一个姑娘的私信,打了很长很长一段字。

我一般很少看这么长的文字,但她的第一句话吸引了我。

她说,少康,我感觉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我见过很多人说自己活得累,活得苦,活得失败,但用“笑话”来形容自己的,她是第一个。

我往下看。

她叫小雅,和男友在一起三年。

在这三年里,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贤妻”的模板。

男友工作忙,她每天算着时间做好饭菜,荤素搭配,怕他营养不够。

男友喜欢打游戏,她从不打扰,默默把水果切好,放在他手边。

男友创业压力大,情绪不好,朝她发脾气,她听着,忍着,等他发泄完,还安慰他,没事的,都会好起来的。

她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把他当成天。

她以为,她的付出,能换来同等的爱和珍惜。

结果呢?

男友对她越来越不耐烦。

回家吃饭,挑三拣四,嫌这个咸了,那个淡了。

她过生日,男友转了520块钱红包,连句生日快乐都懒得说,人还在外面和朋友喝酒。

最让她崩溃的是,她无意中发现,男友给一个女主播打赏,一个月就好几千。

她去质问。

男友连掩饰都懒得掩饰,直接摊牌:

“你能不能别这么烦?我给你钱花,照顾你生活,还不够吗?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整天围着我转,一点自己的事都没有,像个怨妇,我看着都累。”

小雅说,那一刻,她感觉天都塌了。

她想不通。

她对他那么好,掏心掏肺,倾尽所有。

为什么换来的不是珍惜,而是鄙夷和轻视?

她问我,少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看完她的故事,没有直接回答。

我问了她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我说,小雅,我问你,假如你有一个爱马仕的铂金包,和一个超市送的环保袋,你会怎么对待它们?

她愣了一下,回复我:

那肯定不一样啊。

铂金包我会小心翼翼地放在防尘袋里,供在衣柜最高层,只在最重要的场合才拿出来用,生怕有一点刮痕。

环保袋嘛,就随便扔在角落,买菜、装垃圾,用脏了就扔了,一点不心疼。

我说,为什么?

她说,这还用问吗?一个那么贵,一个不值钱啊。

我说,好,现在我们聊回你的感情。

在这段关系里,你拼命地付出,随叫随到,无条件满足,把对方的需求置于自己之上。

你想想,你把自己活成了什么?

是那个被小心供奉的铂金包?

还是那个可以被随意丢弃的环保袋?

手机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过了很久,她发来三个字:

我懂了。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感情里都有一个巨大的误区。

认为只要我对你好,你就会对我好。

认为只要我付出得足够多,就能感动你,就能让你离不开我。

这是一个致命的,自欺欺人的幻觉。

人性是什么?

人性不是你对他好,他就会珍惜你。

人性是,他获取你的成本越低,就越不会珍惜你。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是写在基因里的底层代码。

我把它称为“价值锚点定律”。

任何东西,它的价值,都不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它的“价值锚M点”决定的。

这个锚点,就是获取它的“成本”。

成本越高,价值锚点就越高,人们就越珍惜。

成本越低,价值锚点就越低,人们就越轻视。

为什么钻石那么贵?真的是因为它稀有、因为它“恒久远”吗?

不。

是因为开采、切割、营销的成本极高,戴比尔斯公司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把这个高成本的故事,植入到了全球女性的脑子里。

你买的不是碳原子,你买的是这个高昂的“价值锚点”。

为什么路边的石头没人要?因为它俯拾皆是,获取成本为零。

感情,也是一样。

当你无底线地付出,无原则地讨好,你就亲手摧毁了自己的“价值锚点”。

你让对方获取你的情感、时间、身体、关怀……这一切的成本,都趋近于零。

你把自己活成了一件免费的、无限量供应的“日用品”。

你以为这是爱,是伟大。

但在对方的人性系统里,接收到的信号是:廉价,可随意处置。

就像小雅,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男友身上,完全放弃了自我。

她的世界里,只有他。

她今天开不开心,取决于他有没有对她笑。

她今天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他有没有夸她一句。

她的情绪价值、生存价值,完全依附于对方。

她成了一个“寄生体”。

一个没有独立生命能量场的存在。

你想想,谁会去尊重一个寄生体呢?

你可能会说,这不公平!我付出了真心啊!

是的,你的真心很贵。

但在一个错误的价值体系里,真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你捧着一颗真心,递到一个只认“成本”的人面前,他不会觉得你可贵,他只会觉得你可笑。

他会一边享受着你的好,一边在心里给你贴上标签:

“这个人,真好拿捏。”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

如何在一段关系里,建立自己的高价值锚点,让对方发自内心地尊重你,甚至,是“敬畏”你?

核心就两个字:

“场”和“核”。

我们先说“场”。

什么是“场”?

场,就是一个人的能量场,或者说,气场。

你看那些真正有魅力的人,无论男女,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无形的“场”。

这个场,会让你不自觉地被吸引,想靠近。

同时,又会让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敢造次。

这个“场”,是怎么来的?

它不是装出来的,不是靠穿几件名牌,说几句显得有文化的话就能形成的。

它是由内而外的,是你生命状态的自然流溢。

一个人的“场”,由三个维度构成:

第一个维度:独立自洽的价值体系。

简单说,就是你得有自己的“定价权”。

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这个标准,是你自己定义的,而不是根据别人的脸色来回摇摆。

被轻视的人,往往是没有定价权的。

对方喜欢温柔的,她就扮演小鸟依人。

对方喜欢独立的,她就扮演大女主。

她像个变色龙,不断变换自己的形态,去迎合对方的喜好。

她以为这是“懂事”,是“情商高”。

其实,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告诉对方“我没有标准,你可以随意定义我”的信号。

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的人,别人只会给你开出最低价。

真正高价值的人,恰恰相反。

她们的价值体系是恒定的。

“我就是我,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我的原则是A,我的底线是B。你欣赏,我们同行。你不认同,我们殊途。我不会为你改变我的核心。”

这种笃定,这种“不为谁改变”的姿态,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它在告诉对方:我的价值,由我定义。你,只能选择接受或者离开,但绝无可能改造我。

第二个维度:不可预测的神秘感。

人是一种“解谜”的动物。

对于已经完全勘探清楚的地图,我们会失去兴趣。

对于一本已经读完的小说,我们很少会再翻第二遍。

感情也是一样。

当你把自己活成一本“说明书”,让对方一眼看穿,一览无余,那么,他对你的探索欲,就会断崖式下跌。

小雅的悲剧就在于此。

她的生活,三点一线,公司、菜场、家。

她的喜怒哀乐,完全系于男友一身。

她今天会做什么,会说什么,会有什么反应,男友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她成了一个“确定性”的符号。

而人性,是厌恶过度确定性的。

所以,你要学会制造“神秘感”。

这不是让你去搞什么欲擒故纵的低级把戏。

而是,你要拥有一个对方无法完全掌控的,属于你自己的“精神后院”。

这个后院里,有你的事业,你的爱好,你的朋友,你的思考。

你在里面种花,读书,看展,旅行。

你在里面体验着他不知道的快乐,思考着他没想过的问题,结交着他没见过的朋友。

你的人生,是一片不断有新大陆被发现的广袤世界,而不是一个他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池塘。

当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后院”,你就不再是一个围绕他旋转的行星。

你,本身就是一个发光发热的恒星。

他会好奇,会探索,会想要走进你的世界。

他会意识到,你不是他的附属品,你是一个独立的,丰富的,他需要花一辈子时间去阅读的灵魂。

这种“读不完”的感觉,就是最高级的吸引力。

第三个维度:随时可以离开的底气。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你在一段关系里的地位,不取决于你对他有多好。

而取决于,你离开他的“沉没成本”有多低。

换句话说,离开他,你会损失什么?

如果你离开他,会失去经济来源,会失去社交圈子,会失去精神支柱,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那么,你在这段关系里,就没有任何博弈的资本。

你只能祈祷,祈祷对方是个好人,会一直善待你。

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

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当他知道你“离不开”他,你就从一个平等的伴侣,降格成了一个“人质”。

他对你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情。

而真正高价值的女性,她们在进入任何一段关系前,都会先经营好一个“最坏打算”:

那就是,即使没有你,我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甚至,活得更好。

她们有自己的事业,能赚钱,能养活自己,甚至能给家人很好的生活。

她们有自己的圈子,有闺蜜,有朋友,有能一起哭一起笑的伙伴。

她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能独处,能自洽,能从阅读、思考、运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

男人对于她们来说,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有你,我的世界更精彩。

没你,我的世界也一样完整。

这种“随时可以离开”的底气,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力。

它会让对方明白:

“我跟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爱你,而不是我需要你。如果你不好好珍惜,我转身就能走,而且不会回头。”

这种姿态,会逼着对方,必须拿出他最好的一面来对待你。

因为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平等选择权的,强大的对手。

他不敢轻视你。

他甚至,会有点“怕”你。

这种“怕”,不是畏惧,而是敬畏。

是对一个独立、强大灵魂的敬畏。

讲完了“场”,我们再来讲“核”。

如果说,“场”是你在关系中的姿态和策略。

那么,“核”,就是你之所以能支撑起这个“场”的根本。

“核”,就是你的内核。

一个稳定、坚硬、高密度的内核。

这个内核,决定了你人生的基本盘。

我见过太多女性,她们的问题,不是遇不到好男人,也不是不懂两性关系的技巧。

她们的根本问题,是“内核”太弱。

像一棵没有根的浮萍,一阵风吹来,就飘走了。

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让她的内心翻江倒海。

男友今天没回微信,她就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老板今天批评了她一句,她就觉得自己一无是是,是个废物。

这样的状态,你怎么可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场”?

你自己都是稀软的,破碎的,怎么可能要求别人来尊重你?

所以,比经营关系更重要的,是经营你的“内核”。

怎么经营?

就是要把你90%的精力,从关注“关系”,转移到关注“成长”上来。

把你每天琢磨“他爱不爱我”的时间,用来读一本书,学一个技能,做一个项目。

把你每天翻他手机,查他行踪的精力,用来健身,跑步,练瑜伽,雕琢自己的身体。

把你每天抱怨、内耗、自我怀疑的能量,用来去链接更优秀的人,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过程,很像核聚变。

你不断地从外界吸收高质量的“燃料”(知识、见识、经验),然后在你的内部,进行高压的淬炼和整合。

最终,你会点燃你内在的能量之核。

你会发现,你不再需要从外界,从别人的认可中,去寻找存在感。

你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源。

你自己就能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

到那个时候,你再去看待感情,心态会完全不一样。

你不会再患得患失。

因为你知道,你最好的“底牌”,就是你自己。这张底牌,谁也抢不走。

你不会再卑微讨好。

因为你知道,你的价值,不需要通过取悦任何人来证明。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你也不会再害怕失去。

因为你知道,任何一段关系的结束,都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新陈代新”,是为了给更好的关系腾出空间。

拥有一个强大的内核,你才能真正地“驾驭”关系,而不是被关系“吞噬”。

你才能把感情,当成一场体验,一场修行,而不是一场赌上你身家性命的豪赌。

赢了,很好。

输了,也只不过是游戏一局。

拍拍尘土,你依然是你,那个内核稳定、闪闪发光的你。

这,才是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我知道,讲这些大道理很容易。

“要建立内核”、“要提升认知”、“要拥有自己的场”……

这些话,你可能也听过很多遍。

但为什么,大部分人听完之后,生活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因为,我们的大脑,就像一部出厂设置好的手机。

里面预装了很多“病毒软件”和“底层bug”。

这些bug,就是我们从小到大,被家庭、社会、文化植入的那些限制性信念。

比如,“女孩子不用太好强,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比如,“为了家庭,个人事业牺牲一下是应该的。”

比如,“吵架了,男人要面子,女人先低头没什么。”

这些信念,就像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不自觉地,就滑向了那个“自我牺牲”和“委曲求全”的旧模式。

你靠自己的意志力,是很难与之对抗的。

就像你想用一个卡顿的操作系统,去运行一个最高级的软件,结果只能是死机。

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去硬碰硬,而是给你的大脑,重装一个“操作系统”。

一个全新的,底层的,强大的思维操作系统。

这就是我为什么花了数年时间,打磨《格物之道》这本电子书的原因。

它不是一本教你“术”的书,不是教你几个恋爱技巧,几个话术模板。

它是一本帮你重塑“道”的书,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评论区订阅。

是我把我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50个“思维模型”,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比如,书里讲到的【沉没成本谬误模型】,就能让你清晰地看到,为什么你明明知道一段关系已经烂掉了,却依然舍不得放手。不是因为你还爱,而是因为你舍不得自己已经付出的那些“成本”。

看懂这个模型,能帮你斩断99%的无效关系。

再比如,【控制二分法模型】,这个古老的斯多葛智慧,能让你瞬间从对他人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你将学会清晰地划分,什么是你能控制的(你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是你不能控制的(他的想法和回应)。

把能量聚焦于前者,你就能获得内心的绝对平静。

还有【能力圈模型】、【信息不对称模型】、【反脆弱模型】……

这50个模型,就像50把钥匙,能帮你打开50个过去从未察觉到的思维枷锁。

它们会像一个高明的程序员,帮你清理掉大脑里的“病毒代码”,修复底层的“逻辑bug”,最终,给你安装上一套清醒、理性、强大的全新思维操作系统。

当你的操作系统升级了,你再去看待世界,看待关系,看待自己,你的视角会完全不同。

你不会再被那些琐碎的情绪所困扰,因为你能一眼看穿情绪背后的“认知谬误”。

你不会再为人际关系中的算计而内耗,因为你能清晰地看到博弈背后的“利益格局”。

你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清醒玩家”。

看透规则,但不玩弄规则。

深谙人性,但依然选择善良。

这本书,不是让你去“赢”过谁。

它是让你,从一场身不由己的“游戏”中,醒过来。

成为那个,可以自定义游戏规则的,高维存在。

回到开头小雅的故事。

后来,她没有再问我具体该怎么办。

但几个月后,她给我发了一张照片。

是她在西藏,站在布达拉宫前的留影。

照片里的她,剪了短发,穿着冲锋衣,皮肤被晒得有点黑,但笑得特别灿烂,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那种舒展和明亮。

她说,她辞职了,一个人出来旅行。

也和那个男生,和平分手了。

她说,分开的时候,男生反而很错愕,甚至试图挽留。

但她拒绝了。

她说,当我决定把关注点从他身上收回到我自己身上时,我才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有那么多比“他爱不爱我”更重要,也更有趣的事情。

我以前,是活在一个针眼里。

现在,我才活在了天地间。

我看着她的照片,打心底里为她高兴。

你看,当一个女人真正开始爱自己的时候,她是不需要去问“如何让别人看得起我”的。

因为,她已经不需要任何人的“看得起”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她自己,就是价值本身。

她自己,就是她宇宙的中心。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奢侈品。

不是为了向谁炫耀,也不是为了等谁来收藏。

而是,她终于懂得,她本就该如此珍贵。

当你成为自己的奢侈品,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之道》《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诺亚书房图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